抗疫路上的“摆渡人”
——记省供销社挂职球川镇扶贫干部王季
![]() |
图为王季(左)劝说村民丧事简办 |
记者 饶珍子
在疫情来临之时,他舍小家为大家,带着年仅10岁的儿子奔赴抗疫前线,这对“父子逆行者”的身影留在了征途中;到达抗疫阵地后,他直奔所驻的东坑村,用智慧和耐心守住了村口,为村民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护墙”;在抗疫征程中,他以己之长,抢占先机,从数据分析中寻找“蛛丝马迹”,探寻到疑似接触者下落;一路颠簸,一路前行,他无悔付出,只是提及家人时,他不禁露出了愧疚的神色……
逆行之路
1月25日,正月初一,正值疫情之初,此时疫情的发展状况所有人都没有把握,与此同时,王季的妻子正在省中医院为救助病患忙碌着,照顾年仅10岁儿子的重任都落在了王季一人身上。
而就在这时,王季接到通知,要求镇干部正月初三返回工作岗位,参与疫情防控阻击战。其实,作为一名妻子在最前线工作,孩子又无人照顾的挂职扶贫干部,王季完全有理由申请居家办公,或者直接请假,可是王季没有这么做,他没有向组织报告自己的难处,而是立即收拾行囊,带上年仅10岁的儿子,在所有人都死守家中之时,第一时间从杭州奔赴常山,投入到紧张的抗疫一线。
在问及王季当时的感受时,王季只是笑笑:“担心肯定是有的,毕竟带着儿子,有哪个父母会愿意自己的孩子靠近危险呢?”说着,王季又陷入了沉思,思考片刻,他继续说:“不过,我别无选择,作为一个乡镇基层干部,必须要有基层干部的担当,如果大家都找理由退出,那工作还有谁做!所幸,现在一切都好,每天能看到儿子,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守村之路
正月初二到达球川后,王季第一时间赶赴东坑村,就如何守好村门问题多次与村两委探讨。考虑到东坑村在外务工人员较多,王季提出,必须立即落实防控措施,完善村级防御体系。为了使村民的安全得到最大的保障,王季提出要设立村级卡点。说干就干,王季和村两委一起不厌其烦地实地研究东坑村的地形和交通情况,在了解充分后,王季决定在村口设立卡点,这也是球川镇设立的第一个卡点。它像一道关口,把可疑人员与村民隔离开来,大大地保障了村民的安全。回忆起卡点的设置,王季叹了口气:“开始,村民还是挺不理解的,因为东坑村比较偏僻,在家的大都是老年人,他们认识还不够到位,觉得设置卡点进出太麻烦,不过现在看来,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我们的工作也得到了村民的理解和支持。”
提及守村,还有一件事令王季难忘,那就是村民单如奎的丧事。王季说:“你说红事可以延后办,可这白事,不能拖呀。而且在农村里白事也讲究人气,这样冷冷清清的,家里人总怕别人有闲话。”为了解决好单如奎的丧事问题,2月6日,在得知单如奎去世的消息后,王季与村干部第一时间赶到他奎家中,送上镇政府的慰问,并向他们宣传县里“红事延后、白事从简”的政策。在家属提出担忧时,王季将心比心,表示理解。为了消除家属的顾虑,王季逐户上门向全村宣传“白事从简”政策,让村里人人知晓事情利弊。在王季一趟又一趟的上门帮助下,在他苦口婆心的劝说下,单如奎的家属终于同意简办丧事。对于做通所驻村的各项工作,王季觉得不值一提:“这没什么的,我比较幸运,东坑村的村民都很讲道理,很好说话。”而村民则是这样评价王季的:“这一年多来,我们都觉得王书记人很实在,很淳朴,做事不怕麻烦,遇到事情总能替我们着想,所以我们信任他,愿意听他的。”
数据之路
球川镇是个人口大镇,总人口达39236人,其中外地来此打工人数为371人,外出打工约为18800人,人口流动较大。在东坑村执勤中,拥有信息技术背景的王季一直在思考人口数据掌控问题。他认为,掌控这些数据对于球川这个人口大镇来说非常关键,于是便与领导提议,积极组建数据工作团队。在他的努力下,在领导的支持下,正月初四数据分析组便成立了,这也成为球川镇抗疫工作的特色做法。数据工作组开始工作之初,王季就发现原始数据存在缺少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只有短号等诸多不合理之处。为此,王季带领着组员,早出晚归,逐户询问,一个多星期的起早摸黑,终于完善了39236份数据。对于数据完善工作,工作组的成员也有过抱怨:“指挥部都没有要求,我们何必那么辛苦呢!”不过,到了这一刻,所有成员都纷纷为王季点赞:“还好有王大师在,我们才能抢占先机,不然我们球川镇人口那么多,要按指挥部要求在一天内完善所有数据几乎是不可能的,王大师真是‘先知’呀!”
由于球川地处浙赣交界,王季发现,在健康码实施过程中,西村、东山村等靠近省界的村,好多村民即使没有去过江西,健康码显示的也都是红码。对于此事,王季和工作组的成员多次探讨,他认为做数据工作既要遵循数据,也要从实际出发解决数据中存在的问题。于是,王季与联村干部一起逐户走访了解情况,最后,王季发现可以通过人员活动轨迹证明其未去过高风险地区。对于这样的人员,由驻村干部和村干部上门走访核实,卫生院上门检查身体健康状况,并要求其签下承诺书,以此免除隔离。这一举措,既避免了“绿码”村民被隔离的无奈,也让镇里有更多的人力投入到抗疫工作中,使真正需要被隔离的对象尽早隔离。
说到王季,数据组的徐高敏忍不住夸奖:“真的,有他在我们都放心,他思维敏捷,总是有新点子,凡事都能走在前面,而且他很细心,对我们也很照顾,所有的数据复核工作他都是亲自把关,他自己从不谈休息,可总是让我们安心休息。”对于数据工作,王季感悟颇深:“做数据工作要有坐冷板凳的淡定从容,要有每天数千次鼠标操作,数百次电话问询的执著,还必须有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死守数据的坚毅。我和数据组的伙伴们开玩笑,我们是在枯燥乏味的茫茫‘数据海洋’中,利用蛛丝马迹追寻疑似接触者的下落。”停顿了片刻,王季补充道:“不过,做数据工作不仅只有苦,还有满满的成就感,这成就感来自于当你通过手中的鼠标找到疑似接触者下落的那一刻,那一瞬间只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确实,在他和队员们、镇村干部的一起努力下,通过对省、县提供的数据分析、研判,成功对全镇20多名从疫情高危区回来的人员实施了医学隔离,为全镇居民与疑似接触者筑起了一道“数据防线”。
心旅之路
与我们聊起这近一个月的奔波劳苦,王季没有说一句苦,喊一句累,他总是说,在向单位领导的报告信息中,他曾写下“服从组织安排,我已做好一切准备”的誓言,所以他不能退步,尽管镇领导多次说,作为扶贫干部他只要做好扶贫工作就可以了,但王季却总是主动做,抢着做,赶着做,还努力做到了最好。工作中,王季独当一面,“硬汉”的形象留在了大家的心中。只有谈及他10岁的儿子与尚在隔离的妻子时,他才露出了愧疚的神色。“说实话,儿子刚来到这里确实有些不习惯,一开始嘴上还长满了疮,那时候我最忙,也没空管他,他就一个人在宾馆里,好几次我工作到凌晨回去,他都已经睡熟了,看着被他踢开的被子和他露在外面的身体,我心疼地抱起他,慢慢地帮他把被子盖好,只觉得我这个做父亲的对不起他……”王季感慨道。后来,为了执行县里关闭宾馆场所政策,王季又主动搬出宾馆,与儿子挤在狭窄的宿舍小床上,王季打趣道:“已经忘了多久没和儿子挤一张小床,一条被子了,趁这个机会加深一下父子感情,也挺不错的。”望着有些阴冷潮湿的小房间和那窄窄的小床、薄薄的被子,王季的开朗着实让人有些感动。提及妻子,王季更是满心的担忧,因为妻子与多名确诊病患有过接触,目前正在隔离,“怕没照顾好儿子,又担心妻子被感染……白天没有时间想这些,夜深人静的时候心情真的挺复杂的……”王季有些泪目。
“硬汉”也有柔情的一面,只是当他带着儿子踏上征程的那一刻,他便选择放下柔情,戴上“盔甲”,无悔付出,只为做抗疫路上的“摆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