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榧种植基地落户常山
将用8年时间打造5万亩香榧基地
本报讯(记者 李胤 邹建辉)香榧是药用的“上品”、食用的“珍品”,也是致富的“金品”。今年年初,我县种下了发展香榧产业的种子,计划投资24亿元,利用8年时间,打造5万亩香榧种养标准示范基地和1千亩香榧种苗繁育示范基地,真正带动常山农民增产增收。
虽然疫情尚未散去,但是入春后,工人们在做好防护措施的同时早就投入了春种。在辉埠镇黄坞岭村的香榧种植基地,工人们正忙着挖坑、放苗、回填土,阶梯种植的香榧随着春风摇曳,一片生机勃勃。
“香榧是一个珍贵的树种,不仅木材价值高、产量高,经济效益也不错,种植香榧是我们实现‘蓄宝于山、藏富于民’的一个重要举措。”县林水局工程师黄良华告诉记者,常山现有香榧种植面积约2200亩,此前因为存在技术管理跟不上、产量上不来的短板,亟需专业性强的大企业引导产业发展。为此,县领导去年分别带队前往武宁、通山等香榧基地进行实地考察,并与青庐农业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常山县5万亩香榧基地项目》《香榧深加工现代产业园项目》等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青庐集团入驻常山后,先后在球川镇、辉埠镇、芳村镇、白石镇、大桥头乡、新昌乡、天马街道等4镇2乡1街道建立种植、育苗基地。通过技术改良,进行优良香榧品种嫁接苗与实生苗规划种植,有效缩短了香榧从幼苗到挂果所耗费的时间,有力助推常山香榧产业快速发展。
此外,香榧果实营养丰富、风味香醇,具有保健、药用价值和综合开发利用价值。它不仅具有润肺、止咳、化痰等药用功效,还是提取高级芳香油和浸膏的天然优质原料。对于香榧后续产业的发展,黄良华表示,将通过精深加工,制作香榧酒、化妆品等,带动当地农民就业的同时,为常山的经济增收添动能。
发展香榧种植产业,是改善山区生态环境、发展山区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脱贫致富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我县以“发展现代循环农业、绿色有机产业”为宗旨,计划通过几年的努力,在全县种植香榧面积突破五万亩。同时,打造香榧深加工现代产业园,导入研发、生产、加工、物流等产业链要素,建设香榧延伸产业链领导型平台,让香榧成为致富的“摇钱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