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常山 数字报纸


00004版:生活·悦读

一本精彩的屋子导游书

——读米·伊林《十万个为什么》

▲图片来源于网络

  陈宝国

  大千世界,充满神奇和奥秘,人们常常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太阳为什么每天东升西落啊?空中的小鸟为什么会飞翔?走进屋里,各种疑问也会层出不穷:肥皂为什么能洗干净衣服?水为什么能扑灭火,同样是液体的煤油却不能呢?面包皮是什么东西?玻璃是用什么东西制作成的等等。有一本书,它能对充满“谜题”世界的屋子的众多问题予以生动有趣回答,让你懂得家中物品许多奥秘,从而更加热爱科学,热爱生活。这本书就是苏联作家米·伊林写的《十万个为什么》。它给读者大有裨益。

  求得知识的百事通

  每间屋子都有许多事物,像注下的水流,红红的火苗,精致的器具,漂亮的衣服,大家司空见惯,也就习以为常。其实善于思考的人们,会提出许许多多的问题:水为什么能除去污垢?为什么穿上冰鞋后不能在地板上滑行?火苗为什么总是往上窜?人为什么要吃肉?我们常常见到的铁器真的是用铁做的吗?穿衣服为什么会感到暖和呢?这些问题看似很平常,平常得几乎不值一问,但要真正回答好它们,讲出其中的科学道理,还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不急,《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会帮你这个忙,解开你心中的“谜”。

  像《为什么要用水来洗涤》一章中,让读者知道为什么洗手时两手要不断地搓,洗衣服时要反复搓洗衣服,用板刷刷,甚至用木棍捶打,其实是要把污垢清除出来。污垢不是水清洗掉的,水只是把污垢轻轻松松冲走罢了。你看,这么一讲,水在洗涤物体中的作用,令人恍然大悟了。

  我们经常感受到的柴火燃烧起来噼啪作响又是怎么回事呢?是有怪物在作祟吗?不是的,在《水能不能把房屋炸毁》章节中讲到,炉子里面的劈柴噼啪作响的时候,那是水在爆炸。完全干燥的劈柴不会发出声响。劈柴里面总是有水分的,由于强大的热量水很快变成水蒸气,使木材纤维破裂,从而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你看,这么一解释,心头的困惑就迎刃而解了。

  书中像这样解释生活现象,事物本质的内容俯拾皆是,如我们为什么要吃肉,有没有硬的液体,穿三件衬衫暖和,还是穿一件衫暖和等等,作者都会仔细分析,娓娓道来,讲清楚它们的真相和原理,给我们增添许多有用、有趣的知识,很好地积淀我们的科学素养。

  感受乐趣的故事汇

  很多读者会以为科普读物,就是很严肃谨慎的书籍,这样问题式的书名,更是一问一答,规规矩矩,很严谨规范的。其实本书尽管也在回答科学问题,但它不是用纯科学,纯理论方式来作解,很多问题会在生活情境中提出,很多答案会在描述现象,叙述事例中得出。其中讲述了许多曲折有趣的故事,让人读得兴味盎然,欲罢不能。

  单不说那蒸汽炸裂锅炉事例,埃及人制造出面包的传说,看看14 、15世纪,城堡里的豪绅地主用餐的情形吧。

  在拱形天花板的昏暗大厅里,点燃火炬,使得其间一片通明。吃饭前众多仆人搭桌椅,搬凳子,捧食物,端器具,忙得走来跑去。万事俱备,一群身材高大、长着胡须、双颊红润的老爷,带着爱犬——凶猛的野兽进来了,后面跟着华丽的太太、小姐们。

  开吃了,每个人像一头饿狼,对着熏熊肉大快朵颐。吃光后,又吃别的各种飞禽走兽和鱼肉,以致桌面上堆满了吃剩的骨头。期间还要吃各种菜肴、点心,喝醇厚美酒、香甜蜂蜜。酒足饭饱之后,直接躺在地板上或嬉戏,或睡眠。这豪华排场的场面,生动展现了当时的情景,十足勾勒出那社会是富人的天堂,豪绅的乐窝,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描写场景是这样生动传神,叙述故事又是曲折动人。

  像书中写到约翰·标特格尔发明瓷器的故事,就是非常迂回环绕,引人入胜的。

  标特格尔在一家药店当学徒。因得到一本冶炼黄金的书,满脑子都想着如何炼出黄金。每天晚上都要等老板睡着后,偷偷在药房里做实验。一次被老板发现后,受到开除。因家庭生活贫困,没过几个月。在标特格尔的哀求声中,老板答应让他继续做工。可一次在晚上做炼金实验时,又被老板发现。这次是更为严厉的处罚,直接被老板赶出药房。

  后来时来运转,遇到新的公爵,专门给他建造实验室,让他做试验。可一年又一年,就是炼不出来。他偷偷溜走,又被抓回。公爵让他写出冶炼黄金方法,他写成晦涩难懂的天书。这样他就成了骗子被送进了监狱。

  命蹇的他又遇到一位伯爵。该国国王根据伯爵建议,让他制作细瓷器。这次他居然制作成功了,他用迈森这地方的黏土制造出了细瓷器。因为这是国家机密,他只能待在监狱里。后来想逃狱又被揭发,最后免了绞刑之苦病死牢中。故事情节峰回路转,曲折离奇,在写清楚制造瓷器的过程的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人物命运反复无常,耐人寻味。

  这本书里像这样故事性强的例子不断呈现,犹如颗颗珍珠散落其中。阅读过程中,读者在接受许多科学知识的同时,也好像走进故事王宫里,细细品读,流连忘返。

  提高写作的范例集

  本书在创设情境中讲道理,其中又夹杂了许多关联的故事,读起来饶有趣味。而且作者在语言方面也是很下功夫,给人许多学习借鉴的作用。

  在《人们如何使肥皂泡工作》中,作者写道:“可是,如果你用肥皂来清洗就会容易了。肥皂会猛地朝烟炱扑过去,把它拖住,然后再把它从坑坑洼洼里面赶出去。”

  你看,这里通过拟人的手法,运用“扑”“拖”“赶”这些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肥皂工作的情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试想,这不是告诉人们写文章可以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用准确连贯的动词来表现事物的特点吗?

  那么可以怎样来说明一个事物呢?请看这段文字:“再来说说你身体里的水分吧,它和新鲜黄瓜里所含的水分几乎一样多。假如你的体重是40千克,那么其中有35千克是水分,而固体物质只有5千克。成人的身体中所含的水分要少一些,大约是体重的四分之三。”

  这里作者为了说明人身体含水分多,把人和黄瓜、人体水的含量和整个人作比较,举了40公斤人例子,列了一组数字等,把事物的特征十分清楚、准确地表达出来,达到表现的效果。

  有些地方作者表达得非常理性,但也并不一味用一种面孔去说话,许多字里行间会夹杂着一些耐人寻味,妙趣横生的话语。像“创造这一切奇迹的并不是什么化学家,而是腰系围裙卷起衣袖的最普通的家庭主妇。这位家庭主妇此刻正在炉灶旁边忙碌着,她根本不会想到眼前的瓦钵和小锅里正发生着剧烈的变化。”的话语,既写出了生活中的真实现象,又显得很幽默,仔细想想还不乏调侃的味道,很耐人寻味。再如,“我想这镀了金的绞刑架就像镀了金的毒药一样,不会因为表面被镀了金就失去它作为杀人工具的使用。”可见作者善于对事物作深度思考,又能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讲出朴素的道理,颇让人忍俊不禁。

  书中像这样有特色,令人玩味的语言很多。读者既能感受到阅读的趣味,又能潜移默化受到感染和启发,不知不觉中会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十万个为什么》就是这样一本书,你走进其中,源源不断地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开阔了视野。你会记起很多跟家里物品相关的故事,增强自己的人文素养。用心的读者,还能从字里行间,遣词造句中领悟到许多写作的奥秘,提高自己的文笔水平呢。益处多多,还等什么?书迷们赶快捧起书本来,沉浸其中,来一趟阅读之旅,也仿佛进行着一场奇妙的房屋之旅吧。


今日常山 生活·悦读 00004 一本精彩的屋子导游书 2020-03-21 2 2020年03月2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