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常山 数字报纸


00004版:人文常山

元日偶成

  特约撰稿人 赵木兰

  元 日 偶 成         

  宋·赵抃

  人生七十古云稀,

  加我新年复过期。

  住在三衢山好处,

  望中还赋式微诗。

  评析:赵抃(1008——1084),字阅道,号知非子。卒,皇帝赐封“清献”。世称赵清献,北宋名臣。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人。景佑元年进士,任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势,时称“铁面御史”,平时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长厚清修;目所为事,夜必衣冠露香以告于天。著有《赵清献公集》。

  赵抃年轻时曾在常山三衢山“赵公岩”面壁苦读三载,过着“松明作灯,岩为床,竹笋野菇充饥肠”的生活,一心求学,以图报国。后来学成考中进士,官至殿中侍御史。三衢山赵公岩从此闻名于世,成为古代常山十景之一。

  清代有诗人作诗刻于岩壁:“香岩曾向读书来,石径清幽遍绿苔。琴鹤一帘书万卷,知他花落与花开。”

  《元日偶成》应是赵抃退休回乡,闲住衢州沙湾高斋时的作品。据衢州史料记载,他曾写过《退居十咏》诗。元日,一年的第一天,旧时指正月初一。偶成,偶然而成。首句“人生七十古云稀”,人们常说,自古以来,能活到七十岁的人是很少的。古代的生存条件、医疗条件和现代相比,是极其差的。所以能活到七十岁的人都很少。

  “加我新年复过期”,而我呢,加上刚过的新年我是超过七十岁了。是的,赵抃七十二岁时以太子少保致仕归里。归里,即从太子少保这个职位上退休回乡。所以,他的语气乐观自豪。是啊,像赵抃这样一生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为官,不贪不腐,吃得下,睡得香,能不长寿吗?他的《退居十咏》里有一句诗“清夜安眠白昼闲”,正是反映了他的清闲安适的心态。

  第三、四句“住在三衢山好处,望中还赋式微诗。”这大年初一,他忽然想起了常山的三衢山,他年轻时曾经面壁苦读三年的那个岩洞。就是因为这三年艰苦的读书经历,使他成为北宋的臣子,实现了报国的初衷。遥望那里,我那时还作过“式微诗”呢。式微,原为《诗经·邶风》篇名,此处借指国家或世族衰落,也泛指事物衰落。如家道式微。此处当指忧国忧民的诗。赵抃所生活的年代,是北宋由盛逐渐走向衰退,社会矛盾不断加剧的英宗、神宗统治时期。土地高度集中在少数官僚、贵族以及大地主手里,失地的农民卖儿卖女,弃家逃亡,流离失所。作为正直的封建文人,忧国忧民是自然的。唐朝的杜甫因安史之乱,生活那么穷困,但他想到的首先是人民。一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流传千古。杜甫是赵抃所敬仰的诗人,在蜀为官时还写了一首《题杜子美书室》诗,对杜甫的“欲厚民生”“穷年忧黎民”的思想作了高度的赞扬。

  三衢山有幸,有曾几这样的诗人为它写过流传千古的《三衢道中》诗,又有赵抃这样的北宋名臣在这里居住过,留下名胜古迹“赵公岩”。


今日常山 人文常山 00004 元日偶成 2020-04-03 2 2020年04月0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