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金色田野 守护绿色空间
——县资规局做好土地文章提升发展续航力
![]() |
![]() |
![]() |
▲低效用地开发城东新区项目 |
![]() |
▲领导实地观摩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项目现场 |
![]() |
▲全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现场会 |
![]() |
![]() |
![]() |
▲同弓全域土地整治项目前后对比 |
![]() |
▲后社片区整治前后对比 |
通讯员 胡龚雅 洪振锋
4月17日,笔者从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了解到,在我县召开的全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暨“十类地”处置比学赶超现场会持续发酵,市委市政府当天提出将把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暨“十类地”处置列入全市2020年度重点工作。
“我县这项工作在全市处于示范领先地位。市委市政府对这项工作的高度关注,既是对全市资规系统的重视,也是对常山工作的肯定。”县资规局局长黄晓东感觉责任更加重大,县资规局通过反复酝酿,谋划了2020年度自然资源领域十项重点工作,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就是十项工作之首。其他还有“十类地”处置、用地保障、卫片执法、地灾害防治等重中之重工作。
全域土地整治加速度
巧合的是,4月17日我县召开了全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第三次国土调查会议。会上,县资规局向各乡镇和相关部门征求了土地整治工作考核细则和任务分解情况。今年全县通过垦造耕地、旱改水等途径,将完成9000亩土地整治任务,为此要加大考核力度,在不影响全县乡镇(街道)考核体系和排名等次的前提下,既要注重对全部乡镇(街道)的考核,也要强化对招贤镇、青石镇和同弓乡等重点乡镇的考核。相关单位的干部纷纷表示,要抢抓政策窗口期,早做打算,深挖潜力,全力完成这项工作。
2018年以来,根据浙江省实施百乡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部署,我县主动作为,积极谋划,已经成功申报了同弓、紫港、球川、白石等乡镇(街道)的7个项目,今年正在申报8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辉埠区域环境系统整治提升,已经成为衢州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经典范本。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破解过去整治‘零敲碎打’、整治与利用脱钩、用地空间制约等问题,有效实现用地空间释放和要素配置协同,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黄晓东表示,今年将完成同弓、辉埠、青石、招贤4个乡镇的全域整治一期工程,争取同弓全域土地整治项目入围国家试点项目,在全省年度绩效评价中争先进位。
“十类地”处置提效率
在4月1日举行的全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暨“十类地”处置比学赶超现场会上,与会领导对我县的“十类地”处置工作纷纷点赞。
去年,县资规局等单位灵活运用土地交易方式,原皮尔轴承的土地得到盘活,新增112亩存量土地,被常山县金惠标准厂房有限公司收购,成为我县消薄的重要项目。项目发展,供地先行。土地盘活,使得赛得健康小镇、沃科思智能科技、青石观赏石博览馆、应急备用水厂、农民集聚工程等重要项目纷纷落户。
土地是发展的核心要素。一方面是寸土寸金,另一方面却存在批而未供、闲置低效的“十大类”。2019年,我县提前谋划,主动作为,逐宗查清“十类地”位置、面积、土地征收等情况。通过努力,全年批而未供土地消化590亩,完成604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780亩,完成803亩;低效用地盘活任务为230亩,完成399亩。
2020年,县资规局将继续砥砺前行、分类施策:针对已经回收的土地,活用土储、国资两只手,争取指标奖励;针对闲置低效用地,运用复垦或循环利用,增加资金和指标;紧盯重点地块,运用集体存量建设用地再供应,提高供地率、获得奖励指标;活用数字招商,消化批而未供土地;强化用地监管,严抓用地效率。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十类地”处置、土地储备、用地保障等,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今年,我县将通过地质灾害避让、异地搬迁计划,积极申请追加规划预留指标,开闸批而未供土地盘活工作,申请省重大产业项目指标奖励,争取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551亩,全力保障我县重点项目用地需求。
根据“十类地”整治三年行动,县资规局将做好批而未供土地、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低效用地盘活工作,着重加快补办供地手续类、边角零星利用类的供地节奏,全面或超额完成土地利用目标任务。在全省排名通报的土地供应与开发工作上,我县争取保持在中上水平。
卫片执法守红线
“2019年,在赛得健康产业园、320、G60、351等重点项目建设中,我们充分运用这一技术,及时处置违法用地,调处纠纷,打击‘三抢’,保障重点工程按计划推进。”县资规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县自2009年开展卫片执法检查以来,违法用地总量迅速下降,保持在“个位数、零问责”的水平,在保障重点工程推进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面对2020年卫片执法工作新要求,县资规局将通过合理利用“三调”机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制定新的耕地保护责任机制,加强对永久性基本农田的保护,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打好基础。对接乡镇(街道)基层治理和模块化管理,将执法窗口前移。加强部门协作和宣传教育,凝聚各部门合力,做到宣传在前、执法在后,切实提高卫片执法效率。
“除险安居”工程保安全
4月15日,我县进入汛期。根据今年气象地质灾害可能较为严重的预判,县资规局及早开始摸排地质隐患。
2019年7月,青石镇砚瓦山村彭家山已搬迁区域发生大规模滑坡,6户农户成功避险。县资规局坚持把地质灾害防治作为政治任务和生命工程抓紧抓实,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019年摸排到,我县有103处地质灾害隐患点,828户3607人面临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威胁。2017年开展地质灾害“除险安居”三年行动以来,县资规局力量下沉,克难攻坚,联动相关单位,实施搬迁、治理等工程。入库的103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已经核销,实现存量清零。
“4月18日,招贤镇溪上村一处地质灾害点核销;这个月,何家乡一处地质灾害点也已核销。”县资规局牢牢绷紧安全这根弦,加快2019年新发现的隐患点核销工作。运用好新技术开展地质灾害调查,由以前的隐患点转为对高风险区域的管理,启动乡镇1:2000高精度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对新发地质灾害进行综合治理,确保即查即治,动态清零;初步建立县级地质灾害隐患监测平台,对高风险区域进行技术监控。“我们做的多一点,在自然灾害到来的时候,就能多一份安全。”县资规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