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镇:风劲帆满正当时
![]() |
集镇兴商路 |
![]() |
聚宝之晨 杨靖 摄 |
![]() |
不老泉之晨 王建敏 摄 |
![]() |
集镇宣丰大楼 |
记者 周洁梅
通讯员 樊兴兴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疫情的来临并没有阻挡白石奋进的脚步。在田间地头,春耕生产的繁忙景象,展示出了乡村振兴的勃勃生机;在各企业车间,镇村干部纷纷化身“店小二”,送上贴心服务“大礼包”;在项目建设现场,挖掘机、压路机来回穿梭,奏响了发展强音……
旧时商贾云集之地,今载四方百姓宜居之所。过去一年,白石镇以产镇融合发展为突破口,以“站好岗、放好哨”的白石精神为引领,共同托举起“小乡镇也有大作为”的美好梦想,书写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白石样本。
边驿古镇春潮涌,风劲帆满正当时。2020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是落实“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白石镇将以市委“四四二”战略体系和县委“1433”战略体系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七届七次全会和县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精神,围绕“强发展、求突破”主旋律,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再上新台阶!
2019年主要荣誉
◎ 浙江省美丽乡村示范乡镇
◎ 浙江省“五水共治”考核优秀乡镇
◎ 省级“污水零直排区”试点镇
◎ 省军区“基层建设标兵单位”
◎ 全市党建治理大花园先锋战队
◎ 全市农饮水先进集体
◎ 全市粮食生产先进乡镇
◎ 全市平安建设突出贡献集体
◎ 衢州市“三八红旗集体”
◎ 衢州市“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
◎ 全县“效率之星”
产镇融合 乡村振兴有活力
“这边是锦鲤池、往里走是白莲池,再进去就是明清古宅和民宿,均计划在5月底完工。”4月19日,在白石镇柚香谷基地,清新的柚子花香一阵阵袭来,令人沉醉。恒寿堂柚果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宋伟介绍,眼下2500余亩香柚长势良好,镇干部几乎每天都上门来了解存在的困难,积极协调解决各类问题,给了自己极大的发展信心。接下来,企业计划依托基地,进一步打造集生态养殖、农业观光、农事体验和度假休闲等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项目,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振兴。2019年以来,白石镇深入推进区域协作,践行“两山”理论,全力打造美丽经济幸福产业,取得了丰硕成果——牢牢抓住历史机遇。浙赣边际合作(衢饶)示范区管委会临时办公点落户白石、未来驿站项目顺利开工。生态康养产业蓬勃发展。不老泉景区二期建设顺利推进,获评浙江省森林氧吧、首批省级森林康养基地;柚香谷基地进一步扩大投资,田园综合体项目有序推进;首届衢州马拉松系列赛白石分站赛顺利举行,赢得社会各界一致好评。特色产业促民增收。充分发挥聚宝村500亩荷花塘和100亩中草药基地优势,打响“聚宝酒”“聚宝莲子”等品牌,做大做强“荷”产业;依托乡村振兴讲堂平台,邀请农技专家现场指导,积极打造草坪辣椒基地及“草坪红”辣椒品牌;深化家政服务培训基地,成功创建四省边际职业培训联盟基地。
党建引领 基层治理效果佳
对一个仅40余平方公里、1万余人的小城镇来说,蓬勃发展的动力何来?“秘诀”就在于激活了党建这个促进发展的“红色引擎”。
“党建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凡是党建抓得好的地方,各项事业肯定发展得好!”白石镇党委书记刘忻表示。去年以来,白石全镇上下举旗定向,探索创新,党建统领实招频出。
“好!好!好!”说起联户党员,白石镇草坪村村民余水风连声称赞。今年71岁的余水风是位独居老人,儿子常年在外,腿脚虽然还利索,但因不识字,办事总有一些困扰。在2019年的党员联户中,他选择了村务员黄劲松做联户党员。有了这位熟悉业务的“代办员”,一年下来,家里分户、老年证办理、医保缴费没让余水风再操过心。
有事找党员,这是白石镇创新党员联户“四双”(双向选择、双方承诺、双重赋权、双线提升)工作法带来的新变化。刘忻介绍,双向选择针对以往“组织指派”容易带来联户双方不熟悉、需求能力不匹配等问题,由党员和群众互选联户对象,实行动态调整,让联户更精准;双方承诺是针对部分党员群众不知联户“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双方签订承诺书,明确权责;双重赋权是针对党员服务群众“有责无权”的尴尬,由党组织赋予党员相关权力,由群众委托若干事项代办权,让联户党员能办事、办成事;双线提升则是解决党员联户最终为了什么的问题,就是党建与发展“一张皮”,齐头并进。
据统计,一年来,白石镇通过“四双”工作法调整党员联户520余人次,党员走访群众1200余人次,为民代办实事850余次,有效拉近了党员群众的距离。此外,打造“红辣椒”“聚心”等网格党小组品牌、率先开展乡村振兴讲堂建设等实招也受到了广大老百姓的好评。
解民所盼 共建共享新农村
全速推进320国道“二改一”项目,中球线顺利通车;投资230余万元,完成十八里敬老院二期改扩建工程……民之所盼,政之所向。白石镇始终坚持以民为本,树立“工作干得好不好,群众说了算”的结果导向,全力推进民生实事工程。
其中,令白石老百姓最为激动的,莫过于终于用上了自来水。
白石镇位于钱江水系和鄱阳水系的分水岭,地势较高,地下水储量少、水质差,一直是困扰老百姓的大问题。自全县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建设工程实施以来,白石镇坚持问题导向、主动谋划、积极对接,2019年向上争取1300万元资金,将全镇7个村全部纳入达标提标行动计划。“我们积极谋划城乡互通双线供水方案,一路由新都片区接出,沿320国道向西经加压供水至白石镇;另一路从千家排水厂接出,沿中球线向南供水至白石镇,两条管道相连,形成千家排水厂和箬岭水厂联合供水的格局。”白石镇水利员汪涛介绍,其中,主管道项目自2019年8月15日动工建设,总投资2200万元,于当年12月25日完成实现通水,比原计划提前九个月完成,真正彻底解决全镇居民生活生产用水问题,让一万余名老百姓终于实现了“有水喝,喝好水”的期盼。
全域整治 美丽乡村焕新颜
平坦洁净的水泥路环绕田园,舒缓秀美的河道穿村而过,村头小品、邻里菜园、古风庭院令人大饱眼福……
绿水青山是白石的生态底色、优势资源,也是发展全域旅游,打造养生大花园的基础所在。为此,白石镇开展全域整治,通过拆建并举,美丽乡村风貌实现了靓丽蝶变。
临近中午,白石镇曹会关村村民陈道仙来到自家门前的“邻里菜园”,摘了两把青菜准备午饭去了。放眼望去,这片120平方米的菜园,青菜萝卜一应俱全,生机勃勃。陈道仙说:“拆后地块利用成了好看方便的菜园,村里道路整洁了,庭院变美了,村民点赞了。”
就在去年夏天,陈道仙家门前还是一片破旧的危旧房。农房整治工作开展以来,曹会关村针对腾出的拆后零碎空地,大胆谋划、就地取材,由村里统一规划、统一出资,利用拆除的破瓦片、碎砖头等建筑垃圾,建起了“邻里菜园”。这些菜园在农房拆后原位置上建设,保持着原汁原味的农村风貌。小小的一块地,或自己种菜,或几户人家一起种菜、相互分享,邻里感情愈加坚固,村风民风也越来越和谐。
目前,曹会关村已完成25处“邻里菜园”建设,总面积约4700余平方米。不仅仅在曹会关村,如今的白石镇,一片片清新美丽的“高颜值”菜园在各村铺陈开来,成为了一道亮丽风景。
2019年以来,白石镇共排查整治各类需整治建筑物2168宗,面积9.51万平方米。随着整治的推进,该镇把工作重点落在拆后利用上,助推村庄“靓丽蝶变”。除了曹会关村以“共建共管共享”的基层自治理念率先探索“邻里菜园”建设外,白石镇其他行政村也不甘落后:草坪村设计打造了一系列以“躬耕乐道”“金戈铁马”为主题的古风庭院,新增30余处民俗文化立面墙绘,“脏乱差”旧貌换新颜;小白石村拆除了新区东侧占地5000多平方米的旧食用菌基地,在镇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向上级争取到扶持资金,在拆后的空地上新建起了两栋标准化厂房,目前已有3家企业达成租赁协议投入生产,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27万元稳定收入。
在白石镇的巧妙转化下,“农房整治”成为了乡村振兴的全新起点,长藤结瓜、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养生花园”展露出了令人惊喜的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