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常山 数字报纸


00016版:县两会特别报道

正是江南好风景 花开时节再争春

▲大美新都工业园区 徐高禄 摄
▲辉埠新区展新姿 徐高禄 摄
▲万洋众创城项目现场
▲园区企业信心满满 王一群 摄

众卡运力项目现场

  供稿:县经济技术开发区 

  晨曦初露,新都大道熙熙攘攘,是工人兄弟们正急于辛勤劳作的一日之起,也是管委会“店小二”戴月披星之始。

  2020年,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紧紧围绕“强发展、求突破”总要求和“产业提质年、治理升级年、作风整顿年”“三年”活动决策部署,加快平台能级提升,在积蓄发展动能上求突破;加大优质项目导入和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在提升发展质态上求突破;争创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丰富发展内涵上求突破;打造“梦想园区、未来工厂”,在增进企业和员工幸福感上求突破;大力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在加快开放创新上求突破;聚力红色统领、文化引导、标准再塑,在培育企业文化上求突破。汇聚工业(新都)园区、集聚区、辉埠新区和生态园区四个区块的磅礴力量,不忘初心、满怀期待再出发,持续奋力奏响开发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之梦!

  坚定不移,向“两个双百”奋进

  2019年是开发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历经国资改革、大园区整合、生态园区整治提升等一系列县委政府、社会群众关注度高的重大决策和重点工作,我们克服了国资改革资源分流带来的干部和资金等力量短时间捉襟见肘的不利因素,硬是举20人的冲天干劲,“晴+雨”“白+黑”“5+2”,帮助企业搬运物资达12万余吨,实现了列入清退17家企业的快速退出;设立辉埠新区服务站,优中选优把精干力量挺在辉埠新区服务一线,把辉埠新区纳入“1+x”“店小二”服务体系,让新区企业在优质服务中获得了在开发区梦想大家庭的幸福感,实现了大园区从整合迈向实质融合;我们深化践行“亩均论英雄”改革,高效盘活闲置低效企业15家,土地面积324.05亩,厂房157890.69平方米,并精准实施“攀高亲”“结洋亲”行动,完成优质项目导入,进一步壮大了主导产业基础;我们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工业转型,四大区块科技创新投入达1.29亿元,较上一年度增长27.5%,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6.2%,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21.3%;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产销稳步并进、固定资产投资稳步攀升、企业培育稳步推进、进出口总额稳步增长的“四个稳步”,主导产业产值已达83.7亿元,较上一年度增长24.5%。2019年我们有一个梦,开发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之梦!

  2020年,我们坚定不移,继续追逐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之梦。年内完成省级经济开发区创建、规上企业达到110家以上、规上企业产值达到110亿元以上的年度目标。在十四五规划末实现规上企业增加到200家以上、规上企业产值提高到200亿元以上的“两个双百”目标,主要指标逐步缩小与省平均水平之间的差距,建成资源集聚、管理高效、服务优良的现代化开发区和产城一体、生态良好、宜居宜业“四区合一”综合功能新平台。

  坚持不懈,持续加快能级提升

  迅速完成国资改革后“工匠”到“郢匠”的角色转变,立足新起点、把握新形势,高标准谋划、高起点定位、高档次建设、高效率推动生产性和生活性配套建设,全面提升平台能级水平。一是完成一批千万级工程大项目。按照先征先用、先规划先建设的推进办法,加快完成集聚区基础配套一期滨水综合体建设,初步形成餐饮、超市、健身、娱乐等基本生活配套功能,初步解决集聚区SKF、万洋、众卡等企业离城区相对较远,员工基本生活需求无法保障的问题;完成工业园区污水预处理厂、集聚区第二水厂等生产配套项目建设,并配合推动辉何大桥建设,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辉埠新区、九景衢铁路辉埠货运站和常山港辉埠纽带链接,促使能级整体提升;在集聚区“两纵六横”道路框架拉开的基础上,完成总投资1亿元的云耕小镇平台建设项目,进一步拓开集聚区整体框架,全面提升集中连片熟地供应能力,在保障大项目用地需求的同时,拓展云耕小镇建设内涵;完成生态园区科盛路、6号路、振盛路三条道路延伸段,新林家路和园区外围建设,尽快呈现整治提升新形象。二是启动一批支撑性配套大项目。完成四大区块安全高效环保低成本的集中供热配套项目建设,减轻企业环保压力,提高企业产能提升空间和竞争力;启动集聚区基础配套项目商业综合体、人才培训中心建设,同步做好道路、管网等基础配套工程建设,加快推动产城融合步伐;启动集聚区平台整体提升项目和辉埠新区基础设施配套项目。三是谋划一批补短型功能大项目。谋划生态园区工业水厂、综合仓库项目,为大项目导入、打造省级标杆园区打实基础;谋划鑫宏电镀园扩建工程,围绕鑫宏电镀现址周边做好布局和清退规划,进一步提升优势资源对精密机械、高端制造项目的吸引力;谋划工业园区综合体项目和集聚区中央公园、星级酒店、企业总部等基础配套项目。

  坚韧不拔,持续深化科技创新

  从个体科研创新、产业集聚综合提升、倒逼牵引等多种手段渠道,加快园区、产业、企业科技创新步伐,走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一是加强科研创新。鼓励和引导企业设立创新中心和研发中心,聚焦中国制造2025和浙江工业“十三五”,抓住新一轮发展机遇全力打造数字经济智慧产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弯道超车;立足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全面推广智能制造,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现制造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创新,抢占发展制高点。二是推动产业集聚。在“四区合一”规划的基础上,将分散在园区的相关产业根据产业性质逐步向对应的产业集群区块集聚;将租赁在园区和有新增用地需求的园区存量企业以及区外企业进行集聚,对新落户企业严格按照其产业性质在对应区块落地;建立主导产业培育清单,积极开展主导产业建链强链补链行动,明确建链强链补链项目清单。三是打造产业高地。按照“平台优化、龙头引领、协同发展”目标,立足开发区各片区规划布局和产业特色,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定位,每个片区重点培育1-2个主导产业,着力打造产业新平台;做好要素资源供给文章,对优势产业做加法,对落后企业做减法直至实现市场出清。充分发挥行业龙头企业的品牌辐射、现代管理等示范引领作用,形成“1+X”发展格局,打造企业发展命运共同体;着力发展现代金融、创意设计、服务外包、仓储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补齐生产性要素短板,持续增强园区生产服务配套能力,不断增强开发区吸引力。四是实行倒逼牵引。持续践行“亩均论英雄”导向,深入挖掘企业闲置厂房、发明专利等优质存量资源,向闲置要土地,向创新要动力,精准对接符合主导产业上下游项目承接进入,力争在2020年盘活闲置土地不少于200亩、厂房10万平方米以上,三年内全面完成闲置盘活工作,接续发展动能。

  坚守不渝,同追幸福之梦

  围绕“梦想园区、未来工厂”,实施规下企业五年和规上企业三年提升行动计划,为企业的标准化建设、幸福化打造立一杆标尺,让“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要你担当、我定担当,你们所想、我心所向,你们好了、我们才好”的团队理念成为全体开发区人的共同价值理想。一是红色统领幸福。引导企业树立正确的党建理念,正确认识和把握党建与生产之间的关系,把党建工作作用落实在生产促进上,把党建工作优势转化为生产成效上;提升企业党建水平,牢牢把握党员群体这一关键少数,广泛形成能手光荣、劳动光荣、模范幸福的氛围,激励党员干部带领全体员工用奋斗创造幸福,让党员真正发挥生产引领的关键作用,成为政企交流和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手;充分发挥开发区党群服务中心阵地作用,以“党建引领、空间共享、服务多元”为提升目标,将开发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集党建活动、为民服务、教育培训、协商议事、文化宣传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阵地,使之成为团结引领企业职工的政治中心、宣传教育企业职工的文化中心、联系服务企业职工的便民中心,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和号召力。二是文化引导幸福。引导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打造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让向上向善、团结拼搏的企业文化植根于员工内心,外化于干事热情和创业激情;通过开展“最美员工”“工匠能手”等评选活动,让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以运动会、歌舞会、书画摄影展等活动开展,营造了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满足广大员工对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提升员工幸福感;强化开发区工会困难职工帮扶机制,确保每个困难职工都能在组织关怀中充分享受集体温暖,实现慰问一人、温暖一户、幸福一片。三是标准再塑幸福。建立标准化指标体系,出台星级评定办法,综合党组织建设、科技创新、产值税收、安全环保、社会责任等指标,对各企业进行一定比例的星级评定,引导企业加快发展、加强管理、加速奔跑。

  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工业经济面临巨大考验,但严冬从来都挡不住春天的脚步,开发区人将在县委县政府“强发展、求突破”的精神指引下,以“温馨”的姿态、“亲清”的面貌、“战斗”的气势、“奔跑”的速度,奋力追逐开发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之梦。


今日常山 县两会特别报道 00016 正是江南好风景 花开时节再争春 2020-04-21 2 2020年04月2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