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江:奔流不息的宋诗之河
![]() |
蔚蓝的常山江 王建华 摄 |
![]() |
碧江泛舟 李志强 摄 |
![]() |
落日余晖下的常山江 王一群 摄 |
![]() |
静谧夜晚下的常山江 陈勤幸 摄 |
编者按:5月16日上午,杭衢钱塘江诗路之旅正式启航,并于18日下午抵达信安湖水亭门码头,这标志着杭衢两地打开了水上旅游的通道,也积极推动衢州航运发展。常山江“宋诗之河”作为“钱塘江诗路”的重要节点,将在未来航运、旅游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关注——
记者 徐绍俊 汪东丽
在东经118°41′51″至118°56′50″、北纬28°49′47″至29°11′49″之间,一个名叫做常山的县城便坐落于此。她素有“四省通衢,两浙首站”之称。岁月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留下了一颗颗宝贵的“珍珠”,其中最亮眼、最璀璨的便是常山人民的母亲河——常山江。
她见证了这座城市的繁荣与历史。古诗曾这样描绘常山江上的盛景:“日望金川千张帆,夜见沿岸万盏灯。”作为一条具有巨大航运价值的“黄金”河道,常山江通江西,往南经江山连接福建。沿常山江东下,可直达杭州连通京杭大运河,是重要的水陆中转要地。千年来,她送往着过往的文人骚客、商贾小贩、达官显贵;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常山儿女勇往向前,见证他们谱写下不同时代的城市建设奋斗史,书写出新时代常山人的华丽乐章。
穿越历史的空间和时间,常山江积淀了厚重的人文底蕴,独特的人文风韵、秀丽的迤逦风光,让朱熹、陆游、杨万里等人流连忘返,不经意间吟诵起“一峰忽被云偷去,留得峥嵘半截青。”“一生憎杀招贤柳,一生爱杀招贤酒。”等千古佳句。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词,点亮了常山江的文化之光。
时间拉回现在。北京时间5月16日上午8点,杭衢钱塘江诗路之旅正式开启首航,名为“衢州有礼号”的游轮从杭州滨江码头启航,沿钱塘江上溯衢城,并于18日下午抵达信安湖水亭门码头……看似是简单而又普通的一场航行,却承载着三衢大地上人们复兴航运的愿景。常山江作为钱塘江的源头之一,是“钱塘江唐诗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历史与文化的传承和延续。不久的将来,人们踏上甲板,遨游在宋诗之河上时,慢城常山必将成为人们所期待的“诗与远方”。
一条江,承载着宋诗文化
古往今来,河流与人类的文明史紧密相连。常山江的故事,起伏跌宕,是千里钱塘江难忘的章节,是这个时代宏大史诗的缩影。
常山江,古称“金川”,自古以来就是水陆转运、舟车汇集之地,宋室南渡以后,更是两浙连接南方诸省的重要枢纽,繁华一时。“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南来北往数,以千百计的迁客骚人无不为之流连忘返、赞叹倾倒,览物之情,更是一发而不可收。
“湖海凄凉地,风霜摇落天。吾生半行路,搔首送流年。”穿越回千年历史,站在招贤镇招贤村古渡口,仿佛看见陆游等人游览常山江上的感慨。
记得木心先生在《从前慢》一文中写道,“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这是对人性朴素、对于生命哲学的感悟。当年的他们不也是这样吗?
“靖康之耻”后,北宋王室南渡,定都临安(今杭州),一大批名臣巨匠也纷至沓来,给偏隅江南的常山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繁荣。据不完全统计,历史上游历常山、在诗中描写常山的诗人有一百多人,尤其以宋代为最多,陆游、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曾几、朱熹等诗坛鼎鼎大名的巨星均赫然在列。常山宋诗目前仅搜集到的就已有1000首之多,预计今年将达3000首左右,常山江也因此被誉为史上罕见的“宋诗之河”。
一条江,常山人的航运之梦
在老一辈的常山人心里,常山江上桅杆林立、船只如梭过往的场景,是一段不可磨灭的历史。
随江而流,沿着常山江下游而去,会看见招贤古镇安静地伫立在常山江沿岸。招贤古镇是常山江上的重要口岸。家住码头边的洪先生已有杖朝之年,他回忆道,小时候,常山江水运还很兴旺。从杭州、兰溪等地上行的货船,装着布匹、服装、盐,在这里上岸转运;来自开化等上游方向的船,载的多是重货,像蜡石、煤炭、石灰,也有柑橘、茶油和瓷器。几百米长的招贤街上,可查证的商户就有120多家。
当然,最为兴盛的要数宋代。特别是宋室南渡后,常山江成为两浙连接南方诸省的枢纽。2001年,在常山江的阁底段,曾经发现一条宋代沉船,装满来自景德镇的瓷器,这也强力佐证了常山江是一条重要的航运河道。
时光如流水逝去,百里常山江航运之路何去何从?随着杭衢“钱塘江诗路”游轮启航,一切有了答案。
早在2017年4月,县委县政府就组织设置了专门机构,成立常山县常山江航道开发领导小组,下设指挥部实体化运作,集中资源、集中力量做好项目前期,主动向上对接争取项目、资金、政策等方面支持。
2018年,常山县深入贯彻落实市委“1433”发展战略体系,全面实施“东接新衢州,慢城大花园”行动,常山江航运开发工程被列入交通部“十三五”规划项目。
2020年3月,省发改委召开专题会议,同意常山江航运开发项目建议书通过
审查。该工程全长50.9公里,分6级开发,分别为白虎滩、新天马、阁底、招贤、航埠和黄塘桥枢纽。这预示着,计划投资60多亿元的常山江航运开发项目未来可期。
……
游轮一声笛,一江春水送入常。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已来,常山江复兴航运之梦必将实现!
一条江,连接起沿途风景
去年,常山摄影协会的摄影师们,记录了各自镜头下的“常山江”美景,本报随之刊发了《宋诗之河·夜》《宋诗之河·日》《宋诗之河·人文》等多个影像专版。在摄影师们的镜头里,静谧夜晚下、日落余晖下、人文韵味下的常山江,是如此的大气磅礴,又娇柔妩媚、婉转可人,引得了众多读者的点赞和赞赏。
近年来,常山县充分挖掘常山江“宋诗之河”沿线各点的人文传说、宋诗典故、神话故事等,做好文旅结合文章,积极培育发展常山江“宋诗之河”文化旅游产业。
漫步在县城中心的“宋诗文化长廊”,品味千年宋诗。这个结合常山江防洪堤建设与沿岸景观改造的项目,如今已成为一道亮丽的城市文化风景线;在何家乡长风村,以赵鼎、魏矼、范冲、翁蒙之等宋代“四贤”诗歌作品为内容的“宋诗文化长廊”,成为了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杨万里曾被困招贤古渡,写下《招贤渡二首》。后来,他还回顾性地写下“一生憎杀招贤柳,一生爱杀招贤酒”,表达对招贤古渡的“爱恨交织”。基于这份独有的情谊,招贤镇建设起杨万里纪念馆和宋诗展览馆,保护与开发并举,全力打造“宋诗小镇”……
古人留下足迹时,是否想过后世的“宋诗之河”会如此璀璨夺目?今人登临船头时,是否理解往昔文人骚客的心境?蜿蜒的常山江,将原本散落在历史长河里的文化瑰宝,串联成一条动人心魄的珍珠项链。这不仅是历史文化的瑰宝,更是常山人民独有的财富。
当历史与现在交汇,必将擦出亮眼的火花。让我们重新整装待发,一同迎接常山江——宋诗之河的复兴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