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城市成长 营造城市美好生活
——贯彻落实县委十三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访谈②
![]() |
▲城东新区 王建华 摄 |
主持人:于悦
编者按:中共常山县委十三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动员全县上下要对标“重要窗口”,全面开展工业提振、城市赋能、“两山”转化、内外开发、“双招双引”、文旅拓展、治理创新、改革护航“八大行动”,开创常山高质量发展新局。本报围绕强发展求突破“八大行动”主题,开设“八大行动”系列访谈栏目,邀请各乡镇(街道)、部门负责人,结合单位职责谈思路、谋举措,助力“八大行动”落地落实落细。
本期由县城市赋能行动办公室主任、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委书记、局长郑建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委书记、局长黄晓东,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潘广贵,就如何开展城市赋能进行阐述。
于悦:有一句话说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可见城市赋能的重要性以及和老百姓生活关联度之高。县委全会对“城市赋能行动”提出了“八大任务”,勾勒出了城市能级“一年有提升、两年上台阶、三年大变样”的新蓝图。那新蓝图对应的应该是精致规划、精心建设和精细管理,这就把我们三家单位紧紧地联系到了一起。城市赋能的行动办设置在住建局,作为牵头单位,住建局对此次行动的总体规划是怎样的呢?
郑建炳:县委十三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建设“精致、温馨、大气、包容”的现代宜居城市,住建局作为城市赋能行动的牵头单位,我们也在不断地完善子方案和细化项目,因为这项行动覆盖的单位比较多,比如资规局、综合行政执法局、文广旅体局等,首先大家要齐心协力,住建局将全力协调相关部门着力创新破题,最重要的还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的发展思路,共同推进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让我们全县人民享受健康、幸福、生态的城市环境。
于悦:县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报告“八大行动”中明确提出“以有机更新为核心,实施城市赋能行动”,对此,住建局会有哪些行动计划?
郑建炳:作为城市建设职能部门,一直以来住建局都在高标准谋划项目。全会召开后,住建局也再次确定方案,目前有几大项,一是打通一批“断头路”“卡脖路”。二是改造一批老旧小区。三是打造一批新景观。四是谋实一批新项目。五是破解一批城市管理难点。
于悦:在常山县城市赋能行动实施方案当中,第一项任务要求就是“城市规划提领行动”,城市建设规划先行,在精致规划方面如何给城市赋能加码,在城市空间总体规划中有什么亮点呢?
黄晓东:规划是基础、也是引领,一份好的规划、科学的规划就是一份作品,甚至是一份艺术品。规划部门最主要的就是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规划,目的就是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
在总规层面,我们会完成常山县县域以及14个乡镇(街道)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通过规划,统筹安排生态、生产、生活三大功能区域,基本明确重大产业、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的布局,让老百姓清楚地知道,哪里要做工厂、哪里要开发旅游区、哪里人更多更热闹。同时,资规局也正在编制“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规划管控导则,这个导则主要就是对常山江两岸的绿化、建筑等各方面进行管理、控制,让老百姓看见的江岸更加整洁,让江水更加清澈,让常山江两岸的建筑更加有韵律感。通过对常山江的开发,带动我县旅游、航运等各方面的发展,让常山发展得更好更快。
于悦:总体规划中,城市发展的轮廓,和它的功能区的划分,在这其中肯定又包含很多细化的内容。
黄晓东:除了城市空间规划,在详细规划层面,像现在的老城区,如北门、西门、东淤等,里面都是一些老旧建筑、老旧小区,基础设施、绿化不到位,有些地方连车都进不去。所以,我们要以全会上提出的打造一座山水公园城市为目标,通过老城有机更新、主城区老城单元控规修编、旧城区保护改造策划等,进一步地完善老城的基础设施配套、交通配套、绿化以及各种管道线路,给老城腾出空间,给百姓腾出生活满意度。结合城区商业业态布局规划,重新激活老街的商业氛围,让这些地方再次恢复那种烟火气息;结合综合交通专项规划,让城区不再拥堵。现在常山居住品质最高的就是城东新区,所以我们接下来还会做狮子口片区控规及城市设计,进一步推动城市新区建设。总之,通过规划的实施来不断满足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要求,让百姓在常山生活得更加舒心、幸福。
于悦:这些单项规划也是我们市民比较关心的,具体一些项目肯定是需要住建局进行实施的,请问现在有正在实施或者说今年能见成效的项目吗?
郑建炳:其实无论是规划或者是城乡建设,我们最终服务的都是百姓。住建局根据规划也谋划和实施了一些项目,比如城南小区与石崆寺只隔了一条南门溪。但小区居民要想去石崆寺,却需要绕行2公里,为了解决居民的出行难问题,开展了城南小区道路及配套工程项目的建设,打通交通瓶颈。除此之外,东河街改造、溪滨路延伸、龙门路延伸等项目也已经开工或启动了项目前期。住建局计划三年内完成6个老旧小区的综合改造,目前柚苑小区、城南小区已经启动了前期工作。还有我们县城现在比以前肯定是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一些乱扔烟头、绿化带乱停车等等一些不文明的现象存在,这点住建局还是要建立健全多部门联合长效监管机制和联合执法体系,来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这样规划引领了城市发展,而城市发展也才能真正的服务于人民。
于悦:精致规划、精心建设后,要想有常态化的效果肯定需要精细的管理。划到县综合行政执法局涉及到城市管理的有500多项职能。全会提出的城市管理提效行动,推动城市工作从重建设向建管并重转变,推动城市管理“精耕细作”,综合行政执法局怎么做到精耕细作?
潘广贵:综合行政执法局也制定了城市管理的“八大行动”行动,通过开展违法建设整治行动、渣土车运输整治行动、餐饮油烟整治行动、市容市貌提升行动、毁绿种菜整治行动、噪音污染整治行动、门前五包整治行动、规范养犬整治行动,全面营造整洁优美、秩序良好、文明和谐的城市环境。城市硬件提升的同时,通过日常的监管劝导和刚性执法,促进市民素质的提升,让市民生活更舒心。
于悦:我们在城市管理中遇到哪些难点,县综合行政执法局要怎么解决呢?
潘广贵:难点肯定是有的,综合行政执法局现在正在推行的“八个一”行动当中有一项是“打造一座烟头不落地的城市”,路上和一些公共场所专门设置了烟头回收箱。像前段时间,住建局的环卫工人在体育场、步行街、文峰路等人员比较密集的场所和路段清理了足足有6.4公斤的烟头,这不仅影响我们的环境卫生,实际上乱扔烟头也容易引发火灾。在6月17日,综合行政执法局开出了首张烟头落地的罚单,对类似这种危害环境以及有安全隐患的行为,我们必须要严厉地制止和处罚。
于悦:今年全国两会上提出了要发展地摊经济、夜间经济,那现在地摊怎么摆,在哪摆?这方面接下去我们该如何管理呢?
潘广贵:你说这一点我们今年也做了比较充分的调研和谋划,发展地摊经济和夜间经济这对百姓来说一方面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也让我们的城市有了人间烟火气。综合行政执法局也接到了很多市民通过12345热线打来的咨询电话,问现在是不是可以随便摆摊了,其实这对于综合行政执法局来说更重要的是如何规范地摊经营秩序。城市管理更要注重以人为本,疏堵结合,最开始我们多是劝导、取缔流动摊,后来我们在文峰广场西侧人民路、白马路等路段设置了夜市疏导点,让流动摊集聚在我们的规划点位上,使管理、经营更加得规范。让我们的城市在管理之中又不失人情味,我想全会提出的“精耕细作”不仅仅是细化管哪些,更要把破解城市管理难题与如何解决群众需求,如何让大家主动参与城市管理来一并考虑,这样我们的工作会得到老百姓的认可,我们城市的文明水平也能真正得到提升。
于悦:这几年推行“有温度的执法”。各个部门也都根据自己的职能在城市赋能中释放力量,那通过这些行动的开展、项目的实施,将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呢?有什么预期吗?
郑建炳:通过开展城市赋能行动,规划建设更符合城市发展趋势的形态,将城市空间进行合理划分、整合,使现在一些停车难、道路拥堵、小区老旧等问题能够得到改善,同时通过管理升级等一系列措施,推动城市治理实现法治化、社会化、智慧化,提高我们城市的环境软硬件质量,真正实现城市有机更新,切实提升城市品质,让我们生活的城市变得更好。
于悦:谢谢三位局长今天和我们一起探讨城市如何赋能加码,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更美好的常山。接下去要做的就是万众一心,撸起袖子加油干,当然也需要我们市民的配合,为家园的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