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走来一路景
——我县“八大行动”工作综述·文旅拓展篇
记者 罗曼琳
如今的常山,水更清、山更绿、城更美。
漫步在常山大地,从目之所及到身之所感,创新无处不在,活力蓬勃迸发。举办浙闽赣皖四省边际纪念馆红色联盟成立大会暨“云上游馆”“畅游常山·礼遇慢城”自驾采风主题等活动;承办中国山地自行车联赛、浙江省青少年自行车冠军赛等大型赛事;东方巨石阵、奇石馆、不老泉等获评2020年市研学基地,中国观赏石博览馆获评2020年市研学营地……所有的变化,离不开文旅拓展行动带来的“红利”释放。
美丽风景带动村民走向富裕
推进乡村振兴,要注重乡村产业经济发展,一条重要路径就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辣椒酱配比为10斤辣椒,3斤大蒜子,1斤生姜。”12月21日,记者走进“中国辣村”长风村的乡村振兴讲堂现场教学点,村民正在学习辣椒酱的制作工序。一瓶瓶火红鲜辣的辣椒酱,深受游客们的青睐。不远处,是远近闻名的“渔家乐一条街”,每到旅游旺季,游客必来打卡。
来到长风村溪东自然村的渔耕风情街,走在石板路上,两边是富有浓郁传统文化风情的房子,仿佛置身水墨画中。通过改造农房外立面、打造风情街、建设VR体验馆等,村庄面貌焕然一新。而在这个江南风情特色村里,还有着号称“常山小三亚”的“月亮湾·古渡金沙”。
近年来,我县积极推动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嬗变,实现“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韵”。开展云游常山、近游常山、心游常山等系列引流活动,完成全市首场5G景区直播,吸引25万群众“线上游览”,通过网络直播助力农特产品销售,销售额达3000万元。与专业平台合作,线上定制“宋诗之旅一日游”“赏亿年奇石一日游”等7条特色旅游路线,达成订单2500多笔。1—10月,全县累计共接待游客553.7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4.61亿元,文旅体融合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新成效。
优质项目助力乡村发展
同弓乡金色同弓田园综合体项目稳步推进,创意农林牧渔展示馆里绿意盎然,荷虾混养村企合作项目——“莲心湾”收效明显。另一边,在黄冈山景区,吊机正在紧张作业,运输车往返其中,道路拓宽项目有序推进,黄冈山景区生态修复工程如火如荼进行。腾云现代旅游根据地项目的实施,为东案乡金源村带来大量游客,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变了农民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还推动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变。
推动远山云间旅游度假区、月亮湾国际度假区以及金源村现代旅游根据地等重点项目落地实施;指导一批民宿完成新建、改建,推动一批精品民宿相继试营业;积极对接都喜酒店、蓝城漫湾小镇等大型招商项目……一大批重点项目建设全面铺开,一大批好玩景点呼之欲出,将为全域旅游带来新亮点、注入新动力。而这些都是我县深入持续开展文旅拓展行动取得的成果。
绿色经济促进富民增收
窗外是塞外湖,窗内是扎好的成排彩色气球,金川街道十五里村的季意民宿里传出了游客的欢声笑语。从办农场到开民宿,从单一的住宿到“吃喝玩乐一条龙”,一路走来,用民宿老板季雪英的话说,就是“附加值越来越高”。在拓宽致富路的同时,季雪英也与村民们共享民宿发展带来的“福利”——安排周边村民到民宿上班,每月领着3000元的工资。
依托乡村旅游发展,许许多多像季雪英这样的村民,以不同于传统农耕的现代方式,获取美丽乡村的馈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县共有民宿经营户200多家,它们共同组成了我县民宿经济星火燎原、欣欣向荣的图景。
“下一步,我们将以文旅拓展行动为抓手,以数字化转型为核心,以浙江省5A级景区城创建和历史文化名城创建为支撑,夯实事业底线、推进产业主线、筑牢行业生命线,全力推进‘一河一城四镇三区’建设。”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邹伟良表示,力争到2022年,县域文化软实力、旅游吸引力和文旅承载力明显提升,全县年旅游业总收入突破百亿,努力打造全省文旅融合创新实验区和标杆县、四省边际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集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