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川街道“红色预备队”探索党员培养机制
本报讯(本报记者 刘青 衢报传媒集团记者 林婵)近日,常山县金川街道湖东村“红色预备队”队员周娟娟,邀请帮带导师、村党支部书记陈雪锋,前往村民陈茂盛的草莓基地,就草莓种植及市场开拓支招。周娟娟将导师的话语飞快地记在笔记本上,写上每个环节的技术要领,陈茂盛边听边点头,对周娟娟请来的农业生产和市场营销方面的“好把式”陈雪锋以及为他送来的这场“及时雨”点赞。在金川街道,像陈雪峰这样与“红色预备队”队员结对的帮带导师共有18名。
在去年开展的村社党组织换届工作中,金川街道发现一些基层组织面临党员年龄结构不优、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针对该问题,去年11月开始,街道党工委向各村发布了“红色召集令”,并采取个人自荐、群众推荐、党组织推荐等方式,招收“红色预备队”队员。“只有通过公安联审、入户考察、集体谈话等资格审查,才能被招收为‘红色预备队’队员。”金川街道组织委员单劲峰介绍,选为队员后,街道采取集中培训、帮带导师、压担锻炼、项目竞赛等方式,成立帮带培养“推进组”、组建项目攻坚“先锋队”、党员联户“加强版”三支队伍,培养储备一批政治坚定、办事公道、顾全大局、年富力强、作风优良的党员,从而构建街村两级培养、锻炼体系。
集中培训即召集队员每半年开展一次党性教育专题培训;帮带导师则从驻村干部、党员现任村两委班子或优秀退职干部中选取;压担锻炼即在重难点工作中训练队员能力;项目竞赛即在重点项目攻坚工作中比拼工作成绩。截至目前,街道第一批共有64名优秀青年报名,第二批有39位青年进入了入户考察阶段。
胡家淤村中淤新村自然村青年胡国锋,是第一批“红色预备队”队员中的入党积极分子。他说,“自己要思想上入党,更要行动上入党”。为此,他积极投身本村农房整治“回头看”的克难攻坚中。村民胡某抢建了20多平方米的附房作为厨房,需要立即拆除。胡某的妻子借口丈夫在外打工、她一个人在家做家务作不了主,一直拒绝拆除。周边很多村民也都拿胡某家的小厨房能否拆除作为“风向标”。胡国锋就和村两委干部到胡某所在的工地找胡某,讲政策、讲利弊,反复做思想工作。起先胡某态度生硬,不愿配合。当胡国锋得知胡某家中缺人手、依靠自身力量拆除钢筋混泥土结构违建难度大后,就将自己的切割设备免费借给胡某,胡某思想上有了大的触动,主动拆除了厨房。胡某的违建拆除了,该自然村其它农户的违建拆除问题便迎刃而解,仅仅用了20多天,排查整治了40户农户的违章搭建。
“‘红色预备队’成立后,我们发现队员们积极性、主动性很高,在各村联户服务、克难攻坚、思路谋划上主动发挥了作用。”金川街道党工委书记郑兵介绍,下一步,他们将对队员的基本情况、教育培训、培养措施、工作成绩,建立一人一档,并及时考察登记、选用结合,量化“学习练兵”“联户服务”“青年攻坚”三大指数,由帮带党员、组团成员和服务群众开展三维联评、阶段积分、集中考察、季度排名等。进一步探索规范升级培养机制,通过培养“红色预备队”,为农村发展党员、村干部后备力量培养、下一届村两委换届储备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