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常山 数字报纸


00003版:人文常山

杨家埠头的月光

  郑忠信

  那年,在村中池塘里泡了一整年的实木“糖车”竟然没有人去打理,在江边橘林中盖过无数回的草棚“糖铺”终究不见谁来牵头。习惯了本地的牛拉糖车传统榨糖,突然转投邻村的机器新式榨糖,内心多少有些不甘与不舍,但脚步还是不由自主地迈向了杨家埠头。草草地吃掉中饭,满满地堆了一车,甘蔗连同熬糖时自备的柴火像山一般轧向杨家埠头。结果是漫长的排队等待,好不容易从“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捱到“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仍还有两家排在前头。幸好江岸熬糖的炉火暖意融融,我将自己埋在柴草堆里,呼吸着空气里飘散的蔗糖味道,沐浴着黑夜中流泄的月亮清辉,慢慢梳理起杨家埠头这位既熟悉又陌生的近邻。

  “日看千帆尽,夜观万盏灯”,常山系千年古县,常山江自古舟楫不断,航运繁忙。今青石镇湖头村的杨家埠头曾是常山江北岸的重要码头之一,历史上亦有发端于此、经宋畈通开化至徽州的古道。建国之后,为方便常山江北岸人们的生产与生活,特设立溪口供销社杨家埠头分社,物资集散、中转更趋频密。彼时,生产用的化肥、农药和柴油等农用物资,生活所需的食盐、煤油和布匹等百货副食,一应俱全,而且城乡同价,不必“上街”(指进城),不用“过航”(指渡船到溪口),单单去趟杨家埠头就基本搞定。杨家埠头遂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逛杨家埠头乃挥之不去的童年记忆。

  皎洁的月光哟,你是不是照见江岸西段的那座氨水池?当年八舱船从衢州运来的氨水通通贮于此,然后分配到各个生产队,或浇于麦垄作越冬肥,或泼于早稻田当耙面肥,或施于棉根成追苗肥。因氨水易挥发味又重,少不谙事的孩子们往往掩鼻侧目,避之唯恐不及,毫不顾及劳动人们的感受,若氨水有知,情何以堪?

  皎洁的月光哟,你有没有抱怨江岸中间的那幢老宅子?当初将八间头的老宅改成供销社仓储重地兼营业用房的时候,封掉天井,卸下板壁,深堀盐厍,还破拆西窗,置高案对外卖肉。惟东窗内摆一柜台,专司收款,并将开具的发票提货联夹于铁夹之上顺着铁丝往里用力甩去,库房接到后便高声唱票,应者便进到里头提货。光线偏暗,但交易敞亮;空间有限,但秩序井然。

  皎洁的月光哟,你会不会蹿入江岸东头的那爿门市部?宽敞的窗户,斜光尽可到晓,或游移于布架,仿佛在抚摸中感知白棉布、华达呢、卡叽布等等的质地;或斜铺在柜面,像是要重温那白日里壹市寸、贰市寸、壹市尺、伍市尺的丈量;曾几度想攀上香烟货架寻几枚漂亮烟花以饱眼福,却屡次掉落盐缸平添无数亮晶晶……哦,是糖坊内的手电筒打在我的眼晴上了,是轮到我续火熬糖的信号灯。此时月华如练,我在杨家埠头的江边引燃一膛熊熊的大火……当我踏着月光、品着“糖锤”急匆匆往回赶的时候,一阵叮叮当当的敲击声伴随着淡淡的粉尘在月光中漫将过来,我自以为最辛苦,岂料除了榨糖人,还有杨家埠头的石头匠。“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一把钢凿不知凿出了多少门槛、磨盘、石臼?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而今,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每每上下高速驶经杨家埠头跨江大桥的时候,常常感叹人面不知何处,惟有桥下的江水东流依旧,惟有心中的那片月光皎洁依旧。


今日常山 人文常山 00003 杨家埠头的月光 2021-05-26 2 2021年05月2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