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常山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严守质量关口 企业动力更足

  本报讯(记者 姚晴佩 夏天谷 通讯员 余洪铀 方颖)在轴承产业发展浪潮波涛汹涌的今天,企业要想在竞争中乘风破浪,必须要严守质量关。常山轴承产业二次崛起的“重锤”刚落,企业的“响锣”就应声而起,政府为企业把准脉门、指明方向、出台政策,企业不断推陈出新、迭代升级,两方同频共振,形成强大合力,助推轴承企业滚动发展。

  “企业现在检测的设备有哪些?”“质检室的人员配备如何?”……问企业需求,听企业意见。6月2日一大早,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的工作人员来到常山县双明轴承有限公司,一边了解企业质检设备、检验流程,一边认真进行记录。

  我县轴承产业大会召开之后,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迅速行动,深入轴承企业,走进质检室车间,为谋划轴承检测中心做准备。

  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产业发展规划与研究中心副主任余洪铀说:“轴承产业大会召开后,我们立即深入斯凯孚、捷姆轴承等企业调研,计划建立一个检测中心,让我们的轴承企业在家门口就能做检测。”

  企业总经理刘辉现场给大家算了笔账,为了规避质量风险,锻造设备中的红外探头每年要送到杭州进行检定,每个探头检定费用为500元,合计3万多元,而这还只是所有费用中的一小部分,如果在家门口就能进行检定对企业来说是件大喜事。

  常山县双明轴承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辉说:“这个平台的搭建,一方面大大方便我们检测,节约了成本,节省了时间,同时也能更好的规避我们与第三方检测机构产生的矛盾,让我们企业更放心安心,我希望检测中心能快点建成。”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质检一直是常山轴承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检测设备不齐全、人员资质不够高、送检成本高、出了问题没保障,更没有足够的资金用于建设专业化的检测中心,这些都是桎梏轴承产业发展的因素。

  “我们的计划是检验中心建好以后,既能给常山的轴承企业提供便捷服务,同时,我们检测中心也能更好辐射周边,吸引其他轴承企业落户,或者来检测,从而逐渐形成产业集聚,也利于后期我县轴承产业链的强链、补链,对于进一步招引相关优质项目具有很大帮助。”余洪铀介绍道。

  除了强化终端产品质量,双明轴承还致力于抓好生产环节保障。模具是轴承在锻造环节至关重要的部件,模具的耐用性、精准度等直接关系着产品质量。最近,双明轴承与院士工作站合作制造的新型模具已经试验成功。目前,这款模具即将投入生产,形成量产后将惠及其他同行企业。

  “正常的生产我们十几分钟就要更换一个模具,损耗特别高,现在我们跟院士工作站合作后,经过改进表面涂层激光熔覆技术,这款模具能用到40多个小时再进行更换,使用寿命是之前的4倍,同时还能节省模具成本,降本达到100多万元。”刘辉说。

  2020年,双明轴承实现产值1.3亿元,2021年前5个月企业销售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5%。快速增长的背后,除了有受疫情影响国外市场向中国转移的因素,更重要的是企业一直致力于产品的工艺、技术的研发和更新升级,吸引了像舍弗勒这样的国际大客户前来合作。

  “目前我们有8条锻造线,今年我们计划再投入一条新的锻造线,现在一条生产线需要11名工人,新的锻造线只需要5个人,在节约人工成本的同时还能够提升我们的生产效率。”刘辉告诉记者,轴承产业大会的召开给企业发展注入一支强心剂,今年,企业生产形势一直向好,对于全年销售额增长15%到20%的目标,企业信心满满。


今日常山 一版要闻 00001 严守质量关口 企业动力更足 2021-06-04 2 2021年06月0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