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雄胡兆富
(长篇报告文学)
孙侃 著
二十三、真正有功的人,是在我前面倒下的人
盛名之下,依然甘于“平凡”。虽然战功赫赫,却始终不觉得自己是英雄。他怀着敬意,收集了大量战友的照片,还专程前往淮海战役纪念馆祭奠英烈。把自己最后的光和热贡献出来,为弘扬社会正能量出力,这是他晚年最大的心愿。
“我称不上英雄,我那些军功章也算不了什么。我只是尽我所能,让受伤的战友少吃些苦,让牺牲的战友不要暴露在外面。中国解放了,我就满足了。我做的事情微不足道,不值一提。真正有功的人,是那些在我前面倒下的人,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啊。”这是胡老常说的几句话。尤其是他深藏功名、淡泊名利,一心为群众的事迹被广为传颂之时,这几句话更是时常带在了胡老的嘴边。
而当胡老分别被评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浙江省最美退役军人后,有人曾经问他:“胡老,如果国家需要,您还愿意再上战场吗?”胡老斩钉截铁地说:“去,当然愿意去!如果我去不动了,我的子孙去!”他那双眼炯炯发亮、毫不迟疑的神情,让在场者无不动容。
这已不是胡老第一次表达尽管年老依然愿意上战场的决心了。
时光再向后拨回一年。2019年3月,在家的胡老因枪伤旧疾引发头晕,症状特别严重,让他一下子瘫在地上,重重地跌了一跤,导致腰椎骨折,并引发一系列并发症,不得不住进了医院。在医院住院期间,冥冥中,胡老生怕自己这回摔得比较厉害,便喊来胡玲,想把一些事情交代给她。
在胡玲面前,胡老郑重地说,如果自己走了,一定要把他的骨灰带到舟山去,务必洒向大海。
胡玲不免有些狐疑。父亲是山东人,家乡也不靠海为什么要把带到舟山,而且要洒向大海?胡玲很想向父亲问个究竟,可此时的胡兆富伤得不轻,头晕也没有退去,她只好把这个疑问先埋藏在心里。
而当胡老的身体慢慢康复,某天,胡玲才向父亲重新挑起了这个话题。胡老告诉她,他原来所在部队的最后一仗就是在舟山打的,那一仗很惨烈,很多战友都牺牲在那儿,其中还有当年全军赫赫有名的战斗英雄林茂成,就牺牲在舟山战役即将打响之时。他想去找当年的战友。过世后把骨灰撒在舟山的大海上,目的是想永远陪伴在这些牺牲了的战友身边。
此前,胡玲只知道父亲曾经参过军、上过战场,但她从没有听父亲详细地说起那段往事。但那天,尽管胡老没有说起自己在部队屡立战功的情况,却说了林茂成等英烈牺牲的前后经过。当说到金塘岛战斗中,所在部队的113位战友遭受敌人暗堡机枪的密集扫射,成片地倒在海涂、礁石上和海水中的时候,当说到同为山东人的林茂成,带着营连干部乘船在大榭岛前沿阵地侦察,遭到敌机机关枪猛烈扫射,中弹牺牲的时候,胡老双眼湿润,声音哽咽。他又说了那番发自肺腑的感言:
“我给你讲这些事情的意思是,这么多人前仆后继地牺牲了,他们才值得记功和赞扬。打了这么多年的仗,我还能活下来,我也已够满足了。经历过战争的人,在战场上浴血奋战过的人,他们对生命的理解,对人生意义的理解,肯定与一般的人不一样。”胡老闪着泪光说,“真的,我现在越来越想念以前的战友,尤其是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我想念从我加入革命队伍以来的,所有与我并肩作战的战友,泰宁抗日游击队的、鲁南军分区的、华野三纵的、二十军六十六师的、华东空军的……与我一起参加过孟良崮、济宁、洛阳、开封、济南、淮海、渡江战役和舟山战役的……我真的想见见他们,哪怕梦里也好。”说着说着,胡老又沉浸在回想中,手指头却一直扳着,清点着他熟悉的战友们,轻声念叨着他们的名字。
在旁的胡玲听着听着,也已越来越感动。她劝父亲尽量平静下来,把身体养好。“如果您的身体恢复了,行动没有问题,那么去看望战友,或者战友来看望您,就都能行了。”胡玲安抚着父亲,她知道,想念战友、看望战友,这已是父亲人生中最后的重要事情之一了。
或许,正是一直惦记着牺牲了的战友,正是把那些英雄当成了自己的一面镜子,胡老才觉得自己的那些战功和荣誉不值一提。
“他从不把自己当成英雄,这是一种真诚的行为,绝不是做秀。如果要做秀,60多年的深藏功名就不可思议。他对我说过好几次,百年以后他要去见战友们,要向他们表示钦佩和敬意,因为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现在全国上下都建立了退役军人事务机构,胡老对此特别欣慰。”汪正满说,“胡老经常在我面前念叨,我的赵营长是英雄,何排长是英雄,林团长是英雄……他向我提出一个要求,就是想收集他原有部队那些战友的照片,越多越好。”
汪正满便帮助胡老四处寻访,在常山县档案馆、在杭州革命烈士纪念馆、在浙江革命历史纪念馆……按着胡老原先部队的番号,他几乎联系了省内所有的革命烈士纪念馆,请他们想方设法配合寻找。每当寻到一张当年同部队战友的照片,无论他是否认识,胡老就特别激动,反复端详,喃喃自语,连声赞叹。
看胡老起初把这些收集来的照片放在一只大信封里,既不方便查找,又容易丢失,汪正满特意协调县档案局,为胡老把这些照片装订成册。胡老捧着这些照片一遍遍翻看,往往看了很多遍也不肯放下。
2019年11月8日,93岁高龄的胡老踏上了前往淮海战场旧址中心江苏省徐州市的旅途。
胡老的感人事迹被社会各界广为流传之后,有关部门主动了解胡老在身心保健、生活起居等方面的问题,关怀备至。当问起胡老还有什么物质需要,还有什么期望没有遂愿时,胡老坦率地说,物质需要我早就不需要了,我的生活条件已经非常优越,无需再麻烦你们。只是我这几年越来越想念以前的战友,尤其是牺牲了的同志们。我想趁生命中的最后时光,去看望他们,去到曾经的战场祭奠他们。这是我最迫切的个人愿望了。
有关部门十分重视胡老的这一愿望。根据胡老的身体情况,多次与胡老家人商量胡老出行的可行性和具体出行方案,这是胡老晚年萦绕心间的最大愿望,必须在确保胡老身体无虞的前提下,想方设法予以实现。常山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汪正满局长决定亲自陪同胡老,前往胡老指定的位于江苏省徐州市的淮海战役纪念馆和淮海战役纪念塔。
专程前往江苏徐州的共有五人:胡老夫妇、汪正满、胡煜琦和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一名干部。胡煜琦和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干部负责全程照顾胡老夫妇。
那天一大早,胡老一行从常山出发,乘高铁前往,中途还转了一次车,抵达徐州已经是傍晚了,但胡老并不感觉特别疲劳,相反,他一直有着一股难以遏制的激动。想到自己已经来到了当年的战场上,想到这片土地上曾与战友们一起呐喊着冲锋,想到曾与支前民工尤其是民工担架队并肩奋战、出生入死,他止不住兴奋,与汪正满和妻子姜振平说个不停,回忆着往事,念叨着战友。大家好不容易才让胡老平静下来,以保证他的休息。
淮海战役纪念馆位于江苏省徐州市凤凰山东麓,1965年11月6日建成开放。2007年7月,新馆建成开放。馆内有一幅著名的全景画,长150米,高20米,以战役3个阶段的主战场为创作背景,用写实的艺术手法,再现了淮海战役的生动场景。馆内展陈内容包括战前形势、战役实施、人民支前和缅怀英烈等部分,共展出文物、照片、图表近3000件。
纪念馆附近的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高38.15米,面东朝阳,依山而立。塔身正面镶嵌着毛泽东题写的“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九个镏金大字,塔正面下方是碑文,由张爱萍撰写,陈毅修改定稿。碑文以简短的767个字,概括了淮海战役的经过及胜利的意义。纪念塔两侧的浮雕是雕塑家刘开渠指导创作的,共塑造55个人物形象。北侧浮雕刻画了人民群众肩挑、身背、车推、马驮支前的场面。塔四周还建有围廊,刻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和3万余名烈士的名录,镶嵌着反映淮海战役的大型陶瓷壁画。可以说,淮海战役纪念馆和纪念塔,是目前最完整、最全面、最生动还原当年淮海战役全貌、反映人民解放军指战员英勇气概的历史纪念场所,值得一看。
次日一早,天气晴朗,苏北大地的初冬已经颇为寒冷。胡老一行缓步走近凤凰山东麓,走近淮海战役烈士纪念馆,他的神情显得庄重肃穆。“当一步一步跨上台阶,走近纪念馆大厅时,我感觉他的身体都在微微颤抖,眼里始终闪着泪光。当他走进大厅,仔细观看那幅巨型的全景画时,他的身体颤抖得更厉害了,尽管默不做声,但显然已沉浸在对峥嵘岁月的追忆之中。”胡煜琦说,她一直搀扶着爷爷,既被这幅全景画所感染,又切身感受着爷爷此时此刻的心情。
无论是在淮海战役烈士纪念馆,还是在纪念塔,胡老看得十分仔细,不放过任何一个他感兴趣的细节。他一边参观,一边还向众人介绍当年战役情况。他能把当年的部队番号记得一清二楚,还能把敌军的布阵情况复述出来。他向汪正满回忆当时他在战场上救护伤员的事,描述那些为了建立新中国不惜捐躯的年轻战士的英姿。当他发现有一张图片上,一座简易木桥搭建在河面上,一队队人民解放军战士从桥上快速通过时,就告诉汪正满、胡煜琦等人,说这座桥我认识,它的桥面全部是由群众把家里的木门拆下来拼起来的,“那时的军民关系真的如同鱼水!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淮海战役不可能取得这么大的胜利!如今,我们真的应该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啊!”胡老十分激动地说。
而当胡老来到镌刻有人民解放军各参战部队番号的墙壁,尤其是写有3万余名烈士姓名的围廊时,他的神态重又变得肃穆。他细致地端详着那些烈士的姓名,凑得很近地察看、寻找,试图寻找出曾与他并肩作战又英勇牺牲的战友。嘴里轻声念叨他们的名字。似乎有好几位,与他的战友的姓名相同,他便站下了,用手抚摸着,抚摸着,久久不肯离去。
参观了淮海战役烈士纪念馆,瞻仰了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回到下榻处,胡老坐在沙发上,沉思了很久。
考虑到徐州距山东泗水并不太远,汪正满主动询问胡老,既然已经到了这里,要不要由我们陪您回泗水老家一趟?胡老坚决地说:“不回了,这回出来,我就想看看战友,感受一下当年的战场,对牺牲了的战友表达自己的敬意。现在心愿已经了了,我们该回去了,何况大家出来,请假时间也不能太长,汪局你们平时的工作也很忙,不能再麻烦大家的。”
众人都说,只要您老身体没问题,我们多待几天没关系的。工作已经安排好了,陪您出来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也很有必要。但胡老最终没有同意,而是选择返回。他似已涌上了尽早回到常山,宣讲当年英雄故事,宣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根本任务的迫切心情。
2020年“八一”建军节前夕,紫港街道紫港社区举办了一场“迎八一,讲军史”的活动,参加人员均为社区里的退役军人。社区特意邀请了胡老为大家做一场报告,专门讲讲党史和军史。胡老十分愿意,活动还没有开始,他就早早地来到了活动现场。
“那一场活动,我们社区搞得简朴而隆重。先由全体退役军人走队列,包括踢正步、跑步,还有拉歌活动,二三十名年轻的退役军人非常认真,漂亮的队列表演吸引了很多小区里的居民。退役军人还列队向在场的领导敬礼,最后向胡老敬礼。那天的胡老特别高兴,我知道这场报告,他又准备了好久。”徐金妹告诉笔者,胡老也进入了状态,好像重新回到了当兵的那个年代,腰板挺直,回礼时动作标准,甚至还唱起了军歌。
胡老的报告围绕人民解放军发展史展开,从八一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地创建、红军长征、延安抗日根据地,再讲到三大战役、渡江战役、抗美援朝。历史线索清晰,穿插着各种实例,形象生动,可感可触。“每个人都听得很认真,都被胡老的讲述吸引住了。每次听胡老的讲座和报告,我第一个印象就是他善于学习,并能把学来的东西运用好,让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主题突出,条理清晰,思路敏捷,语言生动,不知不觉中已经有了很大收获。”徐金妹特意说,这一评价不单是她的,而是属于所有听过他报告的听众。
“是的,胡老在我们紫港社区是个宝,是个无意之中发现的宝贝。”徐金妹由衷地感叹。
“八一”建军节前夕的这场报告,只是胡老众多讲座、报告活动的其中一次罢了。他对于宣讲党史、军史,宣讲英雄人物,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衷,早已出乎人们的意料。只要身体允许,有单位前来邀请,胡老总会一口答应。那一回,徐金妹向胡老提出要求,说紫港社区的“8090新时代理论宣讲团”(衢州市倡导的青年理论宣讲组织),也想请胡老上一堂课,胡老满口答应,马上安排时间,与年轻人进行了一次党史宣讲交流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
“那一回胡老着重讲的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虽然胡老主要讲的是战争年代的故事,烽火岁月中他自己是怎样经受住一次又一次严峻考验的,但因为结合了百年党史,结合了当前形势,所以特别深入浅出,有说服力。在讲台上,胡老根本不像是一位九旬老人,他的报告信息量大、观点新颖,更关键的一条是语重心长。这与他这么多年来坚持学习是分不开的。”徐金妹还向笔者说起一个细节,每次报告会之前,她都对胡老说,我们不能让您太疲劳,您讲半个小时就可以了。但胡老每次都无一例外地延长时间,有时竟讲了一个半小时,当有人问他需不需要休息时,他会大声地说,我一点也不累,我还没有讲完呢。
“我是共产党员,就是一颗螺丝钉,为人民做点事都是应该的。”晚年的胡老经常这样说,我能够到今天,都是党和人民培养了我。回顾人生,父母早亡,孤苦无依,是共产党把他培养成人,成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党给了我这么多,我怎么报答都是不够的。如今党和国家的发展形势这么好,可我不能为党和人民做更多的事了,这让我十分遗憾。所以我愿意把自己最后的这份光和热,全都贡献出来,为培养我们的下一代,为弘扬社会正能量出力。”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