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团联合资源共享
常山“互邦”在服务农户中壮大
本报讯(衢报传媒集团记者 郑理致 通讯员 倪政)日前,记者来到位于球川镇新店村的粮食加工厂,巨大的烘干设备正在不停地运行。加工厂负责人徐家荣告诉记者,他们正在帮同弓乡湖石头村一户村民烘干刚收割回来的十几吨稻谷。
“如果没有合作社帮忙,像湖石头村这个农户水稻肯定会歉收。”徐家荣笑着说,他是球川龙新粮食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自己的合作社是常山互邦粮食专业合作社的骨干成员,而像他们这样的成员,如今互邦粮食专业合作社麾下有7个。
常山互邦粮食专业合作社法定代表人洪云海告诉记者,2015年5月,球川镇和同弓乡7个实力相对较强的合作社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共同感受到了市场、技术、农机设备等方面的压力。常山县农业农村局为推动粮食生产基地化、集聚化、规模化、机械化,积极引导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就地就近抱团合作成立粮食专业联合社,共同出资购买农机具,一方面降低购机成本,另一方面提高粮食生产农机化率。有了这样的“天时地利”,7个合作社的当家人经过谋划,决定联合组成常山互邦粮食专业合作社。
“互邦”应运而生之后,服务对象由各自就近的几户村民变成了球川镇和同弓乡的农户。“以前受场地、人手、设备的限制,常常觉得有力使不出,现在终于可以好好施展拳脚了。”徐家荣说,当初他的合作社一天也只能烘干20吨粮食,许多等着烘干粮食的农户往往急得干瞪眼。现在的“互邦”一天烘干200吨粮食不成问题,设备、场地和生产规模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抱团组成“互邦”大合作社之后,小合作社的各自强项被整合起来,技术弱小的弊病随之消失。龙新粮食专业合作社擅长稻米加工和烘干,三里江粮食专业合作社擅长育秧,洪乐农粮食专业合作社擅长病虫害统防统治……这些强项被整合起来之后,各合作社的技术、设备等资源可以共享,既为农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也提高了合作社的经济效益。
洪云海相告,现在合作社共有拖拉机1台、插秧机6台、翻耙机2台、植保无人机1台、育秧流水线3条,其它各类农机具20余台套。今年春耕期间,该合作社先后为周边20余户农户提供服务,完成水稻育秧5000亩、水稻机插2000亩,一定程度缓解春耕农忙用工压力。合作社刚成立时,直接提供服务的土地约3000亩左右,现在已经增加到5000多亩,年收入达150万元。
除了提高种植效率和保障食品安全之外,“互邦”还在积极探寻销售之路。2020年开始,该合作社开启“粮食银行”模式,农户付给合作社一定费用后,合作社可代为储存粮食,农户可以随用随取。“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户把土地租赁给合作社经营,用租金换粮食,既方便又合算。”洪云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