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常山 数字报纸


00002版:综合

“共富茶园”种出农民“共富梦”

  本报讯(记者 李欣宁 胡志鹏)2月28日,在何家乡千亩白茶基地,一棵棵二三十公分高的茶树迎风摇曳,焕发着勃勃生机。三月底,白茶就将进入采摘季,眼下,基地负责人邹华正在抓紧时间招募工人,为春茶采摘做准备。

  自三年前来到常山考察后,邹华便认准了这块沃土。2017年,邹华投资3000余万元,筹建常山御白家庭农场,并流转了1000余亩土地用于基地建设。基地采用“家庭农场+消薄+扶贫”三位一体共富模式,建立由农场投资建基地,何家乡部分村联合投资建设厂房出租收益,低收入农户参与茶园茶叶采摘、日常管理的“三位一体”发展模式,通过建设共富茶园,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基地目前种植安吉白叶一号、黄金叶、黄金芽共700多亩。去年产量为6000多斤,今年产量预计翻倍,产值能达到700万元左右。”邹华说。每到采摘季,茶园都会有大量的用工需求,每名工人按采摘斤数计费,最多的每人每天能赚到500-600元,一个采摘季下来有些人能赚到近万元。去年,基地发放了茶叶采摘与茶园管理雇工工资200多万元,解决了周边400余人季节性就业。目前,何家乡每个村都组织了采摘班组,不少其他乡镇的村民也闻讯而来。经过多年的蜕变,昔日荒山正一步步变成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壮大而造血的“金山”,“共富茶园”种出了村民们的“共富梦”。

  眼下,基地内建成了员工宿舍、管理用房等,购置了各种制茶设备60余台,并租赁了村级消薄厂房用作茶叶加工车间使用,每年租金用于省级重点扶贫村的低收入农户生活帮扶和村级基础设施投入,仅厂房租金这一项就带动了钱塘村、樊家村、双安村每年增收4万元,也被周边村民亲切地称为“共富车间”。“接下来,我们将带动更多百姓种植,基地可以提供种植技术和茶苗,收购鲜叶或进行代加工,带动百姓走向共同富裕。”邹华说。

  近年来,我县积极打造村企户“共富茶园”“共富果园”“共富竹园”等共富产业建设,通过纳入当地特色农副产品,进一步拓展产业元素。乘着“共富产业”的东风,何家乡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累计流转土地近1500亩用于茶叶种植,通过“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实现“共建、共管、共销”,带动当地850余名村民增收致富,助推共同富裕建设。

  “接下来,何家乡将以共富茶园、共富竹园为基础,发掘更多的类似产业和共富模式,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何家乡扶贫干部江建平说。


今日常山 综合 00002 “共富茶园”种出农民“共富梦” 2022-03-03 2 2022年03月0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