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红豆杉
南丰后人
今年的“世界读书日”里,常山江畔和风丽日,杨柳依依,一场“诗与远方”的读书会,在“宋诗之河”的小公园里进行。“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随着一位穿着唐装女生声情并茂的诗歌朗诵,把我思绪和红豆杉的交往联系了起来。
我知道,这是唐代大诗人王维的《相思》,入选小学教材已经多年。诗中的“红豆”虽然不是红豆杉树上产的红豆,但我宁愿相信他们都是同一类的“红豆”,代表着美丽、善良、纯洁、感恩……
第一次知道有红豆杉的树,是我在球川镇政府工作。那时,我负责联系山区片。
有一天,广电局的大胡来踏勘山区电线走向,我们一起在集镇上吃了中饭,然后到千家排水库乘船。下船后,经过金荷村,然后攀爬一个多小时山路,到了塘岭村已是日落西山。晚上就在山上廖支书家里吃饭住宿,听廖支书介绍:塘岭廖姓是康熙年间由福建古田迁来,初来乍到,聚落地盛长檀树于山岭,古名“檀岭”。后檀树告罄,村中心开挖了一个水塘,改用今名“塘岭”。塘岭与玉山、开化比邻,有人戏言,到了山顶“一泡尿可以流到三个县”。
谈起塘岭山上的资源,廖支书娓娓道来:只有两百多号的村民,管护着三千亩山林,山民生活来源主要靠茶叶玉米,还有杉木松树毛竹。山中古树杂木可多了,有栲树、石槠、木犀、枫香等等,特别是近年来发现了形似杉树的红豆杉,常常有外人来寻根问叶。一听红豆杉,我们兴趣提了上来,就说,明天去看看。
次日上午,快九点钟,太阳才懒洋洋地照到我们的头上。而此时,我们已经徒步来到了一片高大的红豆杉林中,灰褐色的树皮是它傲风斗雪的沧桑,挺拔的主干是它百折不挠的品格,挥洒紧凑的枝叶是它生机的象征。我仰望几十米高的树枝上,惊奇发现树梢上的种子血红血红,像入冬之后的红柿子挂在那里,也如节庆期间各地悬挂在高楼的红灯笼。心想,这是红豆杉名字的由来。
廖支书说,我们这一带与开化县大郡村相邻,他们那里还有更高大的红豆杉树。于是,在老廖挥刀开路的一个小时后,我们在一个叫龙潭自然村山上,果真见到一大片南方红豆杉古树群。据说面积有一百多亩,大小红豆杉计三千多棵。其中两颗同根长出的“兄弟红豆杉”,树干有脸盆般粗壮,还有一颗红豆杉的胸径,需要三人牵手才能围住。我们由衷感叹大自然的造化。
后来,红豆杉被我国认定为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同时被全世界42个有红豆杉的国家称为“国宝”,联合国也明令禁止采伐买卖,是名符其实的“植物大熊猫”。据林业部门统计,我县仅存的51棵南方红豆杉古树,塘岭保护区就占有48 棵。
后来,我调离了球川,但我常常记挂着球川的红豆杉。没几年,就听说,有当地的能人,根据当地气候环境适宜种植红豆杉,就在塘岭乌麦田的山地里引种了曼地亚红豆杉,并开发加工成品销售。据说红豆杉的根、茎、叶都可以入药,特别是提取红豆杉中的次生代谢衍生物——紫杉醇,具有抗肿瘤活性成份。
在之后的数十年时间里,行走在我县乡村,我不时关注着红豆杉的踪迹。有一年,我和画家老三来到新昌乡安坑村做客,老三说带我去看看不远处的一棵红豆杉大树。心想,我又可以见到挂满枝头的红了。可当我们来到山岩边,老三“哎哟”一声,原先一枝独秀的红豆杉树不见了,只有残存的树墩似乎在诉说它曾经的华贵。同行的村干部说,2008年的一场大雪把红豆杉压倒了。我们不无遗憾地走了,没等到这棵“红豆生南国”的红。
好在还有一次,我和几个朋友到城郊的“雨杉人家”吃饭。饭前到屋后随意走走。让我眼前一亮大山,就在小池塘的林荫小道上发现了几株红豆杉,虽不及屋顶高大,但那绿色如黛的丝叶,红艳姣美的肉果,我们禁不住多看了几眼,这就是我心中的中国红。
前不久,老家在青石的连长约我们到他家小聚。在他家书院后的山坳里,我又一次与红豆杉不期而遇。在这个五彩缤纷的季节里,红豆杉虽没有桃花的艳丽,也没有胡柚花的浓香,但它宁静而致雅,清秀而悠然。它春夏的沉默,是为了秋冬的辉煌,然后为人类做出更大的奉献。
今夜,我愿你——红豆杉来入梦,苍劲挺拔的躯干,翠绿的枝丫间缀满了粒粒珠玑,血红血红,如熊猫血般的珍贵。你生于故乡,善于感恩,你就是我的乡愁。哪怕飞蛾扑火,待到秋去冬来层林尽染时,我也要去追你——那一颗颗血色的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