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常山 数字报纸


00003版:文峰

荷花池引夜鹭飞

  连中福

  没想到会与夜鹭有一段情缘。

  但它确实一次次来到连家岙与我会面。

  在建连氏书院时,建成了附属景观荷花池,不大,十余平方米,深约一米。池建成后,内需填土二十厘米以上,再放水至五十厘米,将泥和成淤泥,方能种荷。而且下面填得土需要细而肥的黄土,这在书院周围没有,我在五十公里外一处工地旁找到了这种土,但如何取之,且送到书院后面的荷池中?纠结得我苦思冥想好一阵子。

  开始想到使用拖拉机,这玩艺太笨重,也要不了一整车土,不合适;使用三轮摩托车,需要拉几趟,路程如此远,存在较大安全风险;雇辆小拖斗皮卡车,也需要拉几趟,需要劳力跟着装土,成本过高。

  思来想去,还是用自己小车拉合适。

  “用爱车装泥巴,亏你想得出。”妻子说。

  “这是最佳办法,叫土法上马造风景!”我笑笑,回答妻子。

  于是,一项“运土工程”开始了。

  备下装土用的二十余只蛇皮袋,铲土的大铁锨,垫在车内的旧窗帘之类大布块,置于车后备箱,出发了。

  天气多晴无雨,土质干燥,车子可以多拉些。但温度高,土层硬,铁锨下土难,只装了三四袋,已汗流夹背,备上条擦汗毛巾,继续干。

  直到一个小时后,二十袋土铲装完成,身上衣裤已没了一丝干布纱。

  趁热打铁,装车。

  二十袋干土,重约一千斤,每个座位必须均衡装载各四袋,剩下四袋装后备箱。

  先在座位垫上布片,再将装泥巴的蛇皮袋叠在布片上,防止土尘落于座垫。

  装车完毕,在驾驶座位上垫个塑料袋,上车,往老家驶。

  四十分钟后,到了书院。从停车点至荷花池,需步行约五十米,二十袋土,只有依靠双手提或肩膀挑,才能倒入池内。

  用簸箕,一担两袋挑,十担挑完,差不多行走了一千米,其中有五百米是肩膀上压着百斤重的泥土,仍能平稳健步。这要归功于十多岁时,在农村劳动数年,留下了能挑担子的功底,否则,肯定会像如今的部分年轻人,挑起几十斤重的担子,东倒西歪,若挑起百斤重担子,连迈步子都困难。

  自己也是长时间没挑担子,肩膀被扁担压磨得红红的,若要被一辈子在农村劳动的父亲看到,肯定说我要变修了。

  十担泥,全倒进荷池中,铺平,厚度不到五厘米,如此这般地预算一番,至少需要拉六车,每车从出发,至目的地铲土、装车,到返回卸载、挑土、和泥,需要约三个小时,从体力支撑来说,每天只能拉两车,三天完成整个荷池填土工程,约需跑近六百公里车程。

  时不我迟,便再次出发。

  三天后,当第六车土全填入荷池,平整后,用根小竹棍插进土中,拔出后量量,已超二十厘米,土层足够了。但另一个问题又出现了,干泥巴入池后,荷池中原有的水很快被吸干,五十厘米的水位压根儿达不到。

  虽然隔壁大池中有满满的水,但没有引水孔,水无法引入荷池内,实际上,也不能设引水孔,否则,一旦荷池水位超过大池,黄泥水就会倒流入大池,使大池清水被污染。

  可否利用大池中高水位压力,将大池水引入荷池中?我找一段五米长、拇指般粗的软水管,将一端扔进大水池,抓住另一端,放进嘴里,憋足气使劲儿吸,第一口,没吸上水来,第二口,依然没吸上水,再吸,“嗤”地一声,满嘴是水,迅速将水管从嘴里抽出,头朝下,尽可能压低位置,那水便咕噜咕噜地从水管里流出,淌向荷池。

  也像淌进我燥热的心底。

  黄泥经水浸泡拌和后,显得板结,为了使荷池有疏松透气的淤泥种植荷花,我在市场上各买了两斤鱼鳅和螺蛳,倒入池内,因为它们都是松土高手。

  一日夜间九点多钟,我散步至荷池旁,突然从池内“呼”地飞出两只大鸟,在明亮月光下,我看清是两只夜鹭。在这个山岙里,从没见过夜鹭出现,荷池建成没几日,它们便光临了,这信息是咋传出山岙的,不得而知。并在之后的几个晚上,它们都结伴悄悄地来,吃饱后又悄悄地走。

  夜鹭也称夜游鸟,中型涉禽,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我国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区的溪流、水塘、江河、沼泽和水田地上都有栖息。具有夜出性,喜结群。主要以鱼、蛙、虾、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体长46-60厘米,体较粗胖,颈较短。嘴尖细,微向下曲,黑色。胫裸出部分较少,脚和趾黄色。头顶至背黑绿色而具金属光泽,上体余部灰色,下体白色,枕部披有2-3枚长带状白色饰羽,下垂至背上,极为醒目。

  夜鹭的频频光顾,会把我放入荷池内的鱼鳅、螺蛳都吃光的。

  得想个法子阻止它们进荷池觅食。

  开始几日,吃过晚饭后,我便坐于荷池旁,看守着天空,发现有夜鹭飞来时,便起身“嘭虚、嘭虚”地叫喊着驱赶。听到叫喊声,夜鹭果然飞走了,但隔了一段时间后又会飞回来,并趁没人时进入荷池内捕食。

  谁有如此神气彻夜看守一个小荷池不让夜鹭捕食?

  无奈,只得另想法子。

  我搬来足够覆盖整个荷池的废弃长木条、木板,盖在荷池上面,使池内既可透气通风,又能阻止大型鸟类进入。

  开始的几个晚上,夜鹭依然盘旋于荷池上空,并降落在荷池旁,寻觅一段时间后,因无法进入池内捕食,只得乖乖离去。

  望着夜鹭在空中远去的背影,我心里默默念道:对不起,那是我专门饲养在池内松土的生物,不是为尔等备的食物啊。


今日常山 文峰 00003 荷花池引夜鹭飞 2022-09-17 2 2022年09月1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