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上见代表建起“连心坝”
本报讯(记者 占振宇)“本来每年都会出现洪水进村的情况,防洪堤做好之后,我们就有保障了。”9月23日,天气明媚,看着村里新修建的防洪堤,金川街道徐村村村民徐舍根难掩内心喜悦。今年4月,徐舍根看到村党群服务中心张贴的人大代表“民情二维码”,便通过现场扫描,反映了汛期洪水漫灌的愁心事,没成想,自己反映的问题立即得到了重视。
县第十七届人大代表、徐村村党支部副书记徐有德接到问题后,第一时间上门走访。调研过程中,他先后前往水库大堤、防洪闸、排水口等地,了解汛期对群众造成的影响。一直以来,徐村村的低洼地势导致村庄在汛期来临时极易进水,去年6月,由于长风水库上游泄洪流速快,冲击力大,即使有应急预案,也无法快速实现应急救援,了解这一情况后,徐有德及时向上反馈,通过多方努力,争取到县水利部门补助资金20万元,新建起280米防洪堤,同时改变了长风水库单一“到期泄洪”模式,有效降低了群众损失。
从洪水侵袭到建起“连心坝”,得益于人大代表联络议事机制,人大代表“民情二维码”成了破解难题的关键。“我会继续发挥人大代表桥梁纽带作用,把百姓反映的难题及时向上传递,这也是我作为人大代表的初心。”徐有德说。
问题“码”上转交,事情“码”上办理,结果“码”上见效。近年来,金川街道积极拓宽人大代表服务群众渠道,结合浙里人大、码上找代表等信息化手段,推出人大代表“民情二维码”,聚焦“小切口”解决民生“大问题”,极大提高了处理群众急事难事的办事效率,切实做到“民有所呼 我有所应”。
“接下来,街道党工委将在组织架构、管理模式、运作方式、议事渠道上不断迭代升级,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议好金川事。”金川街道人大工委主任王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