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常山 数字报纸


00003版:文峰

古道悠悠向未来

  南丰后人

  秋分时节,天高云淡,正好是老丈人在玉山过九十大寿的日子,我定了蛋糕从常山出发。

  出常山城,一转眼就上了320国道,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常玉古道”。让我耳目一新的是,经过近年改造的国道已是宽敞的双向四车道,隔离带上的银杏树像卫兵似的,迎候着川流不息的车辆和行人。不一会,出了浙江最后一个关——曹会关,眼见是火热建设中的“衢饶示范区”,就算来到了江西的地盘。对于这条“常玉古道”,我走过了不知多少遍。

  悠悠古道上,隐约出现了明代旅行家徐宏祖穿越的情景,他在《徐霞客游记》中写道:“丙子十月十七日,鸡鸣起饭,再鸣而行。五里,蒋莲铺,月色皎甚。转而南行,山势复簇,始有村居。又五里,白石湾,晓日甫升。又五里,白石铺。仍转西行,又七里,草萍公馆,昔有驿……”时间已过380多年。

  从常山城至玉山县城的“常玉古道”大约40公里,连接起了钱塘江和赣江流域,是我国古代的重要驿道和经商道路。这条千年古道是浙赣闽皖的交通要道,春秋时期就有人迹往来,唐朝以后作为官方驿路。史书记载:唐元和四年,贞元进士李习之由东京至广州就经过这里。南宋定都杭州后,古道链接江西福建,再辐射到其他省份,故有“八省通衢”(赣、闽、粤、桂、黔、滇、湘、蜀)之称。

  我的老家就在“常玉古道”的中段。

  我,一个山村成长的孩子,出山门到集镇,就走在了“常玉古道”上。作为一个通校生,每天有几次往返于古道。那时还是沙石路面,路基并不宽,遇到车辆通过或者雨雪天气,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我的中学四年都是从这条古道中的白石街通行,街道东西走向,沿街多有廊棚,供人遮阳避雨。人来人往的主街两侧密布着大大小小幽静的弄堂。从东往西看,打头的原是一幢老祠堂,新中国成立后改成了小学,再之后又翻建成了电影院,那里留下我美好的记忆。从西往东走,开头就是一座“龙湾桥”,桥下是钱塘江上游的一条蜿蜒小溪,桥旁点缀着三三两两的茶室酒店,窗外或飘着“茶”“酒”字样的旗幡。如今桥面已被柏油路面所替代,茶肆酒楼还有商贾们也是换了一代又一代。

  1978年,我高中毕业,恰逢国家恢复高考,需要到县城参考。高考的前一天晚上,那晚没有月光,我和几个同村的同学半夜就起床,从村里出发踏上古道。夜幕中,公路就像一条白色的纽带在指明前行方向,我们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到十五里的地方会同班同学一起赶考,到了县城的西门口,东方已现鱼肚白。

  在我参加生产队劳动出工出力的时候,常常赤脚踩在公路上行走,那滚烫的路面石子和练就的脚板在亲密接触,也是平常不过的事情。在大呼隆生产的年代,出现在街路上最热闹的要数成群结队的挑公粮队伍。那时,我们村上人少田多,人均每年上缴公粮数百斤,“双抢”过后,村民爱国热情高涨,男女老少齐上阵,我也夹在乡亲们巍巍壮观的队伍之中,论斤两赚工分。只有到“余粮”卖出后,才摸出三分硬币,到满街叫喊的流动摊贩买一支冰棍,边解渴边赶路。

  记得有一年夏天,我刚刚学会骑车,就从邻居的刘老师家借来一辆自行车,然后,和李同学骑车前往玉山游玩。骑到一段长长下坡路时,路面突现厚厚的碎石,当我发现时,心急火燎地一个紧急刹车,人仰马翻地摔倒在路上,手上擦破皮不说,还引得路人一阵笑声。从此,每过这段路都心有余悸,内心巴望着:什么时候这条公路能再平些再宽些。

  史料记载,常玉公路最早修建于民国17年。以江西广丰人俞应麓牵头,会同常山、玉山、广丰三县乡贤,筹措银币40万创办了“常山汽车路股份有限公司”。利用常山至玉山原有的古道,起自常山城西,经五路里亭、七里坳、十里山、十五里、十八里、蒋连铺、曹会关、白石街、小白石、中坊至草坪出境,再到太平桥、古城至玉山。是年6月动工,11月建成通车,成为浙赣两省的首条公路。

  建国后,常玉公路第一次大改造始于1986年4月。在省交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避开了人口集聚的老县城,直通十里山与老线复合。再顺老路又避开了十五里村庄、避开了白石街道,从后山通过,然后截弯取直,直达草坪。

  1991年常玉公路开始浇筑水泥路面,从此,改写了这段公路尘土飞扬的历史。

  时间到了1997年,常玉线又进行了第二次改造,采用专业化、机械化施工,只一年零一个月就竣工,其速度之快、质量之优,创我县交通史上的奇迹。

  从老家的山路,到“常玉古道”,再到如今流线型的320国道,我走过了几十年,它——见证着日新月异的民富国强,也证明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从未停止。


今日常山 文峰 00003 古道悠悠向未来 2022-11-05 2 2022年11月0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