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常山 数字报纸


00004版:专版

朱彝尊与常山:一个“情”字了得

  毕建国

  “思往事,渡江干,青娥低映越山看。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这是清初多情词人朱彝尊思恋其妻妹冯寿常所作的《桂殿秋·思往事》词。寥寥四句,二十七个字,勾画了一个凄婉场景,讲述了一段动人故事,抒发了一腔不舍痴情,揭示了一种无奈人生。“清末四大词家”之一况周颐的《蕙风词话》将其列为清朝第一。朱彝尊(1629 -1709),字锡鬯(chàng),号竹垞(chá),秀水(今属浙江嘉兴)人。清朝著名词人、学者、藏书家。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以布衣除翰林院检讨。二十年(1681),充日讲起居注官。同年秋,任江南乡试主考官。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博通经史,参纂《明史》。二十三年(1684),因私带抄手入史馆抄录地方进贡书籍,被弹劾,官降一级。二十九年(1690),补原官。朱彝尊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创始人,后人称之清代词坛领袖,与陈维崧并称"朱陈",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诗宗(南朱北王)。著有《曝书亭集》80卷,《日下旧闻》42卷,《经义考》300卷;选《明诗综》100卷,《词综》36卷。所辑《词综》是中国词学方面的重要选本。朱彝尊与常山的情缘,比之与妻妹的情缘,似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个“情”字了得。      匆匆走过也生情据复旦大学雍琦硕士学位论文《朱彝尊年谱》及相关史料记载,康熙三十一年壬申(1692)一月,朱彝尊复被罢官(因《明史》所撰诸文不合康熙帝意而遭遣,此后不复出,唯以著书终老)。三月,朱彝尊携眷属离京,七月二十八日回到嘉兴。是年冬,他往游岭南,一路作诗纪游。十月,至衢州,衢州西安知县鹿祐(字兰皋,康熙壬戌进士,后官至河南巡抚)、教谕钱瑞徵(字鹤菴,海盐人,癸卯举人)邀游烂柯山,朱彝尊因此作《冬日同鹿明府祐钱广文瑞徵游烂柯山二十韵(壬申)》《鹿鸣山晚眺二首(壬申)》(见《曝书亭集》卷十六);又应邀同游石桥寺,而作《跋唐衢州刺史嗣江王袆石桥寺诗》辨证前人考史之失(见《曝书亭集》卷四十九),并作《唐游石桥记跋》《跋石桥寺六唐人诗》等文;又为西安县学重修作记《衢州府西安县重建学记》(见《曝书亭集》卷六十五);还作有《篁步(航埠)》等诗词。当时,常山知县名堵之埈,是个热情、朴实、视民如家人的县令,教谕名张晟,秀水县拔贡,是朱彝尊老乡。西安知县和教谕临别前曾就此向朱彝尊作了介绍,并希望能陪他同往常山,但因在衢州已逗留了二十天,接下去时间相当紧迫,朱彝尊实在无法再到常山逗留,可谓留下遗憾。十一月,朱彝尊匆匆经常山、玉山、南昌至赣州。到达玉山,他回顾性地作了《玉山(壬申)》诗曰:“三衢山历尽,桥影跨通波。十室居城少,千家负郭多。启颜津市酒,随意榜人歌。且免书驴券,邮签次第过。”(见《曝书亭集》卷十六)。十二月底,朱彝尊按时赶到广州,其子昆田时在广东巡抚朱宏祚幕中。次年(1693)二月,朱彝尊又偕子昆田匆匆由广州返回嘉兴。康熙三十三年(1694)深秋,朱彝尊作有《送郑公培(培字子元,善篆刻,徐贞木弟子,有《圃田印谱》)入粤(甲戌)》诗曰:“入闽闽有滩,度岭岭有关。劝君舍仙霞,劝君踰常山。”(见《曝书亭集》卷十六)。综上史料记载分析,朱彝尊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十一月经过常山,尽管是匆匆而过,却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以致到了第三年还建议他的朋友郑公培入粤“舍仙霞,踰常山”。其中,除了“且免书驴券,邮签次第过”外,另一原因很可能是被常山役夫热情善良、不计得失的精神所感动,因为他的表弟查慎行在康熙三十七年(1698)与他同经常山时也受到了感动,并作《常山山行》曰:“常山小城如破驿,细路多嵌弹丸石。一乘竹轿役两夫,杂遝前行随估客(贩卖货物的人)。怜渠雇直止百钱,为我赤脚赪两肩。我今亦复被物役,何暇悲人还自怜。”       走进常山展诗情康熙三十七年戊寅(1698)四月,朱彝尊与查慎行及长孙桂孙同作闽南之行,思以所携经籍刊于建阳,往返五阅月(详见朱彝尊次孙稻孙《行述》)。上舟伊始,朱彝尊即作有《偕查孝廉入闽初发江干(戊寅)》(见《曝书亭集》卷十八)。舟经富春江、七里泷、兰溪等地,来到常山。因朱彝尊致仕前系朝廷命官,故他们一行会见了当时的常山县负责人(查慎行有诗表明)。当天晚上,他们住在常山县城。尽管长途跋涉非常劳累,但他们依然不忘留下诗作。他们先是把近日朱、查两人在舟中关于“水碓”的对诗整理成《水碓四十韵(戊寅)》,然后才各自赋诗和准备休息。第二天晚上,他们住在草萍驿,晚饭后,朱老先作古风诗《常山山行》云:“常山玉山相去百里许,山行十人九商贾。肩舆步担走不休,四月温风汗如雨。劝客何不安坐湖口船,船容万斛稳昼眠。答云此间苦亦乐,且免关吏横索钱。”(见《曝书亭集》卷十八)。诗的大意是:常山至玉山的山途上诗人发现一件奇怪事,跋涉其间的不仅“十人九商贾”,而且大多来自江西赣东北一带;抬着滑竿轿子的、步行挑担的,络绎不绝,在四月和煦的温风中跑得挥汗如雨;之所以奇怪,是他们为何不从江西湖口搭船,从鄱阳湖水系或从九江入长江转运河入浙?坐船装货既多又稳便不累人,远较走这崎岖山道相宜得多;谁知一问之后,得到的回答是此间虽苦犹乐,因为可以“且免关吏横索钱”。此中有二对苦乐矛盾,一是水路轻快,山路辛苦;二是辛苦可免关吏税费为“乐”事,舒适行程必遭“横索钱”,是为大苦。一相叠,山行虽苦只是小苦,水程虽安逸却要遭殃,宁取小苦,其“乐”在此。这样,平直记写中竟也见出曲笔来了。这是朱彝尊七十岁时的诗作,带有小叙事诗特点,以形象和对话来揭示题旨,作者本人没有直接出来议论,简淡平易犹如一泓澄泉,已不像他中年以前或多学问或重藻采,但淡易只是火气内敛,不等于锋芒全灭。朱彝尊的这一诗作,正是一首平易中寓锋锐的、关心民生的古体诗。此后,朱彝尊一行经玉山、铅山,至湖口登陆,度分水岭至福建崇安游武夷山。入住玉山的次晨,朱、查又共作《入舟(戊寅)》对诗曰:“水穷甫登山,山尽复入舟。渐老惜筋力,得安且同偷(查慎行)。舠子(船名)五尺狭,三桨划两头。来朝放溜去,胜坐青竹兜(朱彝尊)。”六月,至福州。七月,舟发福州归禾(嘉兴)。七月十五日夜舟至建宁埂程,朱彝尊登舟时不慎失足堕水,因患疟疾,度仙霞岭入衢州。八月抵家时病犹未愈,但即使如此,他依然抓紧时间把此次出行的诗词文章及时归类整理。      涉常记载铸深情朱彝尊的《经义考》辑成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共三百卷。据不完全统计,《经义考》考证历代经义作品存佚情况涉及诸多常山人物,宋代的刘绚、范冲、江泳、江少虞、明代的何初、郑伉、詹莱等等,均有经义作品和言论被采入。如卷一百八十四·春秋[十七]载曰:“刘氏[绚]春秋,通考十二卷[玉海五卷],佚。晁公武曰:‘皇朝刘绚质夫撰,绚学於二程,伯淳尝语人曰:他人之学敏则有之未易保也,斯人之至吾无疑焉。正叔亦曰:游吾门者亦多矣,而信之笃、得之多、行之果、守之固,若子者几希有。’”又如卷二百二十五·孝经[四]载曰:“李氏[公麟]孝经图,一卷,未见。范冲跋曰:‘孝者自然之理,天地之所以大,万物之所以生,人之所以灵,三纲五常之所以立,学然后知之……及乎习与性成是谓纯孝,不然无以立身矣……’”又如卷二百四十八·群经[十]载曰:“詹氏[莱]七经思问,三卷,存。扬于庭序曰:‘浙有詹范川(莱)先生,自其束发受书,勃窣理窟多所心解,其言易以为四图有功於易……’”再如卷二百九十一·刊石[五]载曰:“宋石刻草书孝经,一卷,佚。江少虞曰:‘淳化三年十月,遣中使李怀节以御草书千字文一卷,付秘阁李至,请於御制秘阁赞碑阴勒石……’”等等,所有这些,都为后来的经义学者研究常山名人及其经义作品提供了线索和资源。朱彝尊的《明诗综》共一百卷,收录明代诗人3400余家的作品。据不完全统计,《明诗综》选登涉及常山的明诗达13首,其中:常山诗人所作诗2首,分别是袁敬所的《题渊明五柳图》(见卷十八)和詹莱的《渔火》(见卷四十八);外地诗人涉常诗11首,分别是处州青田人刘基的《自三衢至兰溪》、南海人孙蕡的《武昌别鲁侍仪舍人文濬》、贵池人黄观的《题江贯道长江图》、临川人吴与弼的《宿湖头》、常熟人钱洪的《送徐守民归浙之常山》、东阳人王宽的《解任归书草萍驿》、丰城人杨廉的《往年得常山徐生惠砚甚佳》、莆田人郑茂的《过草萍驿》、华亭人冯时可的《常山道中遇雨》、昆山人胡甲桂的《夜泊常山》和淮阳僧穆的《题焦山寺(应天顺中镇江同知常山张春命)》。其直接效果,就是帮助常山人记住了相关精湛明诗。清光绪《常山县志·卷末杂记》载曰:“常邑风雅流传艺文者,明则詹范川,《招摇池馆集》载《明史》,朱竹垞选《明诗综》采入一章。”记文中透露出一种浓浓的自豪心情。朱彝尊的《曝书亭集》八十卷,辑成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次年七月开刻,康熙五十三年(1714)即朱彝尊卒后五年刊刻竣工。康熙四十八年(1709)十月八日,朱彝尊寒热间作,尤关切学问之事及《曝书亭集》雕刻进展。是夜,他谓其孙稻孙曰:“吾集不知何日可刻完,年老之人不能久待,奈何!”又谓:“《建文实录》曲学纰缪,附会成书。我病稍差,尚当考正,续为之,无使后世滋惑也。”(见朱稻孙《行述》)。十月十三日子时,朱老无奈地谢世了,享年八十有一。这么一位倔强的老人,一生为了心爱的学问和事业不停地奔波奋斗,留下了众多文化瑰宝,值得我们好好珍惜。


今日常山 专版 00004 朱彝尊与常山:一个“情”字了得 2023-01-10 2 2023年01月1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