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绽芳华筑梦新时代
——写在常山县第十六次妇女代表大会召开之际
![]() |
各级妇联干部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宣讲 |
![]() |
“常山阿姨”品牌领跑全国家政服务行业 |
![]() |
“十万有礼家 共创文明城”主题活动启动仪式 |
![]() |
“三留守”群体关爱服务引发全省关注 |
![]() |
妇联组织活力迸发 |
通讯员 周洁梅
在常山这片热土上,妇女群众的身影在无数时刻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1949年8月,常山县妇女联合会前身“妇女协会”成立,广大妇女不断解放思想、参战参政参与生产,书写了绚丽多彩的华章。
1951年4月,常山县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广大妇女团结一致,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汇聚起了磅礴的巾帼力量。
时代不断发展,使命接续传承,常山妇联踔厉奋发的脚步从未停歇。2023年,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17万常山姐妹再次迎来了自己的盛会——常山县第十六次妇女代表大会。
回眸五年,面对百年变局、世纪疫情,万千妇女与党同心同向,以只争朝夕的拼劲、不负芳华的干劲,在常山跨越式发展新征程中吹响了建功新时代的号角,绽放了最美的“半边天”风采!
站在历史新起点,常山17万妇女同胞整装待发,铿锵脚步响彻常山江两岸。征程启航,巾帼筑梦,时代正好!
培根铸魂汇聚力量
强引领
“红色”是常山县妇联不变的底色。五年来,常山县妇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为了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常山县妇联加强顶层设计,有力整合资源,组建“向阳花8090新时代理论宣讲团”,紧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学习教育、党的二十大精神等主题主线,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线上线下开展巾帼宣讲4000余场。
在正确思想的指引下,从经济战场,到平凡岗位,一批批女性典型、岗位典型和家庭典型应运而生:五年里,3名优秀女性获评省级以上先进表彰荣誉,各行各业争创巾帼文明岗58个,其中全国巾帼文明岗2个、全省巾帼文明岗8个;全县推选获评全国最美家庭2户、全国五好家庭1户、省级最美家庭10户……
巾帼力量助力发展
兴产业
在常山经济发展的各条战线上,妇女群众变身为聚力打造“浙西第一门户”的重要力量,寒风之中奔波不停,酷暑之下步履不歇——
在工业园区,妇联干部走进企业了解姐妹需求,积极协调解决企业发展和女职工面临的难题,鼓励女企业家们讲好创业故事,带动影响更多妇女用奋斗创造美好生活。
在广袤的农村,妇联干部走进田间地头关心种植培育,详细询问女性种养殖大户遇见的问题,主动帮助对接专家,提出有效的解决路径……
创业就业是妇女发展之要,巾帼共富是妇联职责所在。为此,常山县妇联持续聚焦农村妇女高质量就业,对标家政市场刚性需求,以数字化、市场化、职业化为抓手,不断深化“常山阿姨”品牌建设。不仅建成全省规模最大、设施最全的常山阿姨学院,还举办了“常山阿姨”经验推广暨全省家庭服务业工作经验交流会、入围全国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重点城市、参加第二十届亚洲区家政学会双年国际学术会议并作交流推广,“常山阿姨”平均月工资超8000元,相关经验做法先后受到多位国家领导人以及省市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
一路汗水,一路芬芳。数据显示,五年来,常山县妇联高质量开展技能培训1.5万余人次,带动常山阿姨就业7000余人,实现增收15亿元以上。建成来料加工集中加工点206个,推进“个转企”60家,实现“小升规”企业1家,带动群众家门口就业8000余人,实现增收19.5亿元以上……每一个数字,都见证了妇联干部带动巾帼共富、助力强产兴县的决心和信心。
服务大局担当有为
聚合力
五年来,常山县妇联坚持“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创新做好引领联系服务等工作,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庭院,让乡村更美丽。
为促进村庄整体面貌的改造提升,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外兼修”,常山县各级妇联积极发动妇女群众投身乡村振兴,以美丽庭院擂台赛、“庭院改造师”等活动为载体,激发农户创建热情,撬动美丽乡村建设。据统计,五年来累计打造美丽庭院示范村36个,创建美丽庭院2万余户,带动村民增收100万元以上,实现了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转变、美好风景向美好生活转变。
共创,让城市更文明。
紧扣全国卫生城市、全省示范文明县城创建大局,常山县妇联启动“十万有礼家·共创文明城”主题系列活动,不仅成立了5支巾帼志愿服务队,还创新打造了巾帼有礼示范街,积极开展各类创建活动500余场,在我县打造最有礼的“浙西第一门户”中充分展现了巾帼风采。
联盟,让“战疫”更有力。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之际,
常山县妇联主动扛起疫情防控巾帼担当,创新“1+N(N支志愿服务队)+Y(Y种志愿服务类型)”的志愿服务模式,通过组建巾帼志愿者联盟,吸纳3000余名志愿者,常态化开展各类志愿活动1.5万余次,募集输送物资20万元以上,架起了“疫”线路上的党群“连心桥”。其间,青石镇江家村党支部委员王芳获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不负韶华,巾帼有我。在常山县妇联的带领下,全县妇女群众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过程中,在推进常山能级跨越中,真正实现了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
帮扶关爱精准务实
重民生
群众有所呼,常山县妇联就必有所应、必有所为。
五年来,常山县妇联争取“圆梦助学”、康乃馨女性关爱计划等公益项目资金860余万元,为全县适龄妇女提供“两癌”免费筛查,累计救助帮扶妇女儿童10万余人次……这组民生数据的背后,是妇联干部帮扶关爱的缩影,更是全县广大妇女儿童幸福感的所在。
服务,让矛盾化无形。
实践枫桥经验,为基层治理贡献巾帼智慧和力量。常山县妇联通过完善维护妇女儿童权益暨“平安家庭”建设工作机制,引入法律、心理、家调等专业力量,参与法治宣传、热线接听、纠纷调处等维权服务,开展妇女法治宣传教育活动2100余场,多元化开展矛盾调处380余件,确保家事纠纷有效化解、妇女儿童权益及时得到保障。
关爱,让生活更美好。
用心陪伴,是最好的关爱。常山县妇联精准聚焦“三留守”群体诉求需求,首创三留守群体标准化“123认定体系”,实施“玫瑰计划”“朝阳计划”“银发计划”等三大计划,探索交叉互助模式,建立“三位一体”互助中心,开展各类公益帮扶2.6万人次,为群众办实事1100余件,常山县也因此被纳入全省“三留守”关爱服务试点县。
教育,让成长更阳光。
家风家教是家庭精神的传承,也是常山县妇联发挥“联”字优势,开展思想引领和宣教活动的主阵地。近年来,常山县妇联深入推进家庭教育工作,构建起“1245”村(社)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累计开展各类家庭教育知识讲座1541场,受益群众达7万余人次,省级家庭教育试点落地常山。
从城市到农村、从社区到园区,常山妇联足之所履,心之所系,用真诚关爱和无私帮扶,让幸福之花开遍了常山江两岸。
妇联组织活力迸发
求变革
五年来,常山县妇联坚持党建引领,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主动打破思想“天花板”、锤炼担当“铁肩膀”。
对照强“三性”、去“四化”的目标要求,2022年5月,常山县妇联在全市率先高质量完成村(社)、乡镇(街道)妇联组织换届,194个村(社)妇联选举产生执委1334名,乡村两级妇联干部呈现出年轻化、高学历、多来源的特点,为选优配强基层巾帼“领头雁”队伍奠定了基础。
209个纵向到底的县乡村三级妇联组织、42个“妇女微家”,妇联主席100%进村“两委”班子……眼下,“根深叶茂”的妇联组织,已经实现由“单兵作战”向“团队作业”的转变,迸发出强劲的能量。
五年来,全县广大妇女同胞自觉把个人梦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中,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责任担当、过硬的能力本领,在多姿多彩的实践创造中勇挑重担,创造出“巾帼不让须眉”的光辉业绩。
今天,常山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也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需要凝聚广大妇女同胞的磅礴力量。常山广大妇女同胞将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和省市妇联的正确指导下,踔厉奋发,笃行不怠,让多彩的“她”芳华在阳光下尽情绽放,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常山篇章贡献女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