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常山 数字报纸


00004版:专版

地球史书金色里程

●国家地质公园常山黄泥塘金钉子地柱广场
▲常山金钉子地质博物馆
▲奥陶系达瑞威尔阶笔石雕塑
▲国家地质公园纪元廊五块地质岩石
▲金钉子保护长廊

  记者 宋 婷 通迅员 章霞霞

  常山有枚“金钉子”,是中国的第一枚“金钉子”,它是地球 “年轮”,记录4亿年前的沧海桑田,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一把“尺子”,这把“尺子”上的“刻度”,就是古生物化石。常山黄泥塘的这把“尺子”,“刻度”特别多,特别清晰和有代表性。它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极其珍贵的地质遗产,是中国地质研究史上至关重要的里程碑。

  发现——地球的年轮

  “金钉子”一名源于美国的铁路修建史,原本标志着横跨美洲大陆的首条铁路线建成。之后,金钉子就被注入了“关键位置的链接”的涵义。国际地层委员会与国际地科联借用了这一涵义,将正式公布的年代地层界线的标准称为“金钉子”。世界上首枚“金钉子”于1972年在捷克斯洛伐克建立,是志留系—泥盆系界线的全球界线层型,拉开了全球建立“金钉子”的序幕。每个“金钉子”在全球都具有唯一性,存在着异常激烈的国际竞争。

  常山黄泥塘奥陶系剖面在上世纪70年代的地质调查中被俞国华等人发现。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陈旭院士所领导的研究团队,历经5年对黄泥塘剖面进行了系统考察和研究,为建立奥陶系达瑞威尔阶“金钉子”奠定了基础。

  “地质学上借用金钉子珍贵的价值和特殊的含义,来寓指地质记录中特殊的节点及其重要的科学价值。在地层中确认金钉子,不仅体现了它的真实含义,也体现了它在年代地层划分上的重要地位和它的永久性。”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张元动在受访时介绍,奥陶系发育最好的,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常山黄泥塘的金钉子剖面。不仅达瑞威尔阶在全球内找不到更好的剖面,与其它地层的金钉子相比,黄泥塘剖面也非常突出,于1997年被国际地科联批准为 “金钉子”。

  碰撞——“金钉子”精神

  地质学中的“金钉子”,在业内具有至高无上的荣誉。它是地质调查和重建地球演化历史的统一时间标准。在地层中每发现一枚“金钉子”,就相当于在漫长的地球年轮迷宫中,找到了通往迷宫的一把钥匙。

  2001年底,国土资源部批准成立常山国家地质公园,包括了以地质剖面为主的金钉子景区、以奥陶系石林为主要景观的三衢石林景区,还有以峡谷、瀑布、森林景观为代表的白菊花尖景区。为了更好地保护金钉子地质遗迹,2002年4月,浙江省政府批准建立“浙江常山黄泥塘‘金钉子’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实施对金钉子剖面的保护。金钉子景区作为常山国家地质公园的核心部分,于2004年揭碑开园。

  在中国的大地上钉下“金钉子”,是几代中国地质科学家的梦想。为此,他们筚路蓝缕,风餐露宿,追寻着“金钉子”的蛛丝马迹。这是一种“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斗争精神;是“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奉献精神;是“开拓进取、创新求变”的探索精神;是“舍我其谁、独一无二”的争先精神。

  常山的“金钉子”,为当地百姓津津乐道。而今在常山,一个个“金钉子”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党建有合力,发展有动力,民生有活力,成为一张响当当的金名片。提倡发扬“钉钉子”精神,大力实施“金钉子”党组织争创活动,越来越多基层党组织成为闪闪发光、深深扎根、久久为功、永不褪色的“金钉子”。

  进取——向未来出发

  地层岩石一层层叠在大地上,像一本天书,其中古生物化石就是其中的文字,对于普通中小学生和游客,晦涩难懂,需要科学家把它们解读出来,转化成生动的科普语言,然后通过平台展示出来,中国常山金钉子地质博物馆应运而生。

  4月17日,常山迎来了一批批重量级”嘉宾“,来自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陈旭院士心情很是激动。4月18日,中国常山金钉子地质博物馆正式开馆,常山世界地质公园申报研讨会同一天举行,十多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受邀参加开馆仪式。该馆位于常山金钉子景区内,主要分为主展区、副展区、多功能区和地学体验区四大区块。布展面积1500多平米,实物古生物化石及模型800多件、地质相关书籍800多本,将成为奥陶系科研工作者和科学爱好者研学的绝佳之地。

  “下一步,我们将把西阳山等地质区块科学地做好保护和开发,丰富科研等研学活动,同时地质公园为发展主线,依托常山地质研学价值,融合常山发展特色,进一步做好我县世界地质公园申报迎检准备工作。”县林业水利局常山自然保护地管理中心主任秦海浪表示,金钉子博物馆的建成,也标志着金钉子景区以及常山国家地质公园的科普和公园建设,进入了全新的阶段。同时也吹响了申报常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号角。


今日常山 专版 00004 地球史书金色里程 2023-04-18 2 2023年04月1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