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门联合 多举措发力
我县缓解城市拥堵出实招
本报讯 (见习记者 葛锦熙 通讯员 徐莹)“以前上下班经过大桥路有时要堵10分钟左右,现在稍微等等红绿灯就能通过了。”近日,在东方广场附近上班的徐欢相告。
大桥路是县城主干道之一,道路向南北延伸至常山大桥,连接着老城区与紫港街道,也是徐欢每天通勤的必经之路。过去,紫港街道整个片区未全部开发,人流、车辆量不大。但最近几年,紫港街道内商场、写字楼、居民楼拔地而起,每到上下班高峰的时候,大桥路上的交通压力明显增大。
改变,源于县交通运输局关于“治堵”的多项举措。
“我们与交警、住建等部门赶到现场,分析交通拥堵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县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赵俊伟介绍,经过走访了解,大桥路沿线有县实验小学和县中医医院,不仅车流量大,随意停靠现象也非常严重。
经过多次蹲点,工作人员发现,大桥路上拥堵由多个原因造成。“经过梳理,我们认为车辆乱停、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道、交通地面标线模糊等都会使得车辆行驶速度放慢。”赵俊伟说。针对这些问题,各部门分头行动,在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增设警示栏,在学校与医院周边设置即停即走车位,重新划定道路地面标线等,多管齐下“治堵”。
“我们明显感觉交通情况得到改善,机动车不会各个车道乱拐弯,非机动车和行人也不会到机动车道上来,交通事故也少了。”徐欢说。
大桥路交通状况的改善是我县“治堵”工作的一个缩影。过去一年,县交通运输局与交警、住建、综合行政执法等部门在网络上征集了10处新堵点、乱点,并依照实际情况展开治理;通过改善人行道路况,加大公共自行车投放量等方式鼓励市民绿色出行;依次清理拥堵路段停车位、增设城区周边停车位,做好车辆的分流;同时,城市公交全部改为纯电动公交车,车内安装“刷脸”支付系统,提升公交车的运行速度等。
治理交通拥堵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需要多部门共同努力。县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接下来他们将持续开展堵点、乱点摸排,深入开展行人道净化工作,让步行和骑车人在中短距离出行中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