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隆新材料”依托飞地建基地
回归乡贤从挖矿到资源循环利用
本报讯 (衢州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王继红)5月18日,位于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浙江钱隆新材料有限公司整洁有序,一批批木塑产品整装待发。公司董事长钱新有介绍:“依托位于‘慈溪飞地’的研发、设计、外贸基地,今年我们的目标是冲刺规上工业企业。”
“你的选择,将决定地球的未来”“替代木材,减少砍伐,造福子孙”“共建绿色家园,践行低碳使命”……公司大楼、生产车间,各类“双碳”主题标语让人过目难忘。
今年52岁的钱新有是金川街道徐村村人,2012年远赴贵州省施秉县从事矿业开发,年营业收入1000余万元,曾当选为当地人大代表。随着“双碳”战略的深入推进,钱新有觉得靠开采有限的矿产资源不是长久之计,为此开始考虑转型升级,他通过媒体了解到一种新型木塑复合材料已实现产业化,广泛应用于市政工程、美丽乡村建设,并出口海外。更为重要的是,每生产一吨塑木相当于节约石油80桶,减排二氧化碳1.82吨,节约标煤11吨,减少固体废物排放1吨。
“这个项目很有社会效益,前景看好,我们一合计,决定回乡办厂,在衢州学院等人才团队的帮助下,学院向我们转让了多项专利技术,并实现了产业化。”钱新有相告。
2021年5月,钱新有等人回到常山创办“钱隆新材料”,短短两年时间,累计投入3000余万元。20多亩的厂区、1.5万平方米的车间焕然一新,持续推进自动化升级改造和新设备引进。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公司高薪从安徽聘请了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生产厂长。去年营收1000余万元,产品还销售到了国外。
去年年底,钱隆新材料公司在 “慈溪飞地”设立研发、设计、外贸“一条龙”基地。在县科技部门的牵线搭桥下,宁波环杭州湾智能产业创新服务中心有限公司为钱隆新材料公司提供了104平方米的场所,并减免了一年的租金。“目前我们在当地招聘了4名销售人员,下一步这个团队将继续扩大。”钱新有说。
“木塑产品最大的好处就是低价值原料的高价值利用。”衢州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专利技术充分利用废旧塑料、木材,按比例做成新型复合材料,提升了产品附加值,特别是产品可以循环回收利用,这给“双碳”大背景下的企业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能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