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县“早上好”兴村治社讲师风采大赛发言摘要⑶
●做深做细群众工作 提升群众“幸福底色”
青石镇大塘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秦定福
青石镇大塘后村位于青石镇东北部,东临澄潭村,西接溪口村,北临常山港,大塘后村总面积3.1平方公里,下辖4个自然村,320国道穿村而过,交通区位优势十分显著。全村共602户,总人口1874人,党员59名。
从学校毕业以后,我一直在外地经商,虽然身在他乡,但我始终觉得自己的根在常山,逢年过节都要回家,也一直注重与村里群众保持良好的关系,在2013年12月村换届选举我参与选举并当选为村民主任,又于2020年村级换届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对于村党支部书记工作,我的理解是:村党支部书记是村党支部的领头雁,肩负着联系带领党员和群众、解决群众问题的重要责任。大到国家政策的宣传和实施,小到化解邻里之间的小小纠纷,村党支部书记经常处于服务百姓的最前沿,必须要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
第一,做群众工作要有真心,要深入了解群众的实际需求。群众工作是千头万绪的,需要耐心、踏实、全面、细致地去了解群众的需求,才能把工作做深,把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解决好。面对矛盾和困难,要能够耐下性子,积极面对,不消极回避;认真想办法加以解决,才能把工作做细,从而得到群众的认可。
今年的土地整治项目实施过程中,最困难的莫过于坟墓迁移,立项前,对于可能会涉及到迁坟的农户,由我带领村两委逐户上门走访解释,不在家的也尽量约好时间拜访他们的常住地,并进行面对面交流,全力争取群众的支持。大多数群众对于项目的实施需要迁坟表示理解,但相关群众家里基本上只有老人在家,坟墓迁移缺少劳力。对此,一方面,在前期立项时,我们尽量在选址上避免坟墓较多的区块,最后项目实施时仅有22穴坟墓需要迁移,比原计划少了10穴。另一方面,村里负责联系挖机、施工人员等,当事群众只需要选择好墓碑提字、公墓位置、迁坟时间即可,其他的全部由村里负责。在项目实施过程中,19穴坟墓在施工前已完成迁移,仅用半个月时间,剩下的3穴坟墓也全部迁移到位。通过做深做细群众工作,没有让坟墓迁移成为土地整治项目的工作堵点。
第二,做群众工作要有感情,需要积极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群众工作的核心就是服务群众,要真正把群众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我们要迅速行动起来,采取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
在今年的常山港航道枢纽项目征收工作中,我们村承载了全镇22户17幢房子的全部征收任务。当时具体的征收房屋补偿安置方案是2月14日出台的,我们2月15日就开始了签约工作,时间紧任务重。2月14日村两委就开始上门做被征收户的思想工作,特别是有对征收款计算方式不了解的,村两委陪同征收公司与评估公司上门一笔笔计算征收款,让村民安心;对于货币安置与迁建安置的区别,每户均设计了迁建和货币两套方案,不厌其烦为每一户征收户分析两套方案的利弊;对于家庭里有内部矛盾的,村里作为中间人,在此次征收过程中,做好居中调解,给予合适的征收补偿分配建议;征收后,想住在村里但没有合适的房屋租住的一些老人,我也让村里联系暂时无人的空房方便其临时入住。通过切实解决征收户的个性化需求,通过做深做细群众工作,仅用10天,我们村就顺利完成了签约任务。
第三,做群众工作要讲规矩,要守住底线,对不合理的诉求坚决说不,在具体的项目实施过程中一把尺子量到底。
比如为进一步提高胡柚品质,今年我们村与邻村澄潭村共流转精品连片胡柚林近千亩,利用区位优势打造总投资5000万元的共富果园项目。在共富果园土地流转时,项目区内我们村最后还剩下两兄弟在村两委多次上门宣讲政策后,仍要求村里以征地代替流转。对其不合理诉求,我坚决不答应,但考虑到流转工作确实需要群众支持,我采取了用时间换空间的策略,晾了他们近2个月。在两兄弟看到其他同意流转的农户拿到了5年流转费后,其他村两委告诉我这两兄弟思想上可能有松动了,我又再一次上门,并为他们详细算了笔总账后,终于做通两兄弟的思想工作,完成项目区内所有胡柚地的流转。
做好群众工作需要我们始终保持一颗真诚的心。只有真诚对待每一个群众,关心他们的生活、工作和家庭,才能够赢得他们的认同和信任。
●?创新“甜蜜八法” 打造“甜蜜家园” 加快形成基层治理共富田蓬路径
东案乡田蓬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郑雨章
我是东案乡田蓬村“西瓜书记”郑雨章,田蓬村由三个自然村组成,区域面积4.2平方公里,农户411户,人口1284人,党员61人。近年来,我们围绕市政协方健忠主席对我们提出的“干部蓬勃朝气、产业蓬勃生机、生活蓬勃向上”的“三个蓬勃”要求,迭代“村规民约”,创新推出基层治理“甜蜜八法”,全力打造“甜蜜田蓬、和美家园”的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新样板,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下面,我就围绕“甜蜜八法”这个法宝,来讲讲我们在基层治理的做法。
第一法:书记带头,向我看齐,一肩挑不一言堂。
坚持“头雁”领航,群雁“奋飞”,明确村党组织书记作为村庄发展“第一责任人”责任,建立支部书记履职责任清单,建立支部书记规范化联系服务机制。我中学毕业就出去务工。1997年,我去上海务工与西瓜结缘开始种植西瓜。2012年,我应聘去宁波农业科学研究院当基地管理员。2017年,应全村党员邀请我回村高票当选村书记。2020年,我又高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我始终坚信,听百姓说,替百姓想,帮百姓做就能得到党员群众的信任,我平时做人正直能虚心聆听群众意见,不专权独断,始终坚持有事好商量的做事风格。在这种氛围里,村里有大事小事都通过充分的协商讨论,有什么事情都征求群众意见,绝不搞一言堂。慢慢地村里人都说“有事找书记”,村民对我的信任和认同感也越来越深。
第二法:两委同心,正气干事,揽工作不揽工程。
老话说得好:一木难燃火,一人难当差。村两委力量团结,干事一条心,才能力往一处使。田蓬村现有两委干部6人,有老百姓口中的黑脸包公村监会主任,有干事雷厉风行的干将毛姐(急)和郑(真)黑牛,有群众基础扎实的副主任和虽然爱哭鼻子但是做事细致的妇联主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把闪光点聚集在一起,就是田蓬最亮的火把。每一位干部都心齐气顺、干净干事、清白做人,把村庄当家庭,把群众当家人,不搞窝里斗,不与群众争利益,才能把村庄建设美,让村民钱袋鼓,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展现出来。
第三法:党员示范,联户连心,争实事不争实惠。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田蓬村共有党员61人,每一个党员都像一根红色的绳索,将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农户联系起来,我们要求“联户连心”,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推行党员联户“至少办一件”,实行“一月一指数考评”,切实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我们经常性的开展“我是一名党员”的主题宣讲。我们村有5位“在党50周年”勋章获得者,其中有3位今年88岁的同龄老党员,他们中最早的是1958年入党的老党员。在每月党员活动日中,我们都邀请老党员讲过去的先进故事。他们身上都有讲不完的故事,传承着党员先锋模范的领路人作用。
第四法:代表先行,积极履职,抢服务不抢好处。
代表是“桥”和“船”,是人民的代言人。我们通过实施网格管理、专题业务培训、启动擂台比武等举措,制定村民代表履职条例,全面提高代表的身份意识、履职能力,推动干事创业。代表们积极走访联系农户,倾听村民呼声,及时反馈村两委、经代表走访农户反馈情况。现已完成村道白改黑、郑氏家风广场、乡约堂等一批村庄重点民生项目,使村民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第五法:村务公开,人人监督,走正门不走后门。
扎紧“笼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村民看得见、听得懂,真参与,才能真监督。我们通过乡村振兴讲堂,每月举行村情报告会、协商议事会,围绕村级财务收支、村集体经济项目立项、“三资”管理等9个专题向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作村情报告,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严格执行“五议两公开制度”,在村情通、党员群、代表群等不同平台及时公开月度财务,接受村民监督。
第六法:遵守乡约,有商有量,讲道理不讲歪理。
遵守乡约,睦邻友好,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我们常态化开展网格问效,通过网格问效把梳理出的小事当场化解,难事、村庄发展大事再开展,经村党员、代表、群众、干部参加的“请你来协商”活动。我们现已完成投资500万元建设占地700多平方米的“乡约堂”,建立矛盾纠纷一站式协商驿站,邀请村里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邻居担任调解员,今年村里有两个全域土地整治项目和一个进出平衡土地整治项目。在乡约堂协商驿站多次开展土地整治矛盾纠纷化解协商活动,邀请市县乡政协、党员、村民代表集聚一堂,对村民提出的问题开展协商,解决一批历史遗留的土地纠纷问题,百分百完成签约,全乡第一名完成土地整治任务。
第七法:传承家训,树好家风,比名气不比脾气。
一个田蓬村,九久郑氏姓。自古以来,田蓬就流传着郑氏家训,自1332年田蓬村有家谱记录以来,一直遵循圣谕当遵、宗族当睦、职业当勤、戚里当厚、赋役当供、节俭当崇、词讼当释、闺困当肃的家风家训。可以说郑氏家训在田蓬人心中有着强烈的文化共鸣、情感共鸣。在田蓬村,我们建有高规格的郑氏家训文化广场,“重礼明贤”的家训也深深刻在了每一个田蓬人心中。
第八法:崇尚劳动,携手共富,当好汉不当懒汉。
如果要问田蓬是什么颜色,那一定是绿色;如果要问田蓬是什么味道,那也一定是甜的,在每一个田蓬人心中都有一个甜蜜的梦。在田蓬,山茶油、胡柚是我们的传统农业,以前全村有2/3的人种植,大家靠这个勤劳致富。从90年代开始,我们田蓬村走出去到上海给台州人打工,种植西瓜。1998年开始我们自己承包土地,有的夫妻搭档种西瓜,一般都有20亩,有的种50亩、80亩,大家都自己当老板。2002年起,村里每年都有十几户农户在建新房子,那时候只要看到建新房的,大家都会说:“这户人家肯定是种西瓜的。”现在田蓬村还有几十户农户在全国各地种西瓜,每年瓜农带回来的纯收入不低于1000万,上次我在东案信用社碰到一个银行客户经理,他说:“东案乡10个行政村,算你田蓬人存款最多。”
在“三个蓬勃”的指引下,在“田蓬八法”的实施下,现在我们的田蓬今非昔比,也真正实现了“干部蓬勃朝气、产业蓬勃生机、生活蓬勃向上”,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