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常山 数字报纸


00004版:休闲常山

千家排水库徒步游

  刘爱国

  千家排是我情深一往的水库。上世纪70年代,正是全国兴修水利高潮的时候,千家排水库就是那年代的产物。那时候,我们参加义务劳动都自带工具、自带干粮、自带被褥“三自带”,在球川“三十六天井”打地铺,往水库大坝挑泥土,每挑一担发张计数牌。从太阳东升到夜幕降临,红旗招展的工地上“比学赶帮超”,喇叭震天响,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场面。虽然我只随学校参加了两次的假期劳动,但在水库奋战“挑土上坝”的情形一直铭记在心。

  到了80年代,我又与千家排水库结缘。那时候我在财政部门,到水库最里头的乌麦田村调研,行程要花一整天。早上从球川出发,沿着库区蜿蜒的山路,一会儿骑自行车,一会儿推车徒步,到乌麦田已是中午时分,村支书老吴很热情地把我们迎进屋,虽然中餐是粗糙的玉米饭,但吃得那个香啊至今难忘。

  2001年,我再次到千家排库区已是另一番情景。“下山脱贫”“退耕还林”成了乡村发展的新趋势,库区的乌麦田、塘岭几个村都外迁到红旗岗新集镇,原来的山地成了国家保护物种红豆杉基地。之后,千家排水库划定为一级饮用水源,整个库区成了林木茂盛、碧绿葱笼的“天然氧吧”。

  近来,盛夏三伏,骄阳似火。那波光粼粼、绿色生态的千家排水库,又勾起了我对它的深深念想。为此,专程组织户外活动群一行人驱车前往。车子在水库边缓慢行进,气温也感觉渐渐清凉起来,到了库尾,把车停在一个叫“金银坞”的地方,我们便沿着溪傍的山路开始徒步。

  沿途林荫下还有一些老房子,也有原来生产队的牛栏屋,但并不见有人居住,这是已被荒弃的深山老村。虽然老屋门斜瓦落,石阶长满苔藓,但泥墙上“农业学大寨”的模糊字迹,曾经的田畈菜园,荒废的渠道水碓,杂草蔓生的晒谷坪,无不显露出村庄昔日的风貌。

  时光荏苒,岁月变迁,不变的是那淙淙流淌的溪水,仍是那么的清澈透明,引得碧水中青蛳成群结队;乡道已变,路人已变,不变的是路傍那疯长的芒杆和山花,还有那翩翩起舞的蝴蝶。从金荷到乌麦田约5华里的路,越野车能直接开进去,但我们觉得一路行走更接地气。知了蝉呜,鸟儿掠空;枝粗叶大的芭蕉树,散发清香的野山花;鸡爪械、青冈栎、香榧、榔榆、槠树等,百年古树多得让人目不暇接。

  走进乌麦田,又是眼前一亮:那青翠欲滴的红豆杉便是一景。

  乌麦田位于常山玉山开化三县交界,这里群山连绵、层峦叠嶂,古时因原住民在此种荞麦(俗称乌麦)而得名。乌麦田山高林密,树木多得遮天盖日,高山茶喝得回味无穷。那时乌麦田茶叶是常山人的最爱,更是馈赠亲友的佳品。1983年我来此地买茶叶,村支书吴清和还特意叫人帮我挑到七都(今球川村),可见山里人的诚实。现在乌麦田人都搬迁到红旗岗,村里只留下孤零零的三幢房子,但此时此刻,以往的温馨一幕似乎就在眼前。

  从乌麦田走过一段逶迤的山路,我们又来到百草丰茂的塘岭。这是清康熙末年由福建古田迁此的古村落,因聚落在盛长檀树山岭上,故称檀岭(后演化为今名),这里有海拨937米的杀亨坞尖,有3000多亩的松杉林,是众多生物繁衍栖息的理想场所,这里原是个200多人口的古村落,1998年向外搬迁后,古村已荒芜凋废,茅封草长得路迹难辨,但这里空气清新,幽静凉爽。如果还有屋子住,那将是夏日避暑的好去处。走在野草封道、藤蔓缠绕的山路上,残垣断壁,尘封往事,点点滴滴,一直续写在心中……

  千家排库区水清、岸绿、景美,这里碧水潺潺,心韵悠悠,是古朴自然的山水怡人之地,是夏日觅清凉的世外桃源。


今日常山 休闲常山 00004 千家排水库徒步游 2023-08-03 2 2023年08月0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