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治理绿色转型
“八八战略”指引常山绘就美丽新画卷
![]() |
工业园区生态持续向好 |
![]() |
“千年钙谷”的蜕变 |
![]() |
水清天蓝 通讯员 陈勤幸 摄 |
“八八战略”指引常山绘就美丽新
卷
记者 宋婷 通讯员 江晨霞 杨艺
2023年,是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20年来,常山坚持以“八八战略”为统领,一任接着一任干,自觉践行“两山”理念,谋划了一系列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举措,经济社会各方面取得良好成效,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常山,地绿、天蓝,云白、水清,处处一派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
绿色环保 坚定“持续发展”新方向
浙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萌发和实践的地方。沿着“八八战略”的路径奋力前行。如今,走进位于辉埠镇的常山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原光宇集团水泥项目),会看到两条4000t/d新型干法回转窑熟料生产线正有条不紊地运转,工作人员戴着安全帽穿梭于生产车间,一派繁忙景象。
殷殷嘱托,声声在耳。前行之路,豁然开朗。“千万不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点经济的利益。”“治理大气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标准怎么定都应该,花再大代价也值得。”这些指示,为常山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发展指明了方向。
科技赋能,技改升级助推发展提质增效。公司始终坚持绿色低碳和数字智能化转型高质量发展之路,持续打好提质增效和优化升级攻坚战,加快智能工作、绿色工厂的建设步伐。自2009年开展机器技改以来,累计投入技改资金67000余万元,完成技改升级项目220余个,累计产生效益27000余万元,公司已获批实用新型专利29项。
改造一线窑尾送煤管道、一线篦冷机余风利用改造、预热器C1筒外保温……一路走来,常山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引进先进环保设备、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淘汰落后设备和工艺,进一步降低煤耗电耗,加大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在矿产品加工业中的应用程度,全面提升矿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我们将一线窑尾电收尘改为袋收尘后,空气中排放的粉尘含量降低到了标准的20毫克每标方,加大技术研发力度,现在每天粉尘排放量低于10毫克每标方。”公司中控室主任杨海相告。
古村、古道、古石桥,承载流传千年的乡愁记忆。人们远道而来,只为见证绿水青山的生动诠释,人们一路惊艳,只为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生活的巨大变迁。
20年来,常山人民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子坚定不移地走去,持续整治环境污染、不断提升生态优势、接续培育生态文化,绿色成为了常山发展最耀眼、最动人的色彩。
环境整治 塑造“产业升级”新格局
常山县自古以来就是石灰的重要产地,被誉为“千年钙谷”。由于长期无序开采,生态受到严重破坏,产业集中地辉埠镇也曾被称为“灰埠”。早在2013年,常山县就启动“蓝天三衢生态治理”工程。2018年,常山轻钙企业整治也拉开序幕。常山县的生态治理工程,围绕碱性水生态治理、轻钙企业后续处置、矿山生态修复、石灰渣处置等,对钙产业链条开展系列整治。
累计已关停拆除16家轻钙企业、165孔石灰立窑、201条石灰钙生产线,腾出能耗空间48万吨标煤,削减二氧化硫1.63万吨、氮氧化物4800吨。常山县环境空气优良率从2013年的87.6%上升至目前的96%以上,出境水质达到Ⅱ类以上标准,主要地表水体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获评“中国生态魅力县”和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如今,昔日灰尘漫天的常山实现绿色转型,重现绿水青山。
尘埃散尽后,做好“后半篇文章”成了一道必答题。走进位于常山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浙江鲜雪海制冷设备有限公司,一车商用冷柜正装箱打包准备发货。“生意不错,今年产值有望突破7000万元。”公司总经理陈根伟说,2018年,原正鑫钙业公司关停后转而成为冷柜制造企业,如今产业转型转出了发展新天地。
“本地成熟制冷企业带动了10多家配套企业发展。”辉埠镇党委负责人说,这些配套企业很多是由钙产业转型而来,制冷业已成为辉埠镇特色块状经济,除压缩机外,所有商用冷柜的零配件都能在本地配套生产。通过钙产业转型,辉埠区域累计腾出能耗空间48万吨标煤,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扩容提质腾出了发展空间。
重视环境保护、认清生态优势,打造“绿色浙江”。生态修复只是第一步,“生态美”如何实现“百姓富”才是更大的考验。
辉埠镇循着休闲旅游、工业遗址、文化古迹的开发定位,做好腾空闲置土地的综合利用规划,全力打造矿山公园、后社立窑群等旅游景观,留住常山人对石灰的“乡愁”,实现“矿区”变“景区”。目前,区域内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三衢石林,年游客量超70万人次,带动周边村民走乡村休闲旅游的致富路,切实把绿水青山转变成金山银山。通过挖掘和利用废弃矿地资源,将矿山治理和土地复垦、矿地景观打造、植被恢复相结合,进行自然景观创意设计和建设因地制宜,改造成矿山公园,成为网红打卡公园。
持续发力 擎画“水清天蓝”新图景
绿树掩映的白墙黛瓦,绕房过屋的清渠活水,香气袭人的百亩花海,在如今的常山大地上,美丽风景与美好生活正诗意相连。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常山正向着“天更蓝、地更净、水更清、空气更清新、城乡更美丽”的目标奋力前行。
“生态环境方面欠的债迟还不如早还,早还早主动,否则没法向后人交代。”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已将环境污染整治当成一项基础性、标志性工作。
近年来,常山县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两柚一茶”特色产业为切入点,充分调研水泥、造纸、化工等重点领域,积极开拓创新,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新模式,常山县工业园区成功入选浙江省第三批减污降碳试点,试点建设重点项目共计25个,总投资超62.85亿元。
“根据环境统计的数据分析,园区内纸基新材料、水泥建材、固废处理等领域的污碳排放具有较高同源性,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上大有可为。“市生态环境局常山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基于分析充分挖掘潜力,打造“水处理减污减碳”“水泥行业集成技术”“固废多领域协同处置”以及“数字化应用场景”四大特色示范,一系列标杆项目的实施,便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0万吨以上,降低整个园区碳排放量的8%。
去年8月,通过恒寿堂和艾佳2家企业减污降碳试验项目,常山县推进食品加工业高BOD废水作为污水处理的碳源利用,减少企业能耗及污水处理投入,收获一举三得的效果。对哲丰新材料、鹤丰新材料两家造纸业在确保环境安全的前提下,放宽排放标准,避免企业重复建设低效污水处理设施,同时收集企业废水处理环节产生的沼气加以利用,共同开创环境保护与企业发展双赢的新局面。试点建设完成后,预计将减少企业低效固定资产投入3000万元、大幅降低企业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量,提升常山县环境空气质量的同时,降低全县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10%左右。
守护好这方水土,才有永续发展的根基,才有人类和谐发展的未来。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实现“八八战略”的征程中,常山已铺陈下绿意盎然的苍翠底色,美丽图景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