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后进村”变成了“后劲村”
大溪沿村干部办实事赢得村民好评
本报讯(衢州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胡宗仁 通讯员 徐翠萍)一条通往村口的村道经过“白改黑”,不仅道路拓宽了,也提升了村庄的颜值。“这条路原先只有4米宽,既狭窄又高低不平,现在拓宽到6米,方便了村民出行。”近日,记者来到招贤镇大溪沿村,一旁的村党支部书记季晨曦指着平坦的村道说。
大溪沿村位于招贤镇东部,紧邻常山港,全村有526户1438人。之前,因为种种原因,大溪沿村是招贤镇出了名的后进村。如今,在新一届的村两委班子带领下,该村依托重点项目建设,破题美丽乡村,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后进村”变成了“后劲村”。
新一届村两委干部上任后,为了改变村庄风貌,首先着手修村道。修建这条村道时,村两委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做村民思想工作,拆除了村民5幢附房和7户农家的围墙。之后,马上硬化路面。看到这条路终于拓宽、浇筑好了,村民拍手叫好。
“我们于2021年将村口的村道拓宽后,就借助常山港二期治理项目的‘东风’,继续在美化村居环境上下功夫。”季晨曦介绍,村里在保障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将游步道、休闲公园等融入堤防建设当中。
在建筑防洪堤坝时,涉及7户村民的老屋需要拆迁。而怎样安置拆迁户,成为重要的事情。村两委干部就逐户做工作,鼓励村民“有偿退出”土地,利用拆后空间,建设征用户安置区,为重点项目建设腾出空间。同时,村里盘活闲置的一些老屋宅基地资源,进行统一收储,再将土地有偿转让给防洪堤征迁户建房。“这么一盘活,不仅安置了7户拆迁户,还为村集体经济增收50多万元。”季晨曦说。
“当村干部就得为村民做实事。”村干部张锋锋说,新一届的村两委干部平均年龄37岁,大家心齐,干劲足。在领头雁季晨曦的带头下和村民的支持下,他们想方设法改变村庄面貌,建设新家园。
近年来,大溪沿村还通过“一事一议”项目硬化了3条小路,全长600米。原先,进入村庄时,路口的一幢农房影响了村民出行。村里做通该农户工作,今年将农房拆除了。现在,路口变宽敞了,村里还计划在此建一个景观节点。
大溪沿村里有一个老旧文化礼堂,失管多年。今年上半年,村集体将其收回。“下一步,村里计划将文化礼堂进行翻新改造,可作为村里的家宴中心、老年食堂,提供村民办喜事用,解决老人用餐问题。”季晨曦说。
今年2月,大溪沿村还通过土地流转实施了一个土地整治项目。“这个项目面积有80亩,涉及100多户的农户。”季晨曦与村两委干部日夜做村民工作,从丈量土地到签约流转只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土地流转后,施工方经过紧张作业,赶在5月份将土地垦造完工。“这一季的水稻是在6月12日种植的,这两天已相继开始收割。”季晨曦相告,这个项目不仅能带动村民增收,还让村集体经济多了一笔收入。
一件件实事的办成,获得村民好评的同时还促进集体经济增收。去年,大溪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90多万元,今年将突破百万元。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办实事,实现三年小变化,五年大变化。”季晨曦说,村庄的区位优势明显,距离常山县城只有17公里、距离衢州市区是15公里,交通便捷,环境变美后,村里积极谋划乡村休闲产业,盘活闲置楼房办民宿,并建起大棚蔬菜基地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走上共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