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自然过百年
——访百岁老人徐花花
![]() |
![]() |
百岁老人徐花花 |
通讯员 白石虎
近年来,我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以共同富裕幸福颐养标杆区建设为目标,把握形势、立足县情,通过政府、家庭、社会三方合力,全方位打造“孝老之城”。截至目前,我县共有22名百岁老人,主要分布在天马街道、紫港街道、球川镇、招贤镇、东案乡、大桥头乡等乡镇(街道)。其中,男性6名,女性16名,最年长者为招贤镇廖荣风106(虚)岁。近期,县作家协会组织部分会员进村入户,走进百岁老人家中进行采访,以文字形式记录下百岁老人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分享百岁老人们的健康长寿秘诀。本报将陆续刊发系列文章,本期为第三期。
地处浙赣边界的球川镇吴家村,系2013年由吴家村与天井坞村合并,人口虽然只有八百多,但林地却有6000多亩,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重阳节期间,暖阳普照,笔者走进了干净整洁的吴家村。一路看到的民宅窗明几净,房前屋后都种着绿油油的蔬菜或果树,见惯了城市“钢筋森林”的我们,顿时感到神清气爽。
在老支书鲁汽俊的带领下,我们去拜访村里的百岁老人徐花花。原来,百岁老人正是他的母亲。
鲁汽俊介绍,母亲出生于1921年10月,今年虚岁103岁,荣登村里的首席寿星,是远近闻名的老寿星。我们见到老人时,她头上戴着一顶黑色的线帽,身穿红色大衣,背有些微驼,拄着拐杖还能行走自如,历经沧桑的脸上挂着从容的微笑。我们一进屋,老人就热情地用本地方言和我们打招呼。徐花花24岁从本镇东坑村嫁到天井坞自然村,育有五男一女,他的几个儿子都住在本村相邻的村子里。
回忆起青少年时代,徐花花几乎哽咽。她出生在白石镇,因为父亲去世的早,母亲又嫁到了江西玉山的岩瑞镇。6岁时她跟着做裁缝的哥哥走东家窜西家,后来实在不方便,就入户到东坑村人家做童养媳。小小的年龄常常挨打,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直到“准丈夫”去世了,她才嫁到天井坞村。
年轻时的徐花花颇能吃苦耐劳,包揽了七八口人的家务活,还要种菜养猪。回忆起吃大食堂的年代,能抢到一碗粥时,她高兴的不得了。八九十岁年龄,她还自己做饭洗衣服。直到前几年跌了一跤,才由5个儿子轮流照看她的生活起居。
徐花花现在四代同堂,一大家子人有40多口,在节假日里那些常年在外工作的儿孙们都要回来看她,给她带来好吃的食物,一家人热闹融洽地说说笑笑。如今她住在大儿子的楼房里,每过10天由5个儿子家人轮流照应他的一日三餐。受老人勤劳善良的影响,儿孙们都遵纪守法本分做人,各个家庭和睦相处。鲁汽俊自豪地对我们说:“我们这个大家庭中,有打工的、当公务员的,做老师、当医生的,也有在大城市做企业管理的,但走歪门邪道的一个也没有。”
徐花花一大家子的和睦相处在当地出了名。他的几个儿子房子都建在山岩边周围的坪地上,几十年来,儿孙妯娌们从未发生过口角。母亲生病的时候,大家都抢着上医院陪护,到医药费分担的时候,各家都毫无怨言地主动承担。现在轮到哪个儿子家照料时,各家都会主动地来老母亲身边陪吃陪睡。母亲过生日时,一大家子都会赶回来团聚,其乐融融。
徐花花老伴已经去世47年了,她含辛茹苦地将6个子女拉扯大,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但老人都坚强地熬了过来。现在政府每个月都给满百岁老人发放1000元的高龄补贴,这些补贴直接放在老人手中。徐花花高兴地说:“感谢党和政府,我现在生活很幸福,天天有肉吃。儿孙儿媳照应都十分周全,三天两头都炖排骨汤给我吃。”
临别前,笔者问老人有什么长寿秘诀,她说没什么秘诀,平时和家里人同吃同住,一日三餐,每餐都能吃得下一碗,几十年来,她只进过3次医院,也不是什么大病。
出门时,徐花花站起来向我们挥手道别。穿行在空气清新的乡村公路,回望健康长寿的老人,我们不禁感叹:老人有年轻时坚强面对艰苦生活的好心态,如今又生活在这么好的环境里,能不长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