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常山 数字报纸


00003版:专版

生性好强赞金花

——访百岁老人郑金花

百岁老人郑金花

  通讯员 连中福 

  近年来,我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以共同富裕幸福颐养标杆区建设为目标,把握形势、立足县情,通过政府、家庭、社会三方合力,全方位打造“孝老之城”。截至目前,我县共有22名百岁老人,主要分布在天马街道、紫港街道、球川镇、招贤镇、东案乡、大桥头乡等乡镇(街道)。其中,男性6名,女性16名,最年长者为招贤镇廖荣风106(虚)岁。近期,县作家协会组织部分会员进村入户,走进百岁老人家中进行采访,以文字形式记录下百岁老人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分享百岁老人们的健康长寿秘诀。本报将陆续刊发系列文章,本期为第四期。

  郑金花,1920年3月出生,103岁,家住大桥头乡濛桥村濛淤自然村。

  郑金花老人年轻时怀过7次身孕,养下四男二女6个孩子,还帮他人抚育一个男孩,从哇哇坠地抚养至10岁,这男孩也不忘郑金花养育之恩,一直管郑金花叫妈,虽然住在另一村庄,但依然常常带些老人爱吃的食品来看望老人。

  郑金花丈夫张文水比她大14岁,是县航运公司工人,年轻时在常山江放木伐,风里来,雨里去,时常一出门就是十天半月才回家一次,家里的大小事情全交给妻子打理。因此,郑金花在这个家里,不仅是个内当家,也是大半个外当家。

  生活的压力,使郑金花养成了争强好胜的性格。今年68岁的小儿子张锡法说:“小时候,兄弟姐妹六人,包括帮他人抚养的男孩子,都有些害怕妈妈,就连爸爸在家里也让着妈妈三分。”

  这一点,在笔者采访老人现场,就得到验证。

  小儿子张锡法平时在宁波住半个月帮儿子照看孩子,另外半个月回老家照看料理母亲,因母亲去年10月在家里摔倒,造成髋关节骨折。虽然已经住院治疗,但生活自理状况远不如以前,更不能像从前那样,每天下地走来走去玩。

  多数时间躺在床上,下床活动只能依靠轮椅,虽然其他儿子、媳妇也照料很体贴细致,但她还是昐着小儿子张锡法在身边,因为多年前丈夫和两个女儿去世后,郑金花多数时间都与小儿子张锡法生活在一起,小儿子也就成了她既当男又当女的贴心小棉祅。每当张锡法离开期间,她都会时常念叨张锡法的小名男男,问道:“我的男男什么时候回来啊?男男怎么还不回来陪我呀?”

  近日,自张锡法宁波回来后,郑金花便开心得整夜睡不着觉,让男男陪她说话,一聊就是几个小时。比如在深夜3点,把男男叫醒,陪她聊天,直聊到天亮才睡着。早上10点多却还在呼呼大睡,男男试着叫她起来吃饭,她睁了一会儿眼,没搭理儿子,继续睡,张锡法叫了两次便不再叫。他说:“再叫老妈就要骂人了。”说是骂人,无非就是说些“你们吵嚷些啥?我要睡觉!”之类的气话。

  一个女人,在丈夫常年不在家的情况下,能把六七个孩子拉扯成人,把一个家打理得井然有序,不仅是家庭的幸运,也让街坊邻居刮目相看。郑金花有主见,能干活,在村里是出了名的。而且她还是村里一位有名望的厨师,村里哪家要办娶媳嫁女、生子祝寿等庆贺大事,都少不了请郑金花来主厨掌勺。她做的饭菜都能得到赴宴者的啧啧称赞。年纪大了,虽不能到场亲自操作,但晚辈们都喜欢上门请教,问她各种菜肴的配置、烹饪火候和一些面食的制作等问题,郑金花会毫无保留地一一解答,把自己一生积累的烹饪厨艺传承下去。

  郑金花是位制作面食高手,发面、做馒头、包饺子、干面条、烙烧饼、蒸焙糕等样样在行。因此,她对面食也情有独钟,年轻时吃馒头、烧饼喜欢干咬,年纪大牙齿不好后,才装些稀饭配着吃。

  长期与母亲住一起,受母亲影响,张锡法不仅也喜欢吃面食,而且也学到一手制作面食的好手艺。每次从宁波回老家,都会烙一些母亲爱吃的烧饼带回来,放在冰箱里,母亲什么时候想吃,取出热热就可以吃。对一些需要现包现煮现吃的饺子、包子、馄饨之类,只要母亲想吃,张锡法就现做,而且每次做起来,母亲都吃得非常可口。

  郑金花的胃口一直很好,即便是上了年纪,她依然喜欢吃一些带骨头的肉食,如鸡、鸭、鹅的头和掌,排骨等,晚辈们也经常采购这类食材,为其炖烂后吃。

  张锡法说:“老人到医院体检表明,各种器官都非常健康,尤其是胃内壁面,和年轻人一样,红润光滑,富有弹性。”

  张锡法还说,自己也遗传了母亲的优良基因,年轻时曾体检合格特种兵,只是发扬风格将名额让给了别人,自己才没有实现入伍从军的愿望。


今日常山 专版 00003 生性好强赞金花 2023-11-14 2 2023年11月1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