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碍”让常山更有爱
本报讯(衢州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吴建邦 本报记者 葛锦熙 通讯员 黄贤安)12月24日清晨,在球川镇公交车站,一辆带有醒目无障碍标志的213路公交车缓缓驶入,驾驶员看到站台有一名坐在电动轮椅上等车的乘客,立刻放下公交车上的无障碍导乘板,让乘客乘坐电动轮椅进入车内专门设置的肢障人士专用乘车区域,等这名乘客系好安全带后,公交车平缓启动,驶向常山县城。
乘客名字叫杨晓红,因意外事故导致肢体残疾。他告诉记者,自从2021年县里开通了无障碍公交车,他已和400余名肢障朋友一起乘坐无障碍公交车到全县各地畅游,大家相互鼓励,乐观面对生活。
据了解,目前我县共有13辆无障碍公交车,连通各个乡镇(街道),实行全域免费乘车。全县6015名肢障人士,不仅可以通过手机APP了解无障碍公交车的出行时刻表、到站时间等,在车内还拥有独立轮椅空间、配备安全带、扶手及为方便肢障人士上下车的特殊按钮。而全区域开通无障碍公交车,这只是我县持续推进“全国无障碍环境县”建设而采取的一个重要举措。
我县下辖14个乡镇(街道),193个村(社),截至2023年10月,全县共有持证残疾人13039人,其中农村户籍残疾人11237人,占农村户籍人口的8.5%;全县60岁以上老年人69323人,占户籍人口的26.67%。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及老年人“出行难”问题,将创建“全国无障碍环境县”列入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并作为县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实施,着力解决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无障碍建设问题。近年来,我县已累计投入8000余万元资金用于新建、改造城乡无障碍设施。
如今在我县,无障碍通道、无障碍厕所、无障碍厕位、无障碍停车位、无障碍服务窗口、无障碍行进路线导航等无障碍服务和设施已经覆盖全县52家县级公共服务场所及乡镇(街道)、村社便民服务中心。18家“残疾人之家”,使全县281名劳动年龄段轻度智力精神和其他重度残疾人得到精心庇护。
为让残疾人和老年人生活更便利,县政府门户网站进行“无障碍阅读”改造,县残联及重点单位微信公众号、手机APP设置“无障碍阅读”;每周推出手语新闻,让听障人士可以关注国家大事及县内要事。为方便视障人士过马路,还将安装过街音响提示装置纳入城区13个社区的无障碍社区建设内容,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完成城区所有十字街口的过街音响提示装置安装工作。
县残疾人家庭尤其是农村残疾人家庭的无障碍改造工作,也从标准化改造转向个性化定制。县里已投入597万元实施了996个无障碍入户改造项目。42岁的邱水平是白石镇草坪村人,肢体二级残疾,日常生活依靠轮椅代步,以前家里没有残疾人坡道和卫生间设施,轮椅无法顺畅通行,生活极为不便。实施无障碍改造后,生活明显改观。邱水平说:“无障碍改造,自己没花一分钱,不仅让我可以依靠轮椅自由地进出家门,专用的淋浴设施、马桶和洗手台,也让我能够自行解决一些生活问题,日子越过越有滋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