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常山 数字报纸


00004版:休闲常山

走进自然之美

奥陶系达瑞威尔阶全球界线层型剖面点

  白石虎

  新年伊始,天朗气清,温暖的太阳开出来了。约上老同事栾君,前往天马街道周塘村一游。因为得知,去年这里新建了金钉子地质博物馆,我还未睹芳容呢。

  据县地名志记载,周塘村的黄泥塘自然村,当初取名是因“村处泥水混浊之水旁”而得。熟料,就在这片“泥水混浊之地”,自上世纪90年代以后,这里的知名度一再攀升,因为这里有了世界公认的中国首枚“金钉子”,记录着4亿年前的沧海桑田,它是中国地质研究史上至关重要的里程碑。这里,因而被命名为浙江省第一个“国家级地质公园”。

  记得2002年,我县因为有了我国第一枚“金钉子”,被国土资源部授予“国家地质公园”称号。我曾经采访过省地质调查院的许红根工程师,他说:“黄泥塘金钉子剖面产生了丰富的牙形剌化石和笔石化石,这些化石记录了4.5亿年前的历史,在这么小的范围内,保存了这么多的世界性、全国性的地质遗迹,这在全球都是非常罕见的。”

  从县城驱车前往山清水秀的周塘村,只十多分钟,就到了“金钉子”所在地,一块巨石上“国家地质公园”的大字甚是醒目。按照路牌的指引,我们先往地质博物馆迈步。

  走过一段平展的柏油马路,一方如镜的周塘水库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从公示牌中了解到,这座以灌溉为主、以聚落村取名的小(2)型水库,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经过近年来的改扩建,增加了集雨面积和库容量。你看,大坝整洁漂亮、水岸绿植美观,水库周围的山林层林尽染,波光粼粼的水面有几只野鸭在欢快地扑闪着,已然是一副生态和谐的水墨画。

  我们信步走进建在水库半腰山坳中的博物馆,主展区大楼的自动门缓缓打开,实物、文字和图片慢慢向我们“介绍”起“金钉子”的故事:上世纪九十年代,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陈旭研究员等专家学者,选定常山、江山及江西玉山作为“金钉子”剖面为主攻目标,课题组先后60多人次赴“三山”地区工作,历时六年多时间,采集化石300余件,各类岩石样品100多个。扎实的基础资料为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石,课题组先后在国内外发表论文、专著。这些成果获得了国际地质界的认同,为常山夺取“金钉子”剖面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它是我国在此建立的第一枚金钉子,也是为奥陶系确立的第一个金钉子。

  水库的岸边上,有一排介绍我国各地的“世界地质公园”展板,细看文图,仿佛到祖国的大好河山游览了一遍。前头有一横人工栈桥伸展到水库中,犹如一个精致的小岛,岛上是石片、玻璃组成的博物馆副展区。遥看对岸,是一排多功能区和地学体验区,倒影在清澈的库水中,与蓝天共融一色。

  从水库大坝下来,我们往金钉子剖面展示的长廊走去。红柱、石板组成的蜿蜒长廊,古色古香,踩在一块块青石板上,仿佛与古人对话,与大自然同行。今天天气晴好,对面迎来了一批数十人的外地游客,他们一边在认真读着宣传牌上的文字,一边对着山岩裸露出的笔石、牙形刺动物群化石窃窃私语,似乎从中长了见识。

  再往金钉子广场返回,山谷间有几幢现代化的楼房;道路间有一座大气的“天书桥”;桥下是一湾碧水,村姑正在洗刷着什么。黄泥塘在这里转了一个弯,就把奥陶系的岩层全部切割了出来……我们轻轻地走了,不带走一片石块,而我们的心中却充满了大自然的味道。


今日常山 休闲常山 00004 走进自然之美 2024-01-19 2 2024年01月1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