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模式 托底帮困
青石镇多方合作养好“一只鹅”
本报讯(记者 葛锦熙 通讯员 余婧晖)2月22日,记者来到青石镇和尚弄村,刚走到下鸡弄水库,远远地就听到了“嘎嘎嘎”的鹅叫声。“现在养殖场里就剩下这50多只鹅了,目前已全部被预订,元宵节前全部要送出去。”鹅场负责人汪土良相告,2023年饲养的1500只鹅给村集体和农户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自2021年10月起,青石镇正式启动了山海协作“共富鹅”项目,打造村集体主导、中等收入农户管理、低收入农户参与、社会化产品结对认购的“1+N+N+N”托底帮困模式。汪土良是村里的中等收入农户,他以每只鹅苗15元、年承包费3万元、每只鹅饲养成本260元出资入股,成为鹅场2023年的“场主”。村里的20名低收入农户以每户2000元入股,年底除支付本金,还有分红。“通过和拱墅区的山海协作项目,我们村每年能获得100万元的补助资金,其中10万元无息借给场主用作周转资金。”和尚弄村党支部书记蔡永军介绍,2022年,成品鹅全部由拱墅区负责回购销售。从2023年开始,收到了大量本市订单。
“市场上的鹅饲养37天到45天,就能达到每只4公斤,批发价不会超过每公斤26元,我们的鹅饲料全部采用谷物和蔬菜,要经过8至12个月的养殖才能长到4公斤,肉质紧实而鲜美,很受消费者欢迎。”汪土良说,尽管回收价高达每公斤56元,但还是供不应求,且随着本地市场的开拓,运输成本大大减少,利润也越来越可观。
共富鹅打开了致富路,还带动了本土产品的销售。今年1月,拱墅区向和尚弄村求购276只鹅,因订单量大,难以供应,村两委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案:用胡柚和水鸭换鹅。通过捆绑村中胡柚种植散户家的胡柚和水鸭养殖大户徐生祥家中的水鸭,打包成276份“常礼”销售。仅此一项,就为和尚弄村的农户们带来8万余元的收益。
“这个项目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好,市场稳定、价格稳定,能为村集体和村民带来更多收益。”蔡永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