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向奔赴的路上追梦前行
——记浙江大学医学院院长黄荷凤院士
![]() |
![]() |
▲1996年7月10日,浙江省第一例试管婴儿诞生,攻关小组成员和第一例试管婴儿合影,右二为黄荷凤 |
![]() |
▲黄荷凤院士专家工作站在常山成立 |
![]() |
▲黄荷凤在常山坐诊 |
记者 揭雨兴 占振宇
编者按:常山地处钱塘江上游,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出一批批优秀人才。这当中有很多人士走出常山,是各自行业的精英翘楚,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常山人。县委宣传部、县委统战部、常山传媒集团联合开展“天南地北常山人”大型融媒活动,即日起,本报特推出专栏,带您了解无论坐标在何地,都深爱着常山这片土地的常山人。
她是常山杰出乡贤,更是我国生殖医学领域的顶尖专家;她是一位平凡女性,也是耕耘在妇产科天地的女性科学家;她圆了许多人的“生育梦”,更是在双向奔赴的路上追梦前行。她就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院长黄荷凤院士。
2月22日,浙江大学医学院干部宣布会在医学院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黄荷凤担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院长。
60多年来,黄荷凤与家乡、与母校、与患者、与妇产科医学等,有过成千上万次、多姿多彩的双向奔赴。这次全职回归浙江大学是人生和事业又一次重要抉择。
常山:难忘的乡愁
2017年11月7日,黄荷凤携其先生回到老家常山,探访中学母校常山一中原址塔山,再次私访常山一中。在校门口,门卫问她是谁。校园悬挂着“热烈祝贺我校杰出校友黄荷凤女士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标语。黄荷凤指向标语说,这个就是我。门卫马上联系学校,学校领导很快来迎接黄荷凤。
黄荷凤饶有兴致地参观校园,充分了解学校发展概况。期间,她主动提出给学生上课,鼓动并激励学弟学妹。很快,千人报告厅座无虚席,黄荷凤上了1个多小时正能量满满的思政课,产生极大反响,让学生认识到,常山一中可以培养杰出人才,可以走出院士、大师级的科学家。回忆起当时情景,学校领导还对黄荷凤的家乡情怀和演说能力深深感佩。
这是黄荷凤与中学母校、与家乡常山的一次双向奔赴。虽然可能静无声息,却是那样的热烈、那样的真实。
她与常山的双向奔赴,要从幼年说起。她父亲是临安人,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母亲来自越剧之乡嵊州。双亲加盟常山县越剧团,父亲做导演,母亲当演员。孩童时期,父母有时把黄荷凤接到常山,这对她来说是很期待的。
6岁起,黄荷凤跟着父母生活,在常山上幼儿园,在常山城关三小读小学,后升入常山一中(初中、高中)。法院街上水三弄5-202室是她心心念念的家。工作后,她经常回来,感受这套小居室的亲情和温馨。这是她父母单位分的宿舍,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已经还给政府。据老邻居说,近年黄荷凤经常回来,看看老家的房子,拍拍院子里的胡柚树照片,说说家乡话,诉诉思乡情。
1974年,黄荷凤高中毕业,在常山城关三小等学校担任代课教师。1976年,她下乡插队到湖东公社徐村大队(现金川街道徐村村)。社员很照顾这个城里女孩,插秧是她的拿手活,出工挑粪,让她给大家记录担数。公社开展劈山造田活动,她发挥特长做好广播宣传,采编播以及架设广播线都一肩挑。大队觉得她有文化,经推荐1977年下半年她到湖东初中当民办教师。
1977年恢复高考,黄荷凤抓住机会,白天给学生上课,晚上给自己充电。通过两个月复习准备,她考上当时的浙江医科大学,成为恢复高考后常山第一批大学生。
“常山不仅是承载我美好年华的故乡,还是我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孕育形成的热土。”黄荷凤关心家乡、宣传常山,肩负家乡的期待,在宽广的科研领域追逐梦想。
科研:生命的天使
新生命的诞生是神圣和令人感动的。黄荷凤选择妇产科,是被生命的第一声啼哭吸引。
本科见习,读医学系的她接触到大量疑难杂症患者。一次来了一位高危产妇,母子都有生命危险。紧急剖宫产后,新生儿几乎没有生命体征。马上进行抢救,大家觉得孩子可能保不住。这时,婴儿突然“哇”一声哭了。
“那一刻,我真的是从内心深处感到,妇产科医生是非常神圣的职业。”在考研时,黄荷凤义无反顾地选择妇产科专业。
“那段时间,我和儿子一起读书。”黄荷凤言谈爽朗又幽默,儿子正上幼儿园,母子俩晚饭后自觉拿出书本学习。母亲不怎么检查儿子的作业,儿子却经常“检查”母亲的学习资料,还时不时把书撕得满地。有儿子的“威严管教”,她更加勤奋,以免辜负那些颇费周折找来的资料。1989年,她获得浙江医科大学妇产科硕士学位。
相夫教子的观念存在于黄荷凤的思想深处,然而她也能尽最大努力实现自己工作和事业的价值。因丈夫到美国读博士后,1996年黄荷凤带着儿子到美国俄亥俄州陪读。同时,在美国辛辛那提大学试管婴儿实验室找到一份工作,从事试管婴儿的临床研究。无心插柳的机遇为她后来的临床和基础科学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前期基础。
1998年,浙江医科大学根据发展需要,邀请黄荷凤回来。母校的声声召唤更加激发起她回国从事教育科研的愿望,她惜别家人回国了。那年,新的浙江大学组建,她担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科研副院长。2001年担任浙江大学医学院副院长,2009年担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院长。2007年获聘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
2013年,上海向黄荷凤发出招引之约。她加盟上海交通大学,出任该校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院长。2020年,她担任复旦大学生殖与发育研究院院长,同年11月她的团队研究成果再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17年,黄荷凤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同年被授予英国皇家妇产科学院荣誉院士,2018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一直以来,黄荷凤从事妇产科和生殖医学临床和基础研究,研究重点是人类辅助生殖安全性及遗传/表观遗传学遗传效应,在我国试管婴儿临床研究上取得突破成就。
“黄老师既像高山,也像流水。高山,她是我们的榜样,不管是临床还是科研,认真负责的态度激励着我们前进;她又像流水一样陪伴着,我们遇到科研上的困难和挑战,她会非常温柔地激励我们去探索、去攀登。”这是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博士生毛翌婷对导师黄荷凤的印象。
在教育科研上,在带领团队上,在创新管理上,黄荷凤在一流大学间双向奔赴,收获一个个缔造生命的追梦圆梦高光时刻。
反哺:向上的动力
只有心怀感恩,才能欣赏到生命中最美好的风景。
“我成长轨迹说明,出生在小县城、小山村,只要努力可以做得最好。”
“年轻人不能好高骛远,要干一行爱一行。怎么处理好职业选择和理想,是要有智慧的。”
“让人家尊敬你,要有为别人服务的本领,把自己武装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人学到本领,要将知识用到家乡和人民,反哺家乡是人必须具备的品质。”
采访中,黄荷凤非常强调感恩之情、反哺之意。她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2013年1月,常山籍寓外医疗卫生专家工作站成立,黄荷凤担任名誉会长,与其他专家一起为常山卫生事业发展提供支持。2017年12月,黄荷凤与常山县人民医院签订院士专家工作站建站协议,这是她荣膺院士称号后,签订的第一家院士专家工作站。
谈起家乡医疗事业发展,黄荷凤说在教学和医疗方面可以相助,建好医疗队伍,使得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可以定期来常山义诊,还可以利用网络做远程会诊、影像学检查、云数据储存和共享。
“我工作过的大学都非常精彩!”黄荷凤在生殖医学上不断取得突出的科研成果。对自己的成就,她谦虚又感激地说,是大学和医院给了机会,让她在科研方面有非常好的平台。
这次全职回归浙江大学,就是带着对母校40多年的感情。
在上海十余年,黄荷凤对浙江、对浙江大学、对浙江大学医学院一直有着牵挂和贡献。博士生很多来自浙江大学,她经常回浙江开展学术访问和交流。2020年起,黄荷凤担任浙江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院长。
“我们有能力、有实力为国际医学发展作出新贡献,把全世界的健康发展纳入我们的视野当中。”黄荷凤对浙江大学医学院充满期待。她上任后就开始调研,希望通过算力、大数据、AR等新技术推动学院快速发展。她认为浙江大学医学院要有更远的国际定位,将带领团队研究中国人群的健康,研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甚至全世界人民的健康。
苦心耕耘,医途报国。黄荷凤走过出彩的人生旅途,将在浙江大学医学院“仁心仁术、求实求新”的精神光照下,继续走下去,追逐生殖健康医学领域常青树的奋斗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