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常山 数字报纸


00003版:文峰

公园里的压水井

  郑忠信

  乍暖还寒时节的东明湖公园,没有丝毫想象中的冷冷清清,反倒是游人如织,热闹非凡,还没踏上公园西大门内的绿道,我就发现六年前红色通铺的沥青路面瘦减半幅,取而代之的是温婉含蓄的绿色,颇具几分创意,略带些许怀旧。漫步其中,一边是绿如蓝,一边是红胜火,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心头不禁为之一颤。行逾百来米,便来到岔路口,正估摸着向左还是向右的时候,眼前不禁一亮,数米开外的两个压水井加快了我向右前行的步伐,脑海中尘封已久的记忆瞬间被唤起。

  水是生命之源,饮用水更是弥足珍贵,不论规模大小,但凡乡村都会挖掘若干水井,井位有远有近,井水时深掘浅,井眼可单可双,井台或方或圆。即便供应自来水的城市也能觅得水井,其中不乏年代久远的。孩提时代的乡村尚无自来水,无论是清晨还是日暮,村巷鱼都能看到挑水的身影。因为家里长年做豆腐卖的缘故,我的中学时代就跟挑水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直至高考前夕,雷打不动的挑水习惯才嘎才然而止。那年夏天,村里来了一支专业的打井队,在我家的后院里摆开了阵仗。先是站在地上,用粗短的钢钎在选好的地点钻孔,时不时抡上几大锤。然后站上木梯子,换用较长的钢钎继续抡锤往下钻。最后将更长的焊有尖圆形钻头的镀锋管插入孔洞,再使劲上大锤,直至理想的深度方肯罢休。此时的镀锌管顶部差不多被锤得变了形,只见师傅将变形的部位一锯了之,直接拧上了一个金属圆柱筒,该筒的筒底设有一覆镀锌管管口的活动阀门,筒中便是带有橡皮圈的活塞,活塞的中心是个类似于筒底的阀门,筒的上缘是连接筒中活塞的曲头手动长柄。随着长柄的上提与下压,筒内的两个阀门一开一闭,营造出筒内的相对真空,地下的水便轻轻松松地被压上来了,初始会出沙且略带混浊,用不了多时便是洁净的甘泉,井一四季充沛,冬暖夏凉。小小的一口压水井,既方便了自己又和睦了邻里,院子里其乐融融。

  一晃,三十年过去了,怀念的如相见,初看,公园里的这两个压水井俱是一袭饱经沧桑的涂装,冷峻的黑色与草皮的绿、竹叶的青、玉兰的白、桂子的黄、枫树的红等四季景致可谓百搭,没有丝毫违和,反倒陡增几分稳重,平添些许旧。再看,公园里的这两个压水井挨得很近,一大一小,一高一矮,似老伴,像情侣是公园绿道上同行的路人甲和路人乙,总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谈不上多少浪漫,至少还有几分俏皮。在环湖绿道上闲逛,左三圈,右三圈,莫名行至公园这两个压水井跟前,握柄,上提,下压,顷刻,对盈盈湖水的视觉感知变成了透彻肌肤的触觉享受,然后甩一甩湿漉漉的双手,退到几步之遥的长椅上闭目养神,也许是走得累了,可能是坐得久了,竟然有些恍惚,迷迷糊糊地听得清泉石上流的声音,隐隐约约又听得一个稚嫩的童声,爸爸这是什么?这是压水井,然后爸爸像是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是压水井的前世今生。是啊,公园里的小小压水井,勾起的是大人的过往,种下的是孩子的乡愁。蓦然回首中,父子已踏上环湖绿道,一大一小,一高一矮,挨得很近。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今日常山 文峰 00003 公园里的压水井 2023-03-18 2 2023年03月1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