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行刑”无缝衔接赋能危废非法处置案高质效办理
“以前心存侥幸认为不会被发现,现在换来失去自由和巨额处罚,我真的很后悔。”近日,我县危废非法处置案当事人在拘留所里说道。
2023年10月1日,市生态环境局常山分局在日常巡查过程中发现,青石镇某家庭农场场地内有100余袋含油木屑、260余桶油水混合物类疑似工业危废等,且有焚烧处置痕迹,相应场地未硬化,无防腐、防渗及防雨等污染防治措施。执法人员根据性状和气味初步分析为危险废物,立即组织人员对现场彻底清理,尽可能消除环境风险隐患。在全面清理事发地污染物的同时,第一时间予以立案,并及时联系县公安机关、县检察机关提前介入调查指导。
案件办理过程中,县人民检察院全过程参与指导监督。因农场负责人被生态环境执法人员询问时避重就轻,直接影响案件正常办理,县公安机关迅速通过调取聊天记录、电话记录等方式开展进一步溯源调查,为后续精准调查打开了突破口,案件当事人多次非法处置危险废物的事实逐渐浮出表面。同时,市生态环境局常山分局充分发挥环保专业优势,同步开展废物清运、第三方鉴定及生态损害调查等。经称重,倾倒堆放含油木屑、铁桶及沾染土壤等共83.44吨;经司法鉴定机构鉴定,样品中检出有毒物质石油溶剂含量均超过3%,属于危险废物;经生态损害调查,该案造成生态损害费用达70余万元。调查结束后,县生态环境部门立即将涉嫌环境犯罪案件现场勘察、询问笔录、相应证据等完整材料,一次性移送县公安机关,为案件进一步办理夯实了前期基础。
“该案作为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典型案例,我局积极发挥提前预判、统筹协调作用,通过公检环三方联合、无缝衔接,形成强大执法合力,在一个月内完成危废鉴定、污染控制、证据固定、案件调查、刑事移送等高质量全流程办理,有效遏制危险废物环境违法行为多发态势。”市生态环境局常山分局执法队专职副队长王东方介绍。
杨艺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