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特色小镇谋划建设作为一个擂......招贤镇溪上村:古祠堂变身“新......古祠堂里学习新党纪皖浙赣三省七县(市)政协第三......保持思想警惕不放松“安全弦”
01版: 一版要闻 02版: 要闻 03版: 社会民生 04版: 人文常山

招贤镇溪上村:古祠堂变身“新殿堂”



  本报讯(记者 郑月红 通讯员 占忠贤)溪上村里柚飘香,百年耕读传世家。徐氏宗祠复原貌,文化礼堂焕亮“妆”。11月19日,走进招贤镇溪上村文化礼堂,除了别致的宫灯相迎,具有复古味道的文化礼堂内,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月池讲堂下那一张张认真的笑脸。
  “这是村文化礼堂建成后迎来的首批学生,他们除了参观礼堂,还要听听讲解员介绍村庄历史文化知识。”村干部徐水木介绍,溪上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历来人才辈出。先贤徐恢曾为明朝开国元勋,官至户部尚书。村中的徐氏宗祠,始建于清朝嘉庆十二年,至今已有200多年。为更好地彰显先贤功德,勉励后代见贤思齐,2014年4月,溪上村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对原有的徐氏宗祠进行修缮,并派专人进行看守。今年8月,村两委通过集体协商,决定以集体共建形式,改造提升,把修缮后的宗祠打造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礼堂。村里对宗祠进行重新刷漆,并在地面铺设仿古地砖,将原有的3块牌匾进行修复,使文化礼堂焕然一新。
  如何使文化礼堂别具风格,又有文化底蕴特色?今年以来,溪上村组织干部不断学习创新。村两委多次赶赴江山、柯城等地学习考察,观摩大陈村等文化礼堂的硬件设施,交流礼堂日常活动的工作机制和运行管理经验。此外,徐水木等人还积极查阅《常山县志》《衢州府志》、当地家谱等资料,深入民间了解村庄文化,对礼堂布局先行设计,不仅保留了原有的四进二庭式建造结构,还引进仿古桌椅,在礼堂内,摆上了铁树、万年青、吊兰等进行绿化,使整个文化礼堂显得更加古朴温馨。
  “从每一台风扇到宫灯,都是村两委班子亲自去挑选的,我们要用最少的钱办出最好的事。”溪上村支书廖林福告诉记者,文化礼堂的建成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生活,也成为村民们凝心聚力、汲取文化知识的“新殿堂”。下一步,村里将对文化礼堂周边环境进行整治,邀请越剧团进村表演,并在礼堂内举办留守儿童辅导班,定期邀请当地小学生走进礼堂,了解村庄历史文化知识,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将文化礼堂真正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