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被定为“最艰巨的任务”。11月23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后的首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又重点研究部署扶贫攻坚,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采取超常规举措,拿出过硬办法,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记者朱爱良黄红霞
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创新举措,上下齐心,消除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4600元以下”贫困现象。在前期调查排摸的基础上,我县确定扶贫重点村107个,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4600元以下的低收入农户人数有15095人。
“对象找准、原因查准、措施精准、责任定准。”县农办主任胡姣良介绍,为消除“4600元以下”贫困现象,县里提出“三改一抓”新模式,即:对条件较好的低收入农户,以改革激发活力促增收;对条件一般的低收入农户,以改变产业增收方式促增收;对没有条件的低收入农户,以政策兜底改善条件保收入。通过改革合作、金融定向、大户带动、干部结对、素质培训、搬迁就业、低保兜底等十大帮扶举措,走出了常山精准扶贫的特色路径。
电商扶贫精准帮
12月7日9时许,东案乡高峰村的农村淘宝服务站内,不少村民正在网上挑选商品。该村淘站负责人周书幸边帮村民处理订单边告诉记者,村淘站自8月12日正式开业以来,每天都吸引不少村民前来购物,而她也有一定的佣金。“多的一个月有3000多元,少的也有1000元。”周书幸对这份离家近又能赚钱的工作很满意。
当然,满意的还有王大伯等农户。“除了采购商品,更要帮助农户卖出土特产。”上月,本村的王大哥找上门来,问自家的笋干能不能放到网上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周书幸以每公斤36元的价格,将笋干放上了网购平台,没想一个多月就卖出50多公斤。“我做梦也没想到,不用出家门就能把笋干卖出。”王大哥乐呵呵地说,原本家里没什么收入,现在可以靠卖土特产改善条件了。如今,周书幸代销的土特产也越来越多,板栗、蜂蜜、茶叶、山茶油、土鸡蛋等都通过电商摇身变为低收入农户家中的“增收宝”。
事实上,这种以电商实现“造血式扶贫”的模式正风生水起。今年以来,我县注入“电商扶贫”新动力,与阿里巴巴集团签订“农村淘宝”项目合作协议,成为全国首批12个之一、浙西首个农村淘宝项目试点县。以此为抓手,运用“互联网+”思维,实施电商扶贫“百万工程”,即2015年建成100个村级服务站、带动万户农民增收。截至目前,已完成县级运营中心和73个村试点服务站建设,其中扶贫重点村60个,带动低收入农户1230余户。
旅游扶贫探新路
旅游扶贫是开发式扶贫的一种创新方式,可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帮助农民增收。
“节假日里,小车是一辆接着一辆地开来,游客是一批接着一批地进来,生意特别好。”家住辉埠镇路里坑村的郑秀珍,利用位于三衢石林景区旁的优越地理位置,办起了农家乐,一年能赚10多万元。同样,该村还有10多户也办起了农家乐,他们说,是旅游让大家有了更多赚钱渠道。
旅游,让农家乐经营户赚得盆满钵满,也带动低收入农户走出困境。去年,白石镇新塘岭村村民丁肖君的丈夫载着女儿骑摩托时,不慎摔伤。经过近一个月的抢救治疗总算脱离生命危险,但花了30多万元的医药费,如今还在家里休养。丈夫需要人照顾,孩子上学需要钱,这让丁肖君倍感头疼。可喜的是,今年6月份,她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薪水还不比外出打工赚得少。
自落户于该村的不老泉旅游休闲养生养老基地开工建设以来,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在家门口打工赚钱的机会,丁肖君就在这当服务员。12月7日中午,记者来到“不老泉”,她正和工友们擦洗桌子、地面。“在这里打工好,每月有2000元的工资,还能照顾家里。”提起这份工作,丁肖君一脸的满意。她说,丈夫出事后,镇村干部多次上门帮扶,但要让生活变好,还得靠自己的双手。如今,有了工资,一家人的基本生活还是有保障的,她也相信,通过努力,日子会越来越好。“现在每天有30多名工人,都是当地的村民。”常青泉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徐石建说,项目建成后,还能辐射带动周边村庄百余户农户增收。
据统计,1至11月,全县农家乐新增民宿床位1242张,接待游客238万人次,经营收入达1.22亿元,其中带动低收入农户2100多户,低收入农户人均增收450元以上。
改革激发增活力
芳村镇下猷阁村村民徐根土有0.7亩田,以前种大豆、稻谷、玉米等,收入微薄。前年,村里率先实行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革,成立了牛角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村民可以以土地折价入股,每年不仅能领到700元/亩的租金,年底还有分红。徐根土积极入股,如今,他每年领到的租金和分红,比以前自己种地要多得多。
“针对村里青壮年普遍外出务工、土地抛荒和低收入农户困难现状,村里推行土地折价入股模式,解决了村民增收问题。”村支书徐志坚相告,目前一期入股面积812亩,入股户数占全村总户数的85.6%,其中“4600元”以下农户39户。去年,经营收入121万元,除去生产成本、管理工资和参股保底金外,赢利达44.3万元,其中股民每亩分红267元,村民集体股分红133元/人。同时,公司还雇佣了一批低收入农户作为“职业农民”,每人日工资约100元,年收入2至3万元。
下猷阁村是我县以改革产权为抓手,推动农民增收“多样化”的一个缩影。在我县,白石镇村村抱团办公司,东案乡田蓬村村民自发合股办乡村旅游,大桥头乡濛桥村村民入股办竹筏漂流……
新昌乡黄塘村更是竖起了“以改革激发增收活力”的样本。村里充分利用优美自然环境,鼓励农民以现金入股的方式组建村级企业,通过开发乡村资源赢取红利,改山区休闲经济“旮旯头”为“资源+资本”的村民现金持股模式。去年7月,建成黄塘旅游景区开发有限公司,筹集股本金315.9万元,完成开发“八面山”漂流项目,开业3个月实现门票收入63万元,带动100余名村民就业;今年,又以农户为单位实现全民现金持股,积极建设二期“滑草”、油茶主题公园、观景台、小木屋等开发项目,目前已累计发给村民130万元的劳动报酬,人均收入增加1300余元。
一个个鲜活的改革实例,折射出由“政府输血”到“自我造血”的全新转变,开辟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新路途。
【数据看扶贫】
▲全县确定扶贫重点村107个,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4600元以下的低收入农户人数有15095人。
▲全县110个部门单位的1841名干部,与全县2522户“46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建立帮扶结对关系。
▲2015年建成100个村级服务站、带动万户农民增收。目前,已完成县级运营中心和73个村试点服务站建设,其中扶贫重点村60个,带动低收入农户1230余户。
▲我县积极开展大病医疗救助,今年安排特扶资金200万元,救助低收入群体360人/次;安排重大疾病医疗保险项目200万元,用于全县城乡困难群众20种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支出。
▲今年全县共安排资金105万元,用于救助贫困学生;安排特扶资金56万元,用于残疾人旧房改造、基地建设和生活补助。
▲全县安排产业扶持资金400多万元,对低收入农户产业发展给予资金支持。
▲今年以来,已将低收入农户中的9641人纳入低保范围,占全县农村总人口的2.88%,实现了“应保尽保”。
数据来源:县扶贫办
异地搬迁促增收
居住在不具备生存发展条件、就地脱贫成本高、难度大的行政村(自然村)的村民如何脱贫?“实施异地搬迁工程,帮助他们转移再就业。”胡姣良给出了答案。
12月7日,记者来到球川镇芙蓉村,宽敞干净的村庄道路、规划整齐的新村屋舍让人眼前一亮。在水、电、气一应俱全的现代化居室里,村民段大哥感慨万千,“从芙蓉水库下山搬迁后,不仅生活水平大大提高,而且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
在他的带领下,记者来到该村的博悦制衣厂,宽敞明亮的车间里,30多名女工熟练地操作着电动缝纫机,一件件服装在缝纫机“哒哒哒”的节奏中成型。“现有30多名员工,都是周边村民,月发放工资10万多元。”博悦制衣厂负责人廖壮明说。
在球川镇,像这样的来料加工点还有好几家。自芙蓉水库库区内部分行政村整村搬迁来后,球川镇依托来料加工移民创业园,探索发展移民抱团增收模式,全镇现有来料加工点18家,吸纳周边移民900余人,2015年累计发放加工费2160余万元,加工人员月均工资达2000余元。
在离创业园几百米处的森力家庭农场里,20多名异地搬迁的农民工正忙着采摘猴头菇。“多的人一个月有4000多元,少的也有2000元。”农场主毛荣良也是异地搬迁农民,他说,在各种政策帮扶下,农场发展较快。今年,他还带动周边低收入农户种植猴头菇20多万袋,进一步帮助他们脱贫。
行至馒头山村,同景光伏发电站内,10多个村民正在忙碌。该电站是我县引进的首家农光互补模式新能源项目,在实现光伏电站变身“绿色工厂”的同时,周边不少贫困农户也变成了“绿色工厂”的员工。浙江同景新能源集团副总裁徐水升相告,一方面,集团以500元/亩价格从农户手中流转土地,每户农户年均至少可拿到1000元的流转费;另一方面,每年从低收入农户中雇佣长工50余名、季节性短工30余名,每人每天工资在100元至150元不等,且每个人都有一张工资卡,按月按时打到卡上,平均一个月发放工资约120万元。
这种改山区创业致富“没门路”为“人力+平台”的异地搬迁增收模式并非个例。“十二五”时期,我县支持了搬迁贫困群众1.2万人,其中,2015年共安排1260万元,支持搬迁贫困群众15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