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问题村”变成了“先进村”高峰村:山水文化中的“绿富美......经济合作社:强弱互补抱团发展下猷阁村打造50亩油茶文化园辉埠镇东鲁村挖出“葛王”
01版: 一版要闻 02版: 要闻 03版: 美丽乡村 04版: 休闲常山

将“问题村”变成了“先进村”

——记新昌乡达塘村村委会主任陈重良



  记者黄红霞通讯员盛颖洁

  近日,记者沿着蜿蜒的山路来到新昌乡达塘村。站在村办公楼前,径直望去,宽敞整洁的村道,看不见一点垃圾。路边幢幢民房排列有序,傍村而过的小溪清澈透明,三三两两的老人们正悠闲地坐在一起唠嗑,让人感觉幸福洋溢在周围。
  谁也想不到,5年前,这个村可不是如今这番面貌———村两委班子松散,党员干部没有战斗力,村工作支持率不高……而眼下的达塘村成了乡里的先进村,不仅“五水共治”工作月月排名靠前,去年还创下了“无违建”达标村。
  “这都离不开陈主任啊!”说起村里的变化,村民们都竖起大拇指称赞。
  村民口中的陈主任,就是该村村委会主任陈重良。这个主任块头有些大、脾气有点爆、干工作有些“硬”,有时还会骂人,为何就能在几点时间将达塘村变成了先进村,赢得了这么多村民的心?

  立规矩,班子团结干实事

  “村两委班子必须和谐共谋发展才能将村建设好。”回想起5年前的村子,65岁的村文书朱曙光感慨万分说道。
  正是看到村庄发展停滞不前,多年在外从事建材生意的陈重良,2011年主动站出来竞选村委会主任。但他心里很清楚,他接的是一个烂摊子。“村集体经济薄弱不说,更糟糕的是村里人心不齐,村民对干部没信心。”
  陈重良任选后,第一件事就是召开村两委班子、党员会议。“村子是个‘大家’,要想‘家’变好,就得有干事的人。”会上,陈重良首先提出了“1+2”的值班规矩,即1名村干部和2名党员每天都要在村办公楼里值班,及时解决村民反映的问题。
  “不行,天天守在村里,家里的事怎么办?”未曾想,许多人都不同意。
  “不同意的就出去。”陈重良嗓门大起来,“人心不齐,村庄怎么发展?我们党员、干部都不愿意奉献,怎么让村民信任我们,配合我们的工作?”
  简单的几个问句,让大家都开始反思,也让原本总闹矛盾的班子拧成了一条绳。如今,大家都严格遵守“1+2”值班制度。村里的值班记录本上,密密麻麻地记载着村民反映的问题,内容大到要求拓宽村道、修建防洪堤,小到要求帮忙调解家庭、邻里纠纷,办结时间、村民满意度反馈等也一清二楚。“有事就来找干部,准没错。”正在向值班干部反映自家山上少了6根毛竹的汪大妈欣慰地说,村干部团结干实事,大家都觉得大小事情能够找到当家作主的人。

  有高招,村庄5年零上访

  去年,村里实施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原是喜事一桩,可铺设管道需要开挖路面,陈重良的表姐夫不愿意了,愣是不让机械开挖自家门口的路。
  “该挖就得挖。”陈重良立即赶到现场,不管三七二十一,指挥机械进场挖路。见他这么不留情面,陈重良的表姐夫也气急了,摞出一句狠话:“我要去上访。”“这路是大家的,不是你家的,你这是无理取闹。”为了这事,两人好长一段时间没有说话。“现在好了,他看到家里排出来的脏水都能集中处理,村里变得干净漂亮,他也理解了。”陈重良说,这事以后,他认理不认人的“硬”气也在村里传开了。
  该硬的时候得硬,该软的时候也得软。前几年,81岁的曾某是村民口中的上访“钉子户”,大事小事都爱上访。可现在,他大事小事都爱找陈重良。有什么高招?“其实就是多倾听,拉近和他的关系。”原来,陈重良上任后,总是有事没事往曾某家跑,听他说说心里的不满和牢骚,帮他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过年过节,陈重良还自掏腰包,买些牛奶等物品去看望他。“这5年都没上访过。”陈重良说。
  跟着陈重良走在村里,记者发现,他任职的5年里,村里达塘自然村至焦坞岭的5公里村道修好了,铜山自然村200多米防洪大坝建好了,全村200多盏路灯亮了……用曾某的话说,“村子搞得这么好了,谁还去上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