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常山大山才有的野果, ......
01版: 一版要闻 02版: 要闻 03版: 美丽乡村 04版: 休闲常山

苗、茶泡、鸡爪梨 ……

真正的常山大山才有的野果, 你吃过几样?



  ◎记者 周洁梅 黄红霞
  在常山人的记忆中,总有一片山、一些野果难以忘怀,无比亲切。
  现在的水果超市开遍了常山县城,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水果,不乏进口的名贵水果,但感觉怎么也比不上小时候在山间吃到的野果美味。作为一个常山人,我们所拥有的,不仅仅是野果,更是无忧无虑的快乐时光。

  舌尖上的常山
  鲜嫩爽口不过“苗”

  最美人间五月天,这个时节,有种红色野果子是最不可辜负的。
  这果子分两种,一种是“苗”,另一种是“蛇苗”。家里老人总是说,去采“苗”千万别吃“蛇苗”,不然肚子里会长小蛇的。
  记得孩童的时候,每当这个时节,鲜嫩爽口的红果子就藏在路边的草丛中或山边的枝条上,透露出星星点点的红色,不时地引诱着我们去摘。
  为了和大家分享这个记忆中的美食,笔者特意去百度了下,第一次知道了果子的学名———蓬虆[péng léi],百度给的解释是这样的:蓬虆,浙江一带俗名“阿公公”,一种野生的水果,球状,红色的外表,中间空心的,味道像草莓,但比草莓要好吃很多。在华东地区较为常见。五月份最多,味道最好。
  “苗”,是笔者对于春天最深刻的记忆。带着春末夏初独有的濛濛细雨,走在乡间的小路上,都是星星点点、红色的“苗”,边摘边吃,边吃边摘,口齿生津,嘴巴里也充满了香甜的滋味。
  摘得多了拿不下也没关系,拔一根狗尾巴草,尾巴部位打个结,把一个个的“苗”串在草筋上,做个“苗”糖葫芦吧,一串串的拿在手里,要吃的时候,横过来,跟吃羊肉串一样,一颗一

  酸酸甜甜的树莓

  还有一种和“苗”很像的野果———树莓。它也是红红的小颗野果,不同的是果子上带着小小的五角星花蒂,里面不空心,味道也更浓郁,酸酸甜甜的甚是开胃。这个果子因为长得比较高,很多都是半山腰甚至山顶,枝桠高、壮、长刺,所以被我们叫做“树莓”。
  前几天,和小姐妹相约驱车去同弓的山里摘树莓。原以为下车的山脚就可以开摘,没想到小伙伴特意提醒我们:现在农村里除草都爱用农药,这种长在田边路边的野果,最好不要摘,不然吃了会出事儿。
  于是乎,我们一行四人在她的指挥下,走过一大片绿油油的稻田,向山上出发。和小时候有人砍柴,山路好行不同,现在几乎没有人上山砍柴,雨后的上山之路也特别湿滑难行,但是一看到朝思暮想的树莓,所有的一切辛苦都被抛到了脑后———摘一颗放嘴里,酸酸甜甜鲜味十足,比草莓简直好吃一万倍!
  由于树上刺多,大家每摘一颗都要被刺划拉一下,每个人几乎都有“光荣负伤”,但却阻挡不了我们收获野果的兴奋劲儿。半个小时下来,人人手上都是满满当当的一盒,这些可是现在花钱都买不到的宝贝呢!
  返程的路上,小姐妹一边美滋滋地吃着树莓,一边说起了小时候的趣事:“那时候,我们在路上看到树莓呀,不会像现在这样摘一盒回家吃,而是干脆地将整棵砍下拖回家,想吃一颗摘一颗,美得很!”

  常山人的零食“茶泡”

  对常山人而言,最爱的野味莫过于茶泡了。这是常山三宝之一———油茶树上长出的又一宝,肉质又肥厚又松脆,味道甘甜或酸甜,带着特有的清新涩味儿,清香爽口,十分好吃。
  茶泡的形成要有严格条件:一是季节,必须在长新叶、新果的时候;二是要有充足的水分,当然还有求光照等条件。而四五月份雨水充沛,也有一定的光照,所以茶泡多数都在这会儿小灯笼般地从树枝上钻出来,白胖胖、胀鼓鼓的,十分可爱。
  常山人吃的茶泡其实有两种,一种是油茶树的果实,即茶子的变态体。其色灰白或绿白,有的微带红色。形状、大小近似桃子,肥胖饱满、表皮光滑发亮,中空,果内侧为纤维状,可以生吃。另一种的茶泡是叶子状的,它不是茶子的变态体,而是油茶树叶子的病变。叶子变异时膨大、卷曲,形成白里泛绿、或绿里泛红、或全红色的、特别肥大饱满的叶片,这就是叶子茶泡了。
  说到茶泡的变异,笔者发现,似乎不论动物还是植物,不正常的生长出来的东西,却往往反而是极好的东西———例如牛黄、狗宝、猴枣、抹香鲸的龙涎香等等,其实都是动物内脏病变的产物,但对于人类,却又都是难得的宝贝。
  从吃货的经验来看,蜕皮的茶泡虽然不那么好看,但是比较好吃,不蜕皮的茶泡还是有些苦涩的。不过,最好吃的,还当属叶子茶泡!

  花中西施亦好啖

  杜鹃花,常山人俗称映山红,中国十大名花之一。白居易赞曰:“闲折二枝持在手,细看不似人间有,花中此物是西施,鞭蓉芍药皆嫫母”。在世界杜鹃花的自然分布中,种类之多、数量之巨,没有一个能与中国杜鹃花匹敌,中国,乃世界杜鹃花资源的宝库!今江西、安徽、贵州以杜鹃为省花,定为市花的城市多达七八个。
  不过,对于常山的孩子们来说,这“花中西施”的美貌,远远不如它的美味带来的诱惑。
  每年春天到来的时候,特别是五月份,漫山吐蕊的映山红招惹着人们的目光,一片片、一簇簇,将整座山打扮得如同待嫁的新娘。于是,赶着休息时,三五成群的半大孩子,带着走路还磕磕碰碰的“小尾巴”,深入群山,寻找这春天特有的美味。
  找到映山红,随手摘一朵,拔去蕊,放在嘴边哈一口气,然后吃下去,味道有些淡淡的酸。山里的孩子会告诉你,那哈一口气是必要的,这样做可以去除虫子在花上爬过时留下的毒。吃的不过瘾,还可以折一支回家插瓶,嘴馋了摘一朵下来吃。不过,大人们总会善意地提醒,映山红吃多了会流鼻血,千万不能贪吃哟。
  如今,山上的树是越长越茂盛,可总觉得映山红越来越少了。回家上网一查,除了我们年少时的“生吃”,现在已经衍生出了好多新的映山红吃法:杜鹃花炒蛋,据说有利尿消炎之效;杜鹃花花茶,传闻可养颜护肤;还有映山红糯米糕,美味健康……怪不得花越来越少,原来是被世间的吃客们享用了。

  上学路上的“鸡爪梨”

  如果要评笔者小时候上学路上最爱的零食,不是冰淇淋,不是话梅,而是常山乡间最常见的“鸡爪梨”。每年霜降过后,学校门口总有揣着篮子卖“鸡爪梨”的老奶奶,而笔者也逃不过美味的诱惑,必定买上几枝解解馋。
  鸡爪梨学名“枳椇”,其味甘美,生于高大乔木之上,采摘不易。一般植物的可食用部分不外乎根茎叶花果种子,而枳椇的食用部分却是果柄,果实反而不能食用。果柄(花序轴)成熟时为黄褐色或棕褐、紫红色,膨大呈肉质状,扭曲不规则棒状,有分枝,形似鸡爪,故有名鸡距子、拐枣、鸡脚爪、鸡爪梨、金钩子等。其味甘甜而略带涩,经霜之后,涩味尽去,尤其甘美。
  也许是小孩或鸟儿吃完果实随意丢弃的原故,鸡爪梨在常山乡间的房前屋后自然生长,几年时间里也没有人关心它的存在。直到有一天,它开始结果了,大人小孩们才热切地关注它。
  记得小时候在奶奶家,村里就有一棵鸡爪梨树。快要降霜的季节,树下就开始热闹起来。小到七八岁的小孩,大到七八十岁的老奶奶,大家都爱围着鸡爪梨树转圈捡“宝”———捡到一小枝鸡爪梨,性急的小孩拍拍灰尘就往嘴里送,老奶奶则用围裙兜住,拿回去给家里小孩吃。胆子大的男孩子总会用力摇树杆,期望着掉下几枝鸡爪梨;胆子更大的,远远地用小石头打。
  忙乎一阵子,人人手拿一把鸡爪梨回家。薄薄的皮,清香的肉,闻起来就很诱人。于是边走边吃,走到家也就吃完了。
  最后,笔者要提醒大家,野果生长在野外,而且品种繁多,并不容易辨认区分,有一些野果本身就可能有毒。生长在田间地头的野果,可能会沾染上喷洒的农药,所以要谨慎食用。还有,摘野果的时候,最好拿一根小棍子,踏进草丛前,先朝前面捅捅,小心蛇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