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毅 黄宇/整理 李俊秋/图
编者按:9月23日,以“绿色发展 产业崛起”为主题的常山县绿色发展座谈会在杭举行。来自党委政府、高校、科研机构的十多位领导和专家参与座谈,为常山的产业转型发展出谋划策、指点支招。现根据录音整理,选取部分领导和专家的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作为绿色发展的坚定执行者,2010年常山在全省率先提出“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战略思路,成为省委对加快发展地区的基本要求。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之路不动摇,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确立了“四四二”战略体系,其中四大战略定位的第一条就是“绿色发展”。县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高水平建设‘特富美安’慢城大花园”,是我们践行绿色发展的具体安排。面对绿色发展的良好态势,常山围绕工业,但不唯工业。主要有四方面思考与期待:
第一,生态是绿色发展的生命力,我们要让绿水青山铺就最丰厚的基底色。常山作为浙江生态屏障,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要在全县范围内大力推进“一村万树”绿化美化行动和消灭Ⅳ类水行动,探索建立八面山自然保护区和常山港流域国家级湿地公园,着力构建“国际慢城+特色集镇+主题村庄”的绿色空间形态,不断丰厚城乡绿色底蕴,绘就美丽生态画卷。
第二,产业是绿色发展的支撑力,我们要让绿色经济支起最稳固的顶梁柱。对一个地区来说,不以牺牲环境来换取GDP更是执政的良心。浙江是“两山”理论的源头,常山地处钱江源,是浙江的源头,生态资源、区域环境独具先天优势,更应该勇立绿色发展的潮头。要全面贯彻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绿色发展引领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推动“老三篇”转型升级,促进“新三篇”招大引强,着力培育“四大百亿”产业,推进钙产业整治提升,做大做强做特绿色经济,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第三,品牌是绿色发展的推动力,我们要让慢城大花园成为最夺目的金名片。近年来,我们全面打响“何处心安,慢城常山”品牌,让每一个到常山的人都能够“深呼吸、放下心、享轻松”。我们把建设“特富美安”慢城大花园作为第一要务,用百年眼光和一流标准来打造国际慢城,加快三衢石林“全球低碳生态景区”创建,推进赏石小镇“后830时代”建设,天上、山上、地上、水上、水下五维并进办好体育赛事,不断提升常山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第四,文化是绿色发展的内生力,我们要让千年古县散发最独特的新魅力。文化,是绿色发展走向深入、根植常山的根本。常山有1800年历史,文化底蕴和历史遗存丰厚。我们应当理直气壮地予以传承和弘扬,使之汇聚形成推动绿色发展、跨越发展的磅礴力量。我们提出打造“江南水乡风物清嘉的文化名县”,就是要让这些历史文化遗存在传承和创新中焕发蓬勃生机,让文化的清香飘扬慢城大地,散发出无穷的魅力。
常山的区域经济发展到了关键时刻,发展走什么路,发展什么产业,短板在哪里,痛点在哪里,出路在哪里,需要深入把握和思考。回顾常山的工业发展,从无到有,经历了4个阶段,分别是1978年至1992年的曲折发展阶段,1992至2000年的稳定发展阶段,2000年至2010年的快速发展阶段,2010年至今的转型发展的时期。经过多年的发展,常山经济总的来说还是总量小、基础差、底子薄,但生态优势明显,资源品质好。在“四四二”战略体系指引下,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特别对如何挺起工业发展、聚焦工业发展,把产业优势、区域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做了战略性的部署,也对如何重视存量、激活存量,重视产业结构,做了战略性的研究和思考。
工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是产业之基、兴县之本。常山的发展,潜力在工业、希望在工业、差距也在工业。从纵向看,工业发展在加快,但横向比差距仍较大、短板仍较多,主要表现在产业层次不高、创新能力不强、金融+科技的翅膀不硬。如何实现优势转化,破解这些难题,拓宽工业发展中的上游和下游产业链,大有可为。特别是面对常山的优势产业、基础产业和传统产业,要通过深入的淘汰整治,腾出发展空间,持续的园区开发,夯实发展平台。
今年常山的工业经济发展,根据党代会确定的思路和目标任务,自实施工业“四个一”工程来,工业环境软实力更加明显,并通过召开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工业大会,出台高含金量的“工业18条”新政后,企业家们看到了政府的决心、提振了发展的信心,树立了做强的雄心。常山的工业经济发展正在加速前进。例如,钙产业,通过持续开展的“蓝天三衢”生态治理工程,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同时,引进世界最大的美国矿业集团,瞄准玻璃胶钙、医药钙、食品钙等高端产品,努力把资源优势转为产业优势。轴承产业,立足现有的结构和基础,加强对科技、金融、人才和创新等方面的投入,引进瑞典斯凯孚集团,打造中国小圆锥滚子轴承生产基地。“三宝”产业,通过与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促进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提高产品深加工程度和产业附加值,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资源动力。
第一个想法,发展定位的问题。常山的产业方向和定位一定要面向未来。一个是要看看发达国家的发展。食品工业不一定是传统产业,像美国人均收入在四五万美金的时候,食品工业还是保持比较高的占比。另一个是考虑人的需求。生物医药、常山三宝还能再研究一下,看看到底还有哪些发展可以作为重中之重。第二个想法,产业融合的问题。工业、农业、服务业发展关键在于发展什么样的工业、农业和服务业。抓工业的时候,要跳出工业,打通工业和农业的融合、工业和科技的创新等方面问题。第三个想法,标杆上还需深化。标杆不仅仅是新昌,国内甚至国际上都可以找。我建议,要对标杆有更深的理解,分析常山要从新昌这个标杆中学到什么。第四个想法,相关政策更精准。常山原先是没有职工疗养的,现在在打造国际慢城,要让都市人慢下来,但并不是慢下来就有戏,要有卖点,能让人舒适地住下来,是否可以有政策指示。
一是轴承产业。轴承是常山的拳头产品、块状经济,基础很好,有一定特色,要做好存量的转型升级、调整提高,引进大的国际集团,实现链式的生产模式,提升劳动效率和生产管控效果。同时也可以研究关键部位的集中生产,尝试产业联盟进行联合技术攻关,比如新能源汽车轴承和传统汽车轴承是否一样?如果抓住这个点进行集中研发,完全可以实现弯道超车。二是钙产业。常山石灰石资源非常丰厚,而美国的钙产品分的很细,钙产业转型升级要借助美国公司的技术优势,为钙产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三是农产品产业。如油茶营销渠道要提升,确保产品的品质能够让消费者放心。常山胡柚比美国西柚更好,转化成果汁就是非常好的深加工。对于工业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下一步,我们将和金融办一起联手推进工业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希望常山县对企业法人结构进行更好的研究。
一是把绿色食品培育成为支柱产业。常山胡柚是全省为数不多拿得出手的胡柚品牌,比杨梅更有优势,不光能吃,还能深加工,做成保健品。我把常山的农业编成四句话:“吃胡柚、喝茶油、观奇石、玩三衢”,实现一二三产有机结合,成为常山的品牌亮点。二是工业经济要看到难点、制约因素。中央环保督察组在浙江的督查工作正说明了环境对今后工业的制约会越来越大。常山是浙江的生态屏障,工业发展过程中更要强调绿色发展。三是常山经济要做到绿色健康发展。一方面要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和广度,引入金融资本介入产业,引入央企或者优质省属国企的产业融资就会比较简单。另一方面要切实改善营商环境,兑现招商承诺,帮助企业健康成长。要切实降低企业的机会成本,加大力度推行“最多跑一次”,真正为企业减负。
第一,保持生态优势。常山处于钱江源头,要顺势而为,原本有生态的地方要保持它的优势。第二,政府债务问题。工业是各种资本集中的地方,我们在制定战略发展的时候,要通盘考虑政府债务问题,政府债务太高,势必引起对金融的管制。第三,传统产业升级。“常山三宝”大有文章可做。台湾苗栗县大湖乡从1957年开始种草莓,60年如一日,现在农业、加工业、旅游休闲业形成20多亿的规模。我们的小胡柚、小茶油也可以做成大产业,要深度开发、深度研究。第四,赏石产业发展。要把石产业做得很美丽,做成全省唯一。我给你们提一句口号:造假山,到常山。此外卖石头不如卖设计,搞完设计可以搞施工,这个产业可以做得非常大。
第一个建议,要从现有的优势产业出发,把原来有优势的地方变的更有优势。常山钙产业引入美国的龙头企业,轴承产业引入瑞士的龙头企业,思路是完全正确的。第二个建议,未来几年内要抓主要产业、抓龙头企业。要把精品性的东西做成精品性的企业,尽一切力量支持工业、农业龙头企业。第三个建议,要想办法让投资机构、省内上市公司投资到好的项目中来,把龙头企业整合起来,把银行引导到产业项目。第四个建议,要把最好的人才引进来。秉持真正开放的心态,和杭州、上海等人才集中的地方结对,愿意落户常山的人,尽一切办法服务好,真正为人才做到全方位服务,从孩子上学、父母赡养等生活细节入手,关心人才。
科技金融是翅膀,金融翅膀是倍增器,倍增的基础是核。对于常山的产业发展,我觉得必须基于常山的基础、优势和特色,必须把握国家的重要需求。做任何一件事分三部分:做什么、怎么做、怎么做成。常山的产业关键在于“做什么”,要面向需要找产业,面向产业找产品,面向产品找技术,面向产品找金融,面向产品找人才。建议常山的经济,在把原来产业做大做强的同时,用不可连续的思维,从社会发展的当下和未来的重大需求,找到现有发展基础、现有优势结合的点,找到若干个重大的产品实现转变。比如常山的钙产业,总量是有限的,关键要做好延伸,要研究如何把粗矿变成稀矿、精矿、纳米矿以及其他延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