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撰稿朱爱良龚志昌
这里曾留下红军“三打球川”的革命足迹,这里有红军纪念馆,有修缮一新的“血泪坑”纪念广场,还有从芙蓉革命老区搬迁而来的红军后代。在这载满红色故事的球川大地上,广大党员干部也一直践行着红军革命精神。
镇党委书记胡志彬说:“我们紧紧围绕县委‘四四二’战略,以大党建为统领,以‘一月一乡一推进’为契机,依托‘四个平台’和‘最多跑一次’改革,探索植入党建+项目理念,拿出‘保证完成任务’的红军精神,干出为民服务的‘球川速度’。”截至8月底,该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5.4亿元,同比增长42.26%。
定规立矩,锻造“铁军”
9月23日,周六。
球川镇大部分班子成员、驻村片长、驻村干部放弃休息,继续下村指导党建项目推进工作。胡志彬告诉笔者,“一月一乡一推进”现场会召开在即,一些工作进度较慢的村,其片长和驻村干部已连续几个礼拜没有休息日了。
制度就是“战斗力”的保证。
该镇牢牢抓住干部队伍建设核心,推行“6+X”分类管理,吹响了锻造“球川铁军”冲锋号。“6”,即球川镇干部队伍管理6项举措;“X”,即村级队伍管理若干实践。
4月下旬,该镇结合开展“能力提升年”活动,从党政班子议事、干部驻村、会议会务、干部值班、周一夜学、请销假制等出发,完善制定了《球川镇内部管理十四条》,全面规范干部日常工作生活行为,结合干部末位管理办法,做到干部管理、监督、服务一条龙。
针对40岁以下干部占比大的情况,今年初,镇里提出导师帮带、因人定岗和重点项目锤炼等措施,以此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激情。“导师”一般由班子成员担任,带动年轻干部主动作为。27岁的镇组织干事、党政办副主任揭超,不久前和3名同事完成了一份详细的集镇建设规划方案。“在导师、镇组织委员应华锋指导下,我们每天只要有空就下去调查,经常安排在晚上座谈交流。通过历练,感觉乡镇工作确实大有可为。”揭超说。
镇干部有“十四条”,村干部也有相应的制度纪律压缩。笔者注意到,1月份出台的《球川镇村主职干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系统地罗列出主职干部应遵守综合管理、计划生育、信访维稳、“五四三”、责任追究等方面规定,以制度纪律规范党员干部,扎紧村级“篱笆”。据统计,今年以来,因重点项目推进、“五四三”、党建工作进度慢等问题,已有7名村干部被约谈。
围绕锻造球川“铁军”,镇里还建立任务交办机制,实施“年轻干部育苗”工程,开展年轻干部“你说我听”活动,划出辖区党员必须坚守的“九条警戒线”。
项目攻坚,加快推进
走在红旗路、利川北路上,多支施工队或在人行道上铺设花岗岩,或搭起毛竹架展开沿街房外立面粉刷。正在现场督查工程进度的副镇长舒诚相告,沿街改造项目也是中心镇建设重中之重任务,包括人行道铺设花岗岩、农房外立面粉刷、店面招牌规范以及杆线上改下等,总投资达7000万元。
项目就是“根据地”的基础。
该镇以“项目推进年”为契机,实施中心镇示范试点续建项目12个,新启动建设6个;启动编制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编制整治项目34个;实施美丽乡村、党建等项目60多个。为此,镇里借势“拔钉除障”专项行动,镇村强势出击,实行“一条高压线”“一张路线图”“一份责任书”“一套工作机制”的“四个一”工作法,确保每个项目按时序进度推进。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西村“旱改水”项目是县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总面积1087亩,共涉及周边3个行政村、819户。该项目计划将千亩旱地改造成水田再返还给村民,本是利村利民的好事,但之前政策处理因部分农户补偿争议、界限不明等问题搁浅。自5月23日镇里启动攻坚行动以来,仅仅30多天时间,共有46名党员率先完成签约,3名党员经约谈后签约,100余户在杭州、宁波、玉山等地的对象成功签约,该项目过去遗留下的57户土地、370穴坟墓的政策处理工作全部“销号”。自7月份施工队进场建设以来,目前项目总体进度较快,其中一标进度达60%,二至五标平均进度达30%。
同样,在红旗街改造项目推进中,红旗岗村支部委员刘传木成为“典型”。原来老刘经营一家饭店,沿街人行道、外立面改造项目实施后,需要将门前原来铺设的破烂地砖挖掉重新铺设和房屋重新粉刷,非常影响生意。作为村干部,他不只是自己全力配合,还积极向周边群众宣传,主动协调工作。
在项目实施中,镇村同心,强弱帮扶、比学赶超、争先进位,广大党员干部更是喊出“吃苦不说”、“向我看齐”的宣言。目前,完成中心镇示范试点续建项目12个;小城镇整治项目已实施34个、完工17个,完工率50%;
变群众跑为数据跑
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初心。
“我们紧抓全国百个中心镇示范试点机遇,按照‘建管用’结合的思路,积极探索‘五化’运维模式,以大数据、大信息引领“四个平台”建设,打造基层社会治理2.0版本,变群众跑为数据跑。”胡志彬说。
该镇依托浙江政府服务网,在全市率先试点“衢州市基层治理综合信息系统”,将平安浙江、12345投诉举报平台等网络平台统一纳入系统,实现信息资源的汇聚、交换和共享。积极对接第三方软件开发公司,同步开通“钉钉政务通”移动客户端,实现事件受理、交办、跟踪回访等由PC端向移动端跨越,平台干部可随时随地、无障碍进行事件受理、办结,打造四个平台的“掌上模式”。目前,全镇420余名平台干部、村干部及全科网格员全部开通“政务通”,使用率达100%。
为让信息汇聚更快,镇里将治安监控、高空“鹰眼”、数字城管、户籍数据信息、相关业务系统等汇聚到综合指挥平台,进行统一收集、管理和应用。建立以钉钉、微信等智能媒介为载体的“四个平台工作专群”,发挥综合服务窗口职能,以图片、文字、视频等形式快速、精准采集上报动态信息,实现了信息数据“一网直达”,形成社会治理“大数据”。
点单服务“个性化”,让群众办事更顺。
何为点单服务?就是依托华数电视端口、微信公众号、干部跑腿、骑行青差等载体,推进便民服务清单“进村入户”,村民可通过电话、微信等在家“点单”,网格员、干部上门“跑单”,完成事项办理。同时,还在全县率先推出“私人订制”式便民服务,在单位公众号嵌入“网上便民服务”平台,实行业务事前咨询、材料及时下载、工作高效预约,涵盖了计生登记服务、乡贤返乡创业等10余项“绿色通道”,有效解决在外创业务工人员“来回跑”、“多头跑”问题。
……
山高人为峰,路远脚更长。提起下步工作思路时,胡志彬表示,要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全会精神,盯准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深入推进四个平台建设改革,加大镇村项目攻坚力度,努力打造浙西最美大花园,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