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常山 数字报纸


00004版:人文常山

食 笋

▲雨后出尖的春笋 叶双 摄

  特约撰稿人 徐德河

  宋·曾几

  花事阑珊①竹事初,一番风味殿春蔬②。

  龙蛇戢戢③风雷后,虎豹斑斑④雾雨余。

  但使此君⑤常有子,不忧每食叹无鱼⑥。

  丁宁下番须留取,障日遮风却要渠⑦。

  注释:1.花事阑珊:春天百花盛开之后,逐渐凋谢,已接近尾声。2.殿春蔬:春笋味道鲜美,这是春天最后一道好蔬菜。3.龙蛇戢戢:指龙头上生着一对像牛羊的角。该词语义与蛇无关。4.虎豹斑斑:比喻竹笋的斑文,其实是雾豹,与虎无关。5.此君:即毛竹。6.无鱼:是个典故。表示贫士无官职而鸣不平的意思。7、渠:指竹。

  评析:曾几(1085——1166),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原籍江西赣州,南宋诗人。绍兴间历官浙江提刑(任司法和监察官),后知台州。从胡安国游,诗尤工,著有《茶山集》 。

  曾几在任浙江提刑官期间,常到各地考察民情。在某年初夏,他到过三衢大地,写下著名的《三衢道中》,宣扬三衢美景,该诗流传至今。当时他曾住在常山草萍驿站,见四周山上毛竹青青,竹笋尖尖,破土冒出,而且又吃了竹笋,感到味道鲜美,因此有感而发,创作这首《食笋》诗,宣扬常山的土特产,并寄托深刻的寓意。

  首联写的是春天的时令。春天百花盛开之后,已逐渐凋谢,春天已接近尾声了,而毛竹笋开始从泥土中冒出来。诗人住在此地,一天三餐吃了竹笋,感到味道鲜美。他说这是春天最后一道蔬菜,真难以忘怀。因此,对常山出产毛竹和毛竹笋之事,特地写诗赞美之。

  颔联描写竹笋生长的奇特形象。诗句中的“龙蛇”和“虎豹”二词是用来作比喻的。诗人说:“小小的竹笋像是龙头上长着的牛羊角,又像是雾豹身上的斑文,真是奇特好看。”“龙蛇”与“雾豹”是两个小典故,另有含意,使人联想到一旦风云巨变,将有突出人物露出头角,现出文采,来推动社会形势向前发展,甚至可改变南宋朝廷软弱无能的局面。这是诗人的想像,从而表达忧国爱民的思想感情。

  颈联写的是诗人对未来生活的祝愿。诗人在驿站里边吃笋边想:希望山上常有竹笋,繁衍生长,不能吃光。以后竹笋长大了,变成竹林。这样循环不息,就不愁没有鱼吃。叹无鱼,也是一个典故,表示贫士无官无职对现实生活鸣不平。其实际隐喻的意义是:只要世上有贤人,能为国为民办实事,我虽然生活贫困,也不介意。诗人这种忧国爱民之心表现得很真诚。

  尾联则告诫大家不要把笋全部吃光,应该留下一些,让它生长成竹。因为竹子成林了,我们还得靠它挡住太阳光,遮住风哩!这几句丁宁话反映诗人具有瞻前顾后,看重长远利益的好思想。

  这是一首咏物诗,字面上写的是食笋,但实际寄托的寓意是:希望有突出的人才出现。能为国为民解忧。笋是隐喻突出人物的,今后挡住太阳光,遮住风暴,都要靠它。该诗运用的是比兴手法,技巧娴熟、老到。


今日常山 人文常山 00004 食 笋 2020-04-03 2 2020年04月0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