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常山 数字报纸


00004版:人文常山

常山县

  特约撰稿人 徐德河

  明·陈谟

  城小因山秀,丹霞①近可餐。

  峰高迎月早,松老入云寒。

  樵径通烟市②,泉源护药兰③。

  幽栖④农圃乐, 奚必⑤羡弹冠⑥。

  注释:1.丹霞:彩红色的云霞。2.烟市:人烟密集的闹市区。3.药兰:指中草药。4.幽栖:即隐居。5.奚必:何必。6.弹冠:是个典故,喻出仕。

  评析:诗人陈谟(1305-1400),字一德,江西泰和人,隐居不仕。明太祖洪武初年征至京师议礼,旋引疾归,家居教授,学士靡然从之,称海桑先生。有《海桑集》 。

  在明洪武初年(1368年),诗人应征至京师(今南京),他曾往返路过常山县,对常山的山川景色有个好印象,那就是城小景色美,很适宜在此隐居,做一个普通农民,过农家乐生活。

  首联是抒写诗人对常山城的美好印象,他说城区范围虽小,但城外四周山色秀丽,美不胜收;再看天空中彩云飘飘,吸引人们仰头观看。这幅美丽的画面,充分表达了人们此时此刻的愉快心情。

  颔联着重描写常山城四周的具体景物。你看那座西高峰,高入云霄。每当月亮升起时,它早已昂首迎接,显得亲密无间;山上的老松树,挺拔直立,高耸入云,精神抖擞,似乎不畏任何严寒。诗句中的“峰高”与“松老”,除有现实意思之外,还具有象征意义,那就是常山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安定的社会环境。该联对仗工整,是见景生情的表现手法。

  颈联接着描写常山城远处的自然景物。诗人放眼望去,只见城外数座高山下,都有羊肠小道直通人烟密集的闹市区,行人来来往往很方便,不见得拥挤。这时,耳边似乎还听到山中淙淙的泉水流淌声,条条泉水源向前奔流,好像在护卫着两旁的药兰。泉水的流淌声悦耳动听,显示山中有勃勃生气,给旁人带来一种生动的活力和欢乐的气氛。诗人在此观景,既是发挥想象,也是真情实感的流露,赞美常山县山好水好,是人人宜居的好去处。

  尾联归结到诗人的愿望。他说:“我愿意在此隐居,在农圃中过快乐生活,要像晋代陶渊明一样,何必去羡慕出仕呢?”事实确实是如此,那年他被洪武皇帝征入京都议礼,不久他就辞官归隐田园,家居授徒,以至终身。

  在500多年之前,常山县的自然环境、美丽景色受到外地诗人赞赏,这是值得我们后人欣慰的。这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应该加紧继承并发扬,把常山的生态环境恢复好,早日建成美丽的大花园。

  该诗是典型的抒情诗,其景物形象都突出、真实,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词语较通俗易懂,用典也恰当。


今日常山 人文常山 00004 常山县 2020-04-09 2 2020年04月0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