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黄冈亲旧
特约撰稿人 赵木兰
丁末冬,同陆昭中渡江,泊秦淮税亭之侧。葵丑三月,自建康移守南昌,登舟顾览,即昔年系缆之所也。时昭中亡矣,感叹存没,作诗寄黄冈亲旧。
宋·赵鼎
江湖南北寄飞蓬,叹息流光俛仰中。千里月明人念远,一年春事水流东。惊心存没风花转,阅世悲欢梦境空。欲寄此情那可尽,相逢唯有一樽同。
赵鼎(1085—1147),字元镇,号得全居士,原籍解州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后迁居常山黄冈山,被誉为南宋“中兴贤相”。著有《忠正德文集》《得全居士词》。死后,被宋孝宗追封为丰国公,谥号忠简。赵鼎几起几落,两度出任宰相。被贬离职时,迁居黄冈山,并在此结识了魏矼、范冲、翁蒙之等人,结为好友,后被称为“四贤”。
评析:赵鼎的这首诗写于朝廷重新起用他,在赴南昌任中所写。诗前面的小序,是交代为何写此诗的一个背景。“丁末”是古代干支纪日的六十甲子之一。丁末是公元1127年。这一年的冬天诗人同陆昭中渡江,陆昭中,文中没有交代。或为同事、或朋友。秦淮,南京秦淮河。税亭,地名。葵丑,即1132年,和丁末年相隔五年。这一年的三月,赵鼎自建康(南京)移守南昌,在登舟顾览时,发现自己的船所泊之地,正是1127年和陆昭中渡江时船所停之地。一时感慨万分。时,陆昭中已死,诗人感到物是人非,世事难料。于是写下这首七律,来抒发思友之情和感叹自己宦海沉浮,志向难以实现。并把这首诗寄给了远在常山黄冈的亲朋好友。这是一首七律,八句、56个字。押平水韵“一东”韵。
首联“江湖南北寄飞蓬,叹息流光俛仰中。”飞蓬,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像柳叶。风一吹,四处飘散。诗人把自己比作“飞蓬”,我像飞蓬一样寄身于江湖的南北。意思是说,自己到处宦游,居无定所。流光,像流水一样的光阴,形容时间过得很快。俛仰,俛,勤劳貌;仰,抬头、仰望。《易·系辞上》:“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这里是说,自己一生兢兢业业,在忙碌的事务中,时间不知不觉的流逝。
颔联“千里月明人念远,一年春事水流东。”一轮明月,朗照千里,亲朋好友却天隔一方。虽相隔遥远,但诗人无时不刻的想念他们。一个“念”字,看出了赵鼎是一个重亲情、重友情的人。“花落水流红”今年的春天又匆匆过去了。这一联紧接着首联的意思。以上两联是诗人感叹自己的身世,感叹光阴的流逝,抒发自己对亲朋好友的想念之情。
颈联“惊心存没风花转,阅世悲欢梦境空。”存没:活着和死去。五年前,我和陆昭中渡江,泊秦淮税亭之侧,然而,五年后,我来到此地,陆昭中却已离开了人世。真是世事难料,生命无常啊!就像这花一样,被风一吹,或落地成泥,或随流水逝去。阅世,阅,经历、经过。诗人经历过北宋的盛到衰、到沦亡,从欢到悲。赵鼎缅怀北宋,感叹沦亡的诗词很多。《鹧鸪天·建康上元作》:“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花弄影,月流辉。水精宫殿五云飞。分明一觉华胥梦,回首东风泪满衣。”这是一首名作,其中沉痛的爱国感情渗透到字里行间。以前的种种欢乐已经成为梦境,一场空了!
最后一联“欲寄此情那可尽,相逢唯有一樽同。”我此时的情岂能在这短短的诗句里述尽?盼望来年相聚时举杯同庆南宋的中兴、中原的收复啊!
诗到此结束,但余意袅袅。此诗以见到昔日泊舟之旧地起笔,抒发了对北宋沦亡的伤痛之情,以及感叹时间的匆匆、世事的无常。但是整首诗语虽沉痛,却哀而不伤。并还在末句寄于了盼望南宋中兴、中原收复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