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常山 数字报纸


00004版:人文常山

到黄坞岭看“网红”直播

  白石虎

  凌晨,我手机的朋友圈里跳出了这样一条微信——“朋友们,请关注我村的抖音网红”,我禁不住打开内容浏览,见是一篇“竹编达人·巧手编织直播梦”的消息。真没想到,在我县的偏远乡村黄坞岭,竟然还有这样的“网红”直播?!

  “网红”是一位名叫舒荣福的八零后,家住辉埠镇黄坞岭村舒家自然村。今天,我正好到黄坞岭村联系工作。中午过后,村干部吴金水热情地帮我联系了舒荣福。一个电话过去,他正好在家。于是,我们驱车前往这个地处皇子山下的幽静村庄。

  来到“网红”的仓库兼装备中心,只见挤挤挨挨的,显得略微逼仄。走近一看,竹制品、木制品排放得井井有条,几个妇女正在打包装箱。在琳琅满目的竹制品货架前,舒荣福手拿精致的竹篮正在直播演示。

  “老铁们,现在开始直播,这是我舅舅手工制作的精品水果篮,具体怎么使用,请跟着我的直播往下看……”一副手机支架,两只手机,两台电脑,就是舒荣福直播工作的主要设备。他说,当地的一些传统器具和工艺品,外地人还不熟悉使用和欣赏,这就要通过直播进行宣传营销。有时候,网上人流如潮,他的直播就不能停下来。一天直播十多个小时,已经成为家常便饭。但他乐此不彼。

  舒荣福的父亲和舅舅都是传统篾匠,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们走村串户为农家上工做篾具。随着竹制品被塑料等材料所取代,“生意”慢慢歇火了。前年,舒荣福在上海打工时,老板家想做传统的篾席。舒荣福父亲欣然前往,为老板打制几张篾席,得到了上海人的青睐。意想不到的是,当舒荣福把篾席制作过程和成品拍成视频,上传到“抖音”“快手”平台时,点击量迅速飙升,纷纷询问到哪里购买。

  舒荣福灵机一动,何不利用现代化的工具平台,把家乡的名特优产品通过网络去销售呢?他深知,家乡有一大批的能工巧匠。一些传统手艺,只有少量的工艺作为“非遗”得以保护和展示,但要获得效益举步维艰。说干就干,他辞掉十多万年薪的大城市工作,一门心思回家做“直播带货”网络销售平台。他请来舅舅等几位篾匠,在自己家里开始做传统篾器具和工艺品,经过一年多的打拼,每月销售量有一万多单,老家的篾器具已经成为北方人的抢手货。

  趁“网红”舒荣福直播间隙时间(由他的合作人代播),我跟随他来到不远处的一处楼房里。只见舒荣福的舅舅正在聚精会神地制作筅帚,旁边的箩筐里已经叠起了几十把炊帚成品。在工场外面的围墙里,有新砍来的山中毛竹,有经过加工的篾制成品,还有等着提货的邮政快递车。舒荣福说,每当舅舅和家乡老艺人制作竹木器具,他都要通过“快手”“抖音”上传,进行展示。在平台上他创出了自己的品牌——“江南竹编”“创手艺”。在他的指点下,我打开手机“快手”平台,果然发现舒荣福的“江南竹编工艺”平台上的粉丝达到了42万多。

  一会儿,舒荣福又来到他的电脑前,和网友们聊开了——“老铁们,你们好,我们这里发出的货收到了吗?这是纯生态产品哦。”室外阳光正好,室内直播正火。

  前不久,我县村播基地(网红街)荣获浙江省省级示范青创农场。舒荣福得知这一消息后,更加信心满满,他想搬到“网红街”去直播,形成抱团效应。家里多组织一些工匠,编织更多的篾器等工艺品,以适应现代人的消费需求和网络传播。

  黄坞岭村支书黄永平说:希望我们村里有第二个、第三个像舒荣福这样的“网红”,把我们当地的农特产品推销得更高更远。


今日常山 人文常山 00004 到黄坞岭看“网红”直播 2021-11-25 2 2021年11月2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