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重良:“早上好”书记的 产业梦想
衢报传媒集团记者 胡宗仁 本报记者 刘青
“我要以获得‘金牛奖’为动力,进一步带动村里的产业发展,让更多村民有事干,村集体有收入,打造一个有笑容的村庄。”日前,在新昌乡达塘村,荣获2021年度浙江乡村振兴共富带头人“金牛奖”的陈重良说道。
2017年1月起,陈重良担任新昌乡达塘村党支部书记,2019年6月兼任新昌乡党委委员。他独创“早上好”精神,开创“家文化治村”新模式,创办支部书记研学基地,吸引5万多人次来考察学习;逢人就喊“早上好”,天天干劲十足,靠着“党建+家文化”的治理格局,陈重良治出了民心,治出了富裕。
达塘村属于典型的山区小村,一直以来发展基础都比较薄弱。
村庄要发展,规划先行。陈重良当上村党支部书记后,他先后垫资60万元编制村庄发展规划,又自掏腰包将村里的废弃水泥厂统一收购、集中规划,打造省级金宿——申山乡宿,吹响了达塘村发展的“号角”。随后,村里先后投资400余万元,建成猴山景区、泉水鱼池、银杏大道、3A旅游公厕等旅游项目,连续举办了三届桃花节,村里人气也越来越旺了。
村庄变美了,还得“钱袋子”鼓起来。陈重良就动脑筋,进一步谋求村里的产业发展。他牵头投资100多万元建成156亩茭白基地,为100余位村民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只有产业发展了,村民收入高了,幸福指数才会上升。”陈重良介绍,如今村里还积极做好“早上好”支部书记研学基地的文章,壮大村集体经济。
2020年10月,省委党校干部教育学院与常山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签订三方干部教育培训帮扶合作框架协议,并在常山县党支部书记学院揭牌建立省委党校干部教育学院现场教学点,达塘村正是其中一个现场教学基地。对此,达塘村紧扣“好学、好吃、好住、好游”四大主题,将学与吃、住、游相结合,进一步丰富研学基地多元化载体,拓展培训教育市场。
“有了这个新载体,就带动了村里的美丽经济发展。”陈重良说,2020年村里的研学收入达10多万元,去年达到22万多元。
为发展产业,去年村里种了10亩荸荠,参与研学的人员可以体验采挖荸荠,每公斤荸荠卖8元。同时,还种植了35亩高粱。陈重良相告,去年这些高粱收割后,估计能酿5000公斤高粱酒。
“我们分成‘早酒’‘上酒’‘好酒’‘早上好酒’来供应市场。”陈重良介绍,目前,一部分“早酒”已经销售了。消费者品尝后,连连称赞这有农村乡土味的高粱酒,带着“甜”味,真好喝。
“今年,村里要发动农户在山坡上扩大高粱的种植面积,计划高粱产量达3万公斤。”陈重良说,高粱由村集体负责收购,再酿成酒,一来村民有收入,二来村集体经济也得到发展。
多渠道发展产业,去年达塘村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26万多元,今年预计将达到26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