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检察机关护航公民个人信息安全
本报讯(衢报传媒集团记者 龚诚良 通讯员 樊玮璟 林菲)近日,县检察院组织开展公民个人信息保护专项工作“回头看”行动,发现相关职能部门已对总计8万余条涉及公民个人信息的政务公开内容整改到位。
大数据时代,公民在获得各种便捷服务的同时,个人信息泄露问题也日益凸显,由此产生的垃圾短信、骚扰电话、电信诈骗等情况,给群众正常生活带来了许多困扰,甚至可能危及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
今年4月,县检察院在开展国有财产保护专项工作时发现,常山部分国有专项资金发放公示名单中,存在公民个人的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联系方式等信息未采取去标识化处理的问题。
县检察院随即以此为切入口,开展了公民个人信息保护专项调查,通过数字化智能手段提取相关政务公开内容3000余项,经数据比对、筛查,发现6家职能部门在部分公民个人信息的制发过程中存在安全漏洞。
根据调查情况,今年5月,县检察院向相关职能部门发出诉前检察建议,督促其对公开的个人信息展开全面审查,采取有效措施及时修复安全漏洞,并建议健全工作机制,加大个人信息公开的审核力度。
收到检察建议后,我县相关职能部门及时将相关信息撤回,或对涉及个人信息的内容进行去标识化处理后重新公开,制定、完善并严格落实信息审核发布制度,确保公民个人信息安全。
县检察院将继续发挥监督职能,加强与各职能部门的沟通,共同筑牢公民个人信息安全“防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