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常山 数字报纸


00003版:专版

福寿康宁幸福家

──访百岁老人叶蓉花

叶蓉花家庭合影

  通讯员 王海福

  近年来,常山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以共同富裕幸福颐养标杆区建设为目标,把握形势、立足县情,通过政府、家庭、社会三方合力,全方位打造“孝老之城”。截至目前,我县共有22名百岁老人,主要分布在天马街道、紫港街道、球川镇、招贤镇、东案乡、大桥头乡等乡镇(街道)。其中,男性6名,女性16名,最年长者为招贤镇廖荣风106(虚)岁。连日来,县作家协会组织部分会员进村入户,走进百岁老人家中进行采访,以文字形式记录下百岁老人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分享百岁老人们的健康长寿秘诀。今日起,本报将陆续刊发系列文章,本期为第一期。

  在辉埠镇达坞村棚桥自然村11号,有一个福寿康宁的幸福家庭,家里住着位百岁老人。去见老人的那天上午,下着很大的雨,暴雨也没能阻挡我们寻访老人的脚步,车子在暴雨中向目的地缓缓而行,一进入村口的标志性建筑棚桥,达坞村的洁美环境就让我们大开眼界,宽阔的柏油路,道路的两边各家庭院都有护栏和花圃,路面整洁,一眼望去,见不到一点的垃圾和杂物。特别是漫步在村中,棚桥底下那条穿村而过和小溪里蜿蜒流过的溪水清澈见底,溪水里面还有许许多多的小鱼无拘无束地游来游去,恍惚中,我们以为来到了哪个度假村。同时,也让我们释然,有百岁老人生活在这样的村庄环境里也就理所当然了。进村不久刚好碰到正带着几个村两委干部在查看村情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琚利民,知道我们的来意后,他主动把我们领到了老人家里。

  老人叶蓉花,出生于1921年8月8日。老人14岁从本县金川街道徐村村嫁到达坞村,丈夫叫徐以康,两人结婚后一共生育了6个儿女,他们都先后夭折了,没能养大一个,后领养了8岁的侄儿徐德禄做养子。丈夫徐以康在几年前就已去世,老人一直与养子一家生活在一起。走进老人的家中,家里的整洁让我们倍感舒服,陈旧的桌椅擦得发亮,没有装修过的房子,收拾得井井有条,水泥地面被清理得光亮,老旧的热水壶表面也是一尘不染;老人个子小小的,看着非常的精干,年纪看上去也只有90岁光景,穿着依然保持着旧时年代的风格,一身灰布对襟大挂显示着老人的朴实;据养媳妇鲁生莲介绍,这几天老人有点身体不适,大多时间都在床上躺着,不然看到有客人到来,早忙着倒茶递烟,满脸的笑容在干瘪脸上就如夏日里的太阳花,让你绝不相信眼前是位百岁老人。

  如今已102岁的老人,生活饮食都非常的有规律,每天早睡早起,每餐可以吃一大碗饭,不挑食,不嗜烟酒,就喜欢吃糖和煮鸡蛋,鸡蛋除了煮的其他什么做法的都不吃。身体上除了有点耳背,其他的状况本来都很好,可在98岁时和今年上半年各摔倒过一次之后,每况愈下,影响很大。思维清晰,以前的事都能记得,还可以清楚地向大家介绍。平时说最多的是在自己引导下养子还做了乡村医生。因为老人和丈夫早年生育过6个子女都先后夭折,没能养大,这都是因为当年的贫穷和缺医少药,加上老人自己没能进过一天校门,没有文化,就把希望都寄托在养子身上。今年74岁的养子徐德禄也没让她失望,初中毕业后就在村里当了乡村医生,后又连续担任了多届的村委会主任和村党支部书记,在当了20多年乡村医生并带出徒弟后又自主创业规模种植食用菌等,都取得了不凡的业绩。

  老人一生与人为善。她虽然没进过一天校门,但懂得本分做人,与人为好,她的善良、本分在全村都是出了名的。老人还特别的重视家教、家风,自小对后代晚辈灌输良好的家教、家风理念,教育晚辈要孝敬长辈、善待邻里。现在只要走进达坞村,问起老人一家,无论是养子徐德禄夫妇还是他们的一双儿女,都是出了名的孝子、好人。在老人家里正堂墙壁上挂着的一块块“五好家庭”“文明之家”“创业标兵”等奖牌最能说明问题,也是老人最引以为傲的。

  老人的一生过得平平淡淡,年轻的时候吃够了苦,如今的日子越来越好,政策也是越来越好,老人一说起这些就感到很满足,特别是养子、养媳妇都对她很好,知道她有喜欢吃糖和煮鸡蛋的喜好,就每天都会煮几个土鸡蛋给她就糖吃。让她开心得很,蓬人就说养媳妇的好,这不,在我们刚进屋时就见到堂前蒸锅里煮着鸡蛋。

  达坞村的村民们无人不知这位102岁的老人,老人的长寿让全村人都受到鼓舞,并为此骄傲。逢年过节的时候,市里、县里、乡里、村里都会为老人送上慰问品,以表达大家对这位长者的尊敬和关爱。在我们进屋时,老人家中正堂墙壁上挂着一块由原衢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建华亲笔书写有“福寿康宁”四个大字的牌匾格外引人注目。琚利民告诉我们:“这幅字是去年重阳节时,市老龄办来看望老人时,朱建华现场提写的。”是啊!这不正是这个家庭“福寿康宁幸福家”的最好写照吗?


今日常山 专版 00003 福寿康宁幸福家 2023-10-25 2 2023年10月25日 星期三